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銀錠是中國舊時通貨之一,俗稱“元寶”。錠是鑄成塊狀的金屬,銀錠即鑄成錠狀的銀兩,早先也叫“銀餅”“銀鋌”。元代時在背面鑄“元寶”兩字寓意“元朝之寶”,此后“元寶”一詞除泛指銀錠外并逐漸應用至所有貨幣,率先以機器造幣的廣東省幣面即刻上“光緒元寶”字樣。而銀錠的英文“s yc e e”,來自粵語“細絲”的羅馬化發(fā)音。究其原因,或許是金銀能拉成細線,或因錠面有絲般的光澤。
由于銀錠是自由鑄造,形制與發(fā)行沒有規(guī)范,各地以適于當?shù)氐牧魍曀鬃孕衅涫?,器型各異,同時也隨時代及環(huán)境不斷變化。到清代時其形式更加多樣,除碎銀外常見的多半為重量五兩、十兩及五十兩。其形狀大體可分為馬蹄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砝碼形、牌坊形等幾類。五兩、十兩分別以牌坊形及圓形居多,五十兩大錠則以馬蹄形為主,然而有種造型特殊僅少數(shù)省份鑄造的方錠,深受藏家喜愛?,F(xiàn)簡單介紹一下其中相對較多見的江西官銀號大寶。
上世紀90年代,筆者偶遇“宣統(tǒng)貳年陸月 萬載縣 江西官銀號伍拾兩”方寶時,適有閑錢故即納入篋中。這枚常拿在手上把玩的大寶,錠面戳17個字,側面打印一“元”字戳;屬方寶晚期造型,戳記字體風格粗獷,重1840克。其于宣統(tǒng)二年六月(1910年7月至8月間)鑄成。
嘉慶年間在江西已出現(xiàn)方寶,地名分散全省各州府。光緒二十八年(19 0 2年),江西因市面制錢缺乏、市面周轉不靈而設立江西官錢局,稍后又設立官銀號。19 0 3年,江西官錢局與官銀號合并組成江西官銀錢總號,初始資本8 0萬兩銀。江西官銀錢總號是民國建立前江西最高級別的金融機構。其總號設在南昌,于九江、吉安、贛州、景德鎮(zhèn)、義寧州、撫州、上高、河口、漢口、上海等地設立分號,另在饒州、樟樹設立兌解所。江西官銀錢總號除發(fā)行錢票、銀兩票及銀元票等多種官票紙鈔外,也代各縣鑄造銀錠。其鑄造的方寶有“江西官銀號”字樣,寶面打不同地名以示區(qū)分。因此有“官銀號”戳記的方寶,較此前所鑄者多了官方擔保的意味。鑄行時間短暫,存世量比未加蓋的少,是銀錠收藏中的一個重要品種。
“宣統(tǒng)貳年陸月 萬載縣 江西官銀號 伍拾兩”方寶,重1840克,面戳17個字,側面打印“元”字小方戳。
江西官銀號大寶以萬載縣、萬安縣、萬年縣地名為多,可能與這些地方的礦產(chǎn)資源、交通便利等因素有關。這三縣位于江西省的西北部或南部,靠近湖南省或贛州市,有錦江、贛江等水系貫穿,利于貨物的運輸和流通。此外,這些地方也有豐富的銀礦或錫銅礦,提供鑄錠原料,清初順治年間已在南昌設局鑄錢。也有業(yè)內(nèi)人士以此三地相隔頗遠,推測是取其“萬載、萬安、萬年”的吉祥寓意。總之,江西官鑄銀錠因其質(zhì)量優(yōu)良、形制美觀,而深受商人和百姓的信賴,如今更受藏家喜愛。
形制重量相仿的萬安縣、萬年縣大錠,除地區(qū)富足外,寓意吉祥討喜之說不無道理。圖為北京誠軒(左)與上海泓盛(右)2023年拍品。
清代江西方寶談不上稀罕,但其造型及戳記字體字數(shù)多是特色。拙藏入手時所費金額可換得普品袁大頭4 0 0 余枚。現(xiàn)在行情可參考今年拍賣成交價:在上海泓盛2023年春拍上,“萬載縣 咸豐三年拾月伍拾兩匠萬炯”成交價達5 2 .9萬元。在北京誠軒2 0 2 3年春拍上,“宣統(tǒng)元年陸月 萬安縣 江西官銀號伍拾兩”成交價達21.85萬元。而在上海泓盛2 0 2 3 年秋拍上,“萬年縣 光緒貳拾伍年正月 匠余順 伍拾兩”以 37.9萬元成交。
收藏本是閑暇之余的嗜好,然而隨時代的變化不可避免地與阿堵物形成了“命運共同體”,每當在拍賣會或錢幣展上,我們所見討論常以成交行情為多。前輩張炯伯先生于1 9 4 0 年在上海出版的《泉幣》發(fā)刊辭中說道:“以玩好始,以學問終?!惫P者因幼時集郵對收藏產(chǎn)生興趣,當時郵政管理單位在郵票護袋上所印的“集郵三益—— 怡情、益智、儲財”字樣,還勉強能跟上當前收藏界的氛圍。上述今年成交的這三枚五十兩萬字號官鑄方寶交易時間相距半年,反映目前的中國機制幣行情正逢盤整。至于玩久了是否勝過通貨膨脹,恕筆者對市場敏感度遲鈍,就把這留給大眾自行判斷吧。有興趣的讀者,除搜尋歷年及不同地名的各朝江西方寶價格比較外,也可再挑選其他品種,如銀幣銅元等作為參考項目。
罕見的早期方錠——嘉慶十三年(1808年)“廣豐縣伍拾兩匠盧環(huán)”北京誠軒2020年秋拍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