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蘭,肖繼來
(竹溪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十堰 442300)
子宮肌瘤是一種病因不明確但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婦科疾病。子宮肌瘤切除術是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術式。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在本病的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1]。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常用麻醉方式為靜脈麻醉,但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及觀察發(fā)現(xiàn),這種麻醉方式的個體差異較明顯,易導致患者在圍手術期出現(xiàn)應激反應,對血流動力學造成影響,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增加手術風險[2]。全身麻醉還可通過吸入麻醉藥物的方式實現(xiàn)。七氟醚是臨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藥物,具有蘇醒快、保護心肌等作用[3]。本研究就七氟醚聯(lián)合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自2020 年5 月起,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于我院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中篩選研究對象,截至2022 年12 月,共納入患者92 例。納入標準:(1)確診子宮肌瘤;(2)滿足手術指征;(3)耐受麻醉和手術;(4)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5)對參加研究認可。排除標準:(1)凝血或免疫功能異常;(2)合并嚴重的心肺、肝腎疾?。唬?)合并精神疾??;(4)存在意識障礙;(5)存在認知或溝通障礙。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6 例。對照組年齡34 ~56 歲,平均(42.37±4.67)歲;病程3 ~33 個月,平均(18.79±2.71)個月;體重44 ~77 kg,平均(59.02±5.72)kg ;子宮肌瘤直徑3 ~7 cm,平均(5.02±0.81)cm。觀察組年齡33 ~59 歲,平均(42.42±5.32)歲;病程3 ~31個月,平均(18.76±2.67)個月;體重45 ~78 kg,平均(59.05±5.70)kg ;子宮肌瘤直徑3 ~7 cm,平均(5.03±0.82)cm。兩組以上資料對比,P>0.05。
麻醉前8 h 開始禁食,麻醉前4 h 開始禁水。麻醉誘導采用0.2 ~0.35 mg/kg 咪達唑侖(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7041)、0.6 mg/kg羅庫溴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88)、0.1 ~2.0 μg/k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1.5 ~2.5 mg/kg 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200)。麻醉起效后完成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麻醉維持:對照組予1.5 ~4.5 mg·kg-1·h-1丙泊酚、0.25 ~2.0 μg·kg-1·h-1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15)靜脈泵注,并根據(jù)肌松情況合理追加羅庫溴銨。觀察組術中行七氟醚聯(lián)合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將氣管導管連接麻醉機,持續(xù)吸入七氟醚(上海恒瑞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72),濃度1% ~2%,氧流量1.0 ~1.5 L/min,呼吸頻率12 ~14 次/min,潮氣量8 ~10 mL/kg。同時給予0.25 ~2.0 μg·kg-1·h-1瑞芬太尼靜脈泵注,并根據(jù)肌松情況合理追加羅庫溴銨。兩組均在縫合切口時停用麻醉藥物。
(1)比較兩組麻醉前及建立氣腹后30 min 的應激指標,包括皮質(zhì)醇(COR)、腎上腺素(A)、去甲腎上腺素(NA)、隨機血糖(GLU)。抽取患者的靜脈血,將血液標本分為兩份,其中一份直接通過血糖儀檢測GLU 水平;另一份經(jīng)離心獲得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COR、A、NA 水平(2)比較兩組麻醉前及建立氣腹后30 min 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心率(HA)、平均動脈壓(MAP)、血氧飽和度(SpO2)。使用電子記錄儀記錄心率(HA)、平均動脈壓(MAP),使用血氣分析儀檢測血氧飽和度(SpO2)。(3)對兩組術中和術后發(fā)生的麻醉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和記錄,計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并予以組間比較。
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行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應激指標COR、A、NA、GLU 麻醉前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建立氣腹后30 min 兩組的上述應激指標均有所上升,與麻醉前對比差異顯著,P<0.05;建立氣腹后30 min 組間上述應激指標對比,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前及建立氣腹后30 min 應激指標的對比(± s)
表1 兩組麻醉前及建立氣腹后30 min 應激指標的對比(± s)
