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軍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边@首《烏衣巷》,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由于極強的警示意義,成為經(jīng)典名作。朱雀橋、烏衣巷都曾是“六代帝王國,三吳佳麗城”的金粉之地,人如流水,車馬如龍,說不盡的繁華。故而,達官貴人、士族大家,蜂擁而至,競耀豪奢,其中以王導、謝安兩大名門為最。但如今這里卻是雜草叢生,夕陽殘照,富麗堂皇的華屋大宅不知何往,滿目升斗小民的竹籬茅舍,盛衰興替、河東河西,此世間之道,也是天之道。
經(jīng)歷過滄海桑田人生際遇的曹雪芹,對世事無常的認識和體驗顯然甚于常人,他以史家視角和如椽巨筆,極為生動地描述了豪門賈家由呼風喚雨如日中天到江河日下以至敗亡的的整個過程,可謂纖毫畢現(xiàn)、驚心動魄。想當年,黃金鑄駿馬,白玉砌大堂。富可敵國,貴比王侯,又與王、史、薛三大家族聯(lián)姻,榮損與俱,勢焰熏天,鐘鳴鼎食是家常便飯,驕奢淫逸是理所當然?!胺蛸F不與富期,而富至;富不與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與驕奢期,而驕奢至;驕奢不與死亡期,而死亡至?!边@個屢見不鮮的世間鐵律,賈家同樣莫能跳出。第一代賈演、賈源,隨主子東征西討,南征北戰(zhàn),血雨腥風中建功立業(yè);第二代賈代善、賈代化,耳濡目染,戒懼在心,止于守成;第三代賈政、賈赦,錦衣玉食,雄風盡失,昏聵無能,敗象顯露;到了第四代,除了寶玉,賈珍、賈璉、賈環(huán)已經(jīng)淪為十足的惡少。之后,就難有之后了,賈家已徹底沉淪,走的走,散的散,亡的亡,落得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凈”。百年繁華一夢消,正所謂:“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p>
唐朝有個泥水匠,名叫王承福,沒有劉禹錫那樣的大手筆,但他以親身經(jīng)歷說出的一番極樸素同時又極深刻的話語,還是深深地震撼了身為官員的文學家韓愈。為警醒世人,韓愈遂撰《圬者王承福傳》。文中,王承福如是說:“唉!我拿著鏝子到富貴人家干活有很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過一次,再從那里經(jīng)過時,當年的房屋已經(jīng)成為廢墟了;有的人家我曾去過兩次,也有去過那里三次的,而后來再經(jīng)過那里時,也成為廢墟了。向他們的鄰居詢問,有的說:‘唉!他們家主人被判刑殺掉了?!械恼f:‘原主人已經(jīng)死了,他們的子孫沒能守住遺產(chǎn)啊。’也有的人說:‘人死了,財產(chǎn)都讓官府拿走了。’”語雖無華,但一針見血,頗與另一個同樣是泥水匠的名句相仿佛—因平定安史之亂,再造唐王朝的大功,郭子儀被晉封為汾陽郡王,并賜建王府。有一次,郭子儀轉(zhuǎn)到工地,對正在忙碌的工匠們隨口叮囑道,將房子蓋得結(jié)實些,一位老工匠遂有如此之答:“數(shù)十年來,京城達官家墻皆是某筑,只見人自改換,墻皆見在。”在長安不知蓋了多少府邸,可是只見過房屋換主人,還未見過哪棟房屋倒塌了的。一句無心無意的隨口之言,似乎什么都沒說,但其中的意蘊卻如千鈞之錘,重重敲在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心上:“郭令聞之,愴然動容。遂入奏其事,因固請老?!彼牰耍参虻搅?,這個世界沒有永遠不變的東西,也沒有誰能夠?qū)⑹裁从肋h攥在手里,長城萬世,秦王何在?而此后的事實也恰如這個泥水匠所言:郭子儀得獲“功至大而不伐,身處高而更安。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主不疑”這個史上罕見善始善終的結(jié)局,是不是也得益于這個泥水匠的啟示呢?
宋李公麟繪《免胄圖》局部,描繪郭子儀不著盔甲,入回紇大營與回紇將領和談,“談笑靜胡塵”的場面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泥水匠的智慧,點亮一盞又一盞心燈,五代官員楊玢,致仕后長安故居多被鄰人侵占,子弟欲訴諸官府,他立即寫詩加以阻止?!八泥徢治椅覐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秋草正離離?!彼泥徢终嘉覀兊姆慨a(chǎn)那就讓他們?nèi)デ终己昧?,想想當初未曾置辦這些房產(chǎn)之時,不也照樣過日子嗎?如果你們還想不通,不妨到唐代含元殿的殿基上望一望,當年是何等繁華富麗,而今卻是秋風蕭瑟,荒蕪不堪。
失未必就是失,得也未必就是得,且有可能失得更多。最大的福田是德,最可靠的是雙手,可以世代享用不盡。查諸史志,先賢的家訓家規(guī)、治家格言比比皆是,“唯儉唯勤創(chuàng)業(yè),亦耕亦讀傳家”“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等等,各種各樣的仁義“窄巷”也相繼見于各地,而安徽桐城的那條六尺巷,光華尤灼,沉甸甸的底蘊和內(nèi)涵不知吸引多少雙眼睛日夜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