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七七
唐玄宗時期,詩人祖詠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按照慣例,他們要寫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詩,而此次詩題為《雪霽望終南》。
祖詠坐在考場里,想著終南山北那還沒全部融化的雪,又聯(lián)想到城中饑寒交迫的百姓,很快寫下:“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彪S后他就交卷了。主考官杜綰大吃一驚,畢竟此時剛剛開考一炷香時間。
杜綰接過試卷粗粗掃視了一眼,責問道:“你怎么才寫四句就不寫了?按照規(guī)定你得寫上六韻十二句!”祖詠深深地施了一禮,然后嚴肅地說:“思盡?!?/p>
見杜綰聽了若有所悟,祖詠繼續(xù)解釋:“大人所言不差,但小生覺得拙作已經(jīng)把題目中的意思寫完了,沒必要再畫蛇添足地硬湊字數(shù)了,所以就此交卷!”杜綰聽完,又細細品味起祖詠的詩作,覺得此詩果然意已盡,不可再增一字,不由得含笑點頭。后來,祖詠果然考取了進士。
面對要求嚴格且能決定考生前途的應制詩,祖詠敢于打破常規(guī),在“思盡”之時果斷停下。蘇軾曾說:“言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無論“思盡”還是“意盡”,重要的是“盡”了,在恰到好處的時機止住話頭,猶如書畫藝術中的留白。在生活中,止其當止是為文為人都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
張鑫雨//摘自《演講與口才》2023年第13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