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丹
“同九州四海,賀祖國華誕”。
今宵月滿人間,燈火盈天,矗立在這四角天柱下的,便是中華的盛世山河,它們幾千年來從不言語,只無聲將祖輩父輩的家國夢圓銘記。這里傾倒的是無限思念,頌詠的是無盡眷盼,華夏的輝煌從襤褸中掙脫。行至今日,放眼蒼穹,五顏六色的山峰轟然倒塌,逆行者永遠身披紅色的旗幟,永遠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第二次來到北京,是趕著十月一日的國慶節(jié)旅游大潮,只為在“天子腳下”感受濃烈的國慶氛圍。我心中描畫著的,該是南鑼鼓巷滿街的商鋪窗上,映著檐下燈籠的紅光;該是故宮朱紅的高墻邊,推著自行車的老人在售賣著小五星紅旗;又該是王府井、西單的電子大屏上反復滾動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下飛機后,我便知道,自己的描畫終是保守許多,紅旗颯颯如焰,整齊劃一地站在原地隨風飄揚,遍布大街小巷,拉滿喜慶的節(jié)日氣息,嶄露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盛景。當我被這抹奇跡的顏色包圍時,竟能夠聆聽到先輩們的吶喊,他們多從苦難中走來,一同見證了那段歲月里了不起的變遷,其中千般辛酸,萬般苦楚,自是不必任何人去搬弄筆墨潑灑天地再添瘡痍,哪怕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一生最終凝聚成歷史書上的兩行話,卻依舊不能夠掩蓋他們波瀾壯闊的光輝歲月。正是他們的赴湯蹈火,才撐起了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中國。
“翼以塵霧之微補益山?!?,不覺問,同行人多少個萬千?我們常常擔憂兩手空空,赤拳無力,但問誰借?實則吾輩只需乘百舸爭流之勢蹈厲奮發(fā),前路自有夫子釋我長卷,老聃柔弱勝剛強,通才達識;自由仲卿領(lǐng)馬托我予長鞭,冠軍侯決勝江山,風發(fā)意氣;自有仲景施術(shù)交我予銀針,又可公勇辟法門,舉世明鑒;再少不了,先生落筆一紙白話,筆筆鋒利抽刃而向罪惡面,淋漓酣暢。江山被雪骨傾蓋,史書被鮮血浸滿,盡管如前人所行,仍道不盡一片風云、一絲無懼。懷揣這份對家國情懷強烈的歷史認同感,我輩定竭力迎波濤中而去,在驟雨暴風中振臂,金戈鐵馬,劈荊斬浪,高舉紅旗,揮探前路再印嶄新足跡,為祖國戴上滿是榮光的勛章。我堅信,我民族千百年瀝血之魂尤在,我民族十四萬萬同胞,凝聚初心不渝、未改。
我們生于一個明亮溫暖的小家,不曾身肌體寒,不曾病痛纏身,何幸至哉。而這個小家的背后是同一個明朗絢爛的大家,她走過五千年嚴冬酷暑,這一程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曾經(jīng)在斑駁的時光中,無數(shù)次被子彈穿過胸膛,留下觸目驚心的傷痕。那令人悲痛窒息的模樣,我至今不敢忘卻,但她從不冠冕堂皇地論述關(guān)于人權(quán)和自由的話題,也不去講述強盜和豺狼的故事,只是第無數(shù)加一次從廢墟上直起身子,帶著溫柔寬厚的希望出發(fā),直到黎明的曙光再一次照到她身上,她已涅槃重生。華夏驚天下,月光可達,神州展風華,意氣風發(fā)。泱泱華夏,九州山河,十里百花開遍青山,祖國大地四處生機勃勃,便是這廣袤天地間的造物之玄機。從滿目瘡痍到盛世繁華,新生的倔強和驕傲,在永恒的黃土地上生根發(fā)芽,到如今枝繁葉茂,掛滿璀璨的果實。
今夜銀光熠熠綴點,杯酒對飲伴笑談。紅旗漫卷,江山如畫。此刻,我想不只是北京,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山河,所有華夏兒女都應(yīng)為祖國之華誕共襄盛舉。高提酒杯,我們敬一九二一,嘉興小船上紅星閃耀,照亮今日盛世中華;敬百年小康,十六大的奮斗目標,于九州廣廈圓夢;敬我們曾遍體鱗傷,卻依舊堅強的中華文化;敬山河社稷,敬燦爛風骨;敬碧血,敬新枝,敬鮮花,敬明耀不朽的華夏。
星河流轉(zhuǎn),紅海涌動,我站在平整的柏油馬路上看著這繁華城市的車水馬龍,長街鑼鼓不減,人潮忘返,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希望,我心里卻愈發(fā)寧靜祥和。身邊的人嬉笑間,我抬頭忽覺世界之大,人海茫茫,獨自身似蜉蝣漂泊,而又何幸扎根中國,站在盛世里眺望,承一脈血流淌。我愛我的祖國,愛她五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詩韻;愛倉頡造字、大禹治九鼎;愛唐宋中的那段煙雨江南,明清里找尋的一件青瓷畫卷;愛一腔熱血憑欄處,不避鋒芒;愛大別山與太行山;愛小米加步槍;愛一百多年的征程;愛七十四年的榮光;愛所有的期待能夠在此刻如愿……這是我永遠堅定,不會消失的深切愛意。我不知如何表達,但是我知道,愛中國,要勝過愛我自己。清風吹散往日的黯淡,九州舉目共賞這東方巨龍依舊璀璨如曙光,這片錦繡長卷,國泰民安,溫情相伴,但求歲歲安瀾似今歡。愿,國興、家睦、月明、山河永闊。
那面被無數(shù)英勇身軀撐起的國旗,在天安門廣場上迎風亮起,閃耀的五星隨著秋風照亮了廣闊的神州大地和大地的兒女。士兵們踏著整齊的步伐,昂首挺胸,如同初升的朝陽,天空上偶爾也會穿過一架飛機,直插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