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喬楓
紫砂藝術與生俱來就帶有古色古香的氣質,給人營造一種古樸素雅的古典之美。紫砂藝術作為宜興的一張名片,以藝術的語言書寫著這片土地得天獨厚的美。幾百年的歲月,讓宜興紫砂壺由傳統(tǒng)實用器演變?yōu)閷嵱门c藝術并存的工藝品。它具有的東方色彩的魅力和亙古傳承的價值更是令世人為之傾倒。紫砂壺因茶而生,同時也賦予人們深邃的感悟和心靈的慰藉。它如同一曲古老的旋律,唱響著時光的流轉,永遠流傳于歲月的長河中。
紫砂泥采擷自大地。秉承著大地樸素低調的性格,同時也不失自然靈性。細細欣賞一把紫砂壺,你定能從中感受到心靈的相惜相通,這是人與壺之間的共鳴。作品《一粒珠》的設計采用的是頗具自然神韻的底槽清泥料,其色澤清潤而低調,將中國人的低調內斂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底槽清作為作品的基礎泥料,更能夠彰顯作品《一粒珠》所蘊含的淳樸典雅的氣質。除去內涵,底槽清在視覺呈現(xiàn)上也十分絕妙。底槽清的顏色極為豐富,棕中帶紫,泛出隱隱約約的紅色,有多種層次。其燒制完成后,細膩光滑,使得整器更像是一顆渾圓的明珠,閃爍著珠光寶氣,極好地展現(xiàn)曼生圓珠的韻味。
在造型的設計上,作品圍繞著“圓”展開。在壺的構造之處,每一線條皆展現(xiàn)優(yōu)雅的曲度,靈巧之中不失端莊穩(wěn)重的韻味。傳統(tǒng)壺型的經(jīng)典氣息與紫砂壺獨特的靈活性在此交相輝映。在創(chuàng)作時,筆者巧妙地將壺身、底座、壺蓋與壺鈕都雕琢成如同圓珠般的形態(tài),線條則融合柔美的婉轉與力量的韻律,穩(wěn)健地勾勒出壺的外輪廓。于此間,素樸之氣與經(jīng)典之美完美地融匯,將一粒珠的經(jīng)典氣質展露無遺??创藟氐膲刈?,筆者進行了巧妙的設計,其仿佛一縷青煙,縹緲而無拘無束。彎流的設計不僅考慮到了作品的美觀性,更保證了出水的爽利,確保紫砂壺的使用性能。這一氣呵成的壺流設計很好地展現(xiàn)了脫俗不凡的神韻。壺把被設計成如耳狀環(huán)形,與壺嘴相得益彰,為壺體的平衡提供了默契的配合。筆者將壺鈕打磨得宛如一顆純凈的天然珍珠,巧妙地鑲嵌在壺的頂端,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
人有獨特的個性,壺亦有其獨特的靈魂。在紫砂壺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類別中,有一類特殊的存在,那便是光素器。光素器沒有太多的裝飾,素雅地展示紫砂壺最為本真的設計理念。作品《一粒珠》便是一件典型的光素器作品。紫砂光素器看似簡約,卻有著十分復雜的設計理念與設計要義。首先,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要格外注重壺體各部分的比例與和諧之感。光素器作品大多由幾何造型與線條構成,以其樸實簡潔而著稱。因為沒有繁多的裝飾,因此人們更多地將挑剔的目光放在壺本身的造型設計以及各種細節(jié)之上。一把光素器能為人所喜愛,必定有十分卓越的過人之處。從作品《一粒珠》來看,其雖簡單簡約,但是在歷經(jīng)歲月之后依舊能綻放光華,體現(xiàn)紫砂材質的自然之美、古樸之韻、典雅之風、清淡之品。
作品《一粒珠》的形體以圓為基礎構建。在《說文》中,圓被詮釋為“全面、完整”的象征。這一概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深遠的寓意。圓所代表的圓滿和完備,成為一種精神上的追求與價值觀。它是中華文明中獨特而美妙的文化符號,象征著和諧、完美和永恒。在這個世界的種種變幻中,人們對于圓的向往,似乎在尋求一種內心的安寧與生命的完美,如同宇宙中恒久不變的星辰般,它賦予人們信心與希望。作品《一粒珠》承載著的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的延續(xù),是審美觀念的傳承與提升,是紫砂藝術的正統(tǒng)傳承與精髓所在。它不僅是一種陶器,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一種匠人智慧的結晶,它用其質樸的存在,點綴著生活的點滴,賦予生活以詩意與溫度。
綜上所述,作品《一粒珠》巧妙地傳承曼生壺的經(jīng)典之美,將素樸的韻味發(fā)揮得恰到好處,展現(xiàn)出紫砂壺制作的嫻熟精湛。在作品的設計中,筆者不僅僅注重作品的造型設計,更是將每一處的細節(jié)都再三考慮,以達到完美的表達。筆者認為,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作不僅僅是傳承經(jīng)典,更在于理解經(jīng)典,需要將經(jīng)典之作的內涵要義細細參透,加之時代特性,加之自我理解,唯有如此,才是真正地傳承經(jīng)典,發(fā)揚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