COR(ng/L)A(ng/L)組別t 值 P 值麻醉前 建立氣腹后30 min 麻醉前 建立氣腹后30 min t 值 P 值對照組(n=46) 126.96±12.25 206.55±22.10 21.363 <0.001 186.96±18.92 234.77±22.65 10.987 <0.001觀察組(n=46) 127.01±12.82 135.25±15.75 2.752 0.007 186.72±19.07 197.65±19.85 2.693 0.008 t 值 0.019 17.819 0.061 8.359 P 值 0.985 <0.001 0.952 <0.001續(xù)表NA(ng/L)GLU(mmol/L)組別t 值 P 值麻醉前 建立氣腹后30 min 麻醉前 建立氣腹后30 min t 值 P 值對照組(n=46) 230.31±20.56 343.11±28.65 21.695 <0.001 4.97±0.23 6.86±0.51 22.912 <0.001觀察組(n=46) 230.37±20.89 255.77±21.25 5.781 <0.001 4.96±0.26 5.22±0.41 3.632 <0.001 t 值 0.014 16.607 0.195 16.998 P 值 0.989 <0.001 0.846 <0.001
血流動力學指標HR、MAP、SpO2麻醉前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建立氣腹后30 min 兩組的上述血流動力學指標均有所上升,與麻醉前對比差異顯著,P<0.05 ;建立氣腹后30 min 組間上述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麻醉前及建立氣腹后30 min 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對比(± s)
表2 兩組麻醉前及建立氣腹后30 min 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對比(± s)
HR(次/min)MAP(mmHg)組別t 值 P 值麻醉前 建立氣腹后30 min 麻醉前 建立氣腹后30 min t 值 P 值對照組(n=46) 80.86±4.75 90.11±2.73 11.451 <0.001 63.71±6.22 78.65±6.14 11.594 <0.001觀察組(n=46) 80.89±4.69 83.95±2.41 3.936 <0.001 63.73±6.17 69.95±5.65 5.043 <0.001 t 值 0.030 11.473 0.015 7.072 P 值 0.976 <0.001 0.988 <0.001續(xù)表SpO2(%)組別t 值 P 值麻醉前 建立氣腹后30 min對照組(n=46) 97.68±5.75 108.28±5.36 9.146 <0.001觀察組(n=46) 97.59±5.77 103.02±5.31 4.697 <0.001 t 值 0.075 4.728 P 值 0.940 <0.001
觀察組的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5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3.91%,P<0.05。詳見表3。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是臨床治療子宮肌瘤常用術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特點[4]。該手術需要在全麻下進行,臨床常用的麻醉方法為靜脈注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5]。作為一種全麻藥物,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點,能夠快速被人體清除,患者術后恢復的速度較快,在臨床上應用廣泛[6-7]。但瑞芬太尼無法單獨用于全身麻醉,臨床常將其與丙泊酚聯(lián)合使用[8]。丙泊酚為烷基酸類短效靜脈麻醉藥,靜脈注射后可迅速到達全身各處,使患者迅速、平穩(wěn)地進入麻醉狀態(tài),但其呼吸抑制和循環(huán)抑制作用較強,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生短暫性呼吸停止、血壓降低,而恢復期可引起惡心、嘔吐、頭痛等不良反應[9]。將這兩種藥物聯(lián)合用于靜脈麻醉可獲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患者會因心血管抑制作用較強而出現(xiàn)應激反應,導致血流動力學波動明顯,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10]。臨床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更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來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以及圍手術期的安全性,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
靜吸復合麻醉是指將靜脈麻醉藥物和吸入性麻醉藥物聯(lián)合使用,從而有效維持全身麻醉狀態(tài)的一種麻醉方法[11]。這一麻醉方法綜合了靜脈麻醉起效快以及吸入麻醉易控制的特點[12-13]。本研究中,觀察組的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5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3.91%,P<0.05。說明七氟醚聯(lián)合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較丙泊酚聯(lián)合瑞芬太尼靜脈麻醉安全性更佳。這是因為七氟醚具有較低的血液揮發(fā)性和溶解度,對呼吸道的刺激性較小,相較于丙泊酚引起的不良反應更少[14]?;颊咴谑中g前及手術過程中,由于存在緊張心理、受到麻醉藥物和手術操作的刺激,會出現(xiàn)應激反應,導致COR、A、NA、GLU 等應激指標升高,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中,建立氣腹后30 min兩組的應激指標和血流動力學指標均有所上升,與麻醉前對比差異顯著,P<0.05。說明兩組患者術中均出現(xiàn)了應激反應,且血流動力學均有一定波動。本研究中,建立氣腹后30 min 組間的應激指標及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觀察組術中的應激反應和血流動力學波動更小。這是因為七氟醚能清除缺氧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氧自由基,對細胞功能起到保護作用,并促進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的生成,保護血管內(nèi)皮,抑制細胞形成鈣離子通道,防止心肌細胞和神經(jīng)細胞出現(xiàn)應激反應,且不會對心率造成明顯影響,能夠維持循環(huán)的穩(wěn)定[15-16]。
綜上所述,七氟醚聯(lián)合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且麻醉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