努子峰,位于珠穆朗瑪峰西側,是被譽為“三尖王冠”之一的險峰。新媒體藝術家劉佳玉像一位魔術師,給努子峰嵌入一行代碼、一段程序,就把攀登高峰的過程,空降在繁華都市的室內。她用全景虛擬現實帶領觀眾感受一場奇幻的攀登山峰之旅。
90后的她2012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讀信息體驗設計專業(yè)。剛入學時,劉佳玉對于編程、數據可視化、空間物理裝置等知識一竅不通。一邊學軟件,一邊學硬件,一邊再去學創(chuàng)作,她整天和電線、電路板以及機械結構打交道。2014年,她創(chuàng)作了畢業(yè)作品《隱形之內》。這是一件由80個懸掛的單體風扇組成的裝置,將中國4 0 個主要城市的實時風力數據,通過計算后輸入裝置的程序內,而裝有藍色發(fā)光二極管的風扇,會根據變動的風力、風向、風速等數據作出反應。優(yōu)秀作品打開了她的知名度。
碩士畢業(yè)后,劉佳玉在倫敦和北京之間奔波工作。雙城生活經歷,讓她感受到自然是永恒的。所以,她大部分作品闡釋的是人與自然的聯結。
2017年的一天,她去倫敦的畫廊參觀時,萌生出一個想法:把一條具有東方特色的河流,跟泰晤士河放在一起。她在北京找到一條穿過長城的小溪,并將干涸后的河床進行3D實地掃描,獲得沙床的立體真實模型后,使用數字機床制成了長8 米、寬3.5米的混凝土河床。與此同時,科技團隊嘗試開發(fā)不規(guī)則曲面三維投影……最終,她通過6臺高清投影儀,將一條“小溪”“流淌”進倫敦的畫廊,這件作品叫《河邊》。2022年,她的全新全景作品《380.49h P a》更是精彩還原了攀登者攀登努子峰時的場景。
劉佳玉通過科技的力量將千里之外的事物化為數據,又以藝術的方式將數據重建為作品,達到藝術與科技的無縫融合。她說:“我希望我的作品是觀眾想象的起點,而不是終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