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
最近,一部校園番《躍動青春》橫空出世,許多網(wǎng)友看后紛紛留言:“被治愈到流淚。”
從表面上看,這部番的劇情簡單無奇——女主角巖倉美津未(以下簡稱小美)從鄉(xiāng)下小鎮(zhèn)考入東京的高中,融入新班級。那么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擁有如此治愈人心的神力?
校園番的女主無外乎清純可愛的大眼萌妹,或是傲嬌清冷的大美女,但《躍動青春》卻獨辟蹊徑——小美長相普通,一頭短發(fā),時不時蹦出幾句方言,活脫脫一個路人甲。但當你進入小美的世界后,就會恍然明白,雖然她絲毫不懂得社交技巧,但她那份珍貴的率真與坦誠,消弭了同學之間的偏見和敵意,她是陽光的化身??!
開學第一天,差點迷失在東京的小美,好不容易趕上了新生代表發(fā)言。在她的想象中,她會因為精彩的發(fā)言,成為學校的風云人物。而現(xiàn)實是,當上臺時,她才驚覺自己忘記拿演講稿了。下臺時又因為太過緊張,直接吐在了班主任身上,從而另類“風云”了一番。
這一連串神操作,造成小美再三“社死”。但小美絲毫沒有因為自己鬧出的笑話而選擇逃避,封閉內(nèi)心。相反,即使面對他人的嘲笑,她也報以真誠,大方坦然地回應。
比如,班上同學約著一起去KTV。小美從沒見過KTV,還沒唱就要付錢,同學告訴她KTV都是先唱后付款的。小美雖然有一絲尷尬,但并沒有因為自己見識少而自卑,她誠實地告訴大家自己是頭一次唱K。
唱歌時,一位同學問她,為什么要在胸前口袋上別個熊貓發(fā)夾。她隱約覺得對方是不是在嘲諷自己土,但又馬上說服自己不要惡意揣度他人,于是大方地告訴對方這是自己的獨特裝飾。結(jié)果第二天,這位同學也在胸前別了星星發(fā)夾,表示喜歡小美的這種時尚風格。
練習排球時,幾個學長搶了小美的地盤。小美的搭檔美佳非常氣憤,她記住了“仇人”的名字,打算去跟老師報告。但小美并不在意這個,她只記住了幫助她們教訓這些學長的恩人的名字。這件事讓美佳受到了沖擊,她頓時明白了為什么大家都愿意跟小美交朋友,因為小美總能看到別人身上美好的一面,因此能友好地對待他們。她不會厭惡自己,也不會憎恨他人。
是的,這個世界如何,完全取決于自己的目光。小美一個接一個打過來的“直球”,擊碎了人與人之間看不見的玻璃幕墻,也激發(fā)了觀眾滿屏的感動:“真誠原來真的可以改變世界?!?h3>友情是真正的神力
正因為有了小美這樣坦蕩純粹的女主,《躍動青春》對友情的描寫就顯得獨樹一幟。劇中的高中生有著跟我們一樣的煩惱——同學們都只敢跟相似的人玩,不知道該怎么和那些“看起來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相處。而小美這個不穩(wěn)定因素,打破了這種圈層固化。
眼鏡妹小誠相貌平平、性格內(nèi)向,是班里的小透明,而大美女村重結(jié)月一直是班上的焦點。二人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因為小美的邀約,三人一起去看電影。其間,小美一句無心的話點醒了小誠:“其實也不一定要有相同愛好才能合得來,也許需要的只是一些小事,比如一起吃飯,一起夸飯菜好吃?!庇谑?,小誠主動發(fā)信息給結(jié)月:“雖然我確實應付不來你這樣的人,但我想改變自己,也想多多了解你。”結(jié)月欣然接受。兩個看似不搭邊的人,反而成了好友。
同學美佳的性格和小美相反,她很會“讀空氣”,懂得察言觀色。在各種小心機的操作下,一開始,她成了“討人嫌”的角色。但看到后來,我們才發(fā)現(xiàn),相比小美,美佳才是“世界上另一個我”:初中時,她因為肥胖遭受孤立。為了不再經(jīng)歷同樣的校園生活,上高中前,她節(jié)食減肥,努力變美,終于有了熟悉的小圈子,但骨子里依然充滿不安全感。因為看不到自己的美好,又渴望別人的肯定,所以美佳經(jīng)常感到自卑。也許正是如此,當小美看到她的努力付出時,美佳會眼眶濕潤。那一刻,她才因為被懂得和被接納,做回了原本的自己。
而看似完美的男主志摩,從小童星出身,使他在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過早成熟,表面上對所有人都很溫柔,其實都帶著防備心理。而當真誠的小美闖入他的高中生活后,志摩也被一點點改變,打開了自己的殼……所有人都在友誼里得到了寬慰,解開了心結(jié)。
有觀眾會覺得這部番過于理想化。像小美這樣的小鎮(zhèn)女孩來到大城市,難以適應才是常態(tài)。但該劇之所以獲得高分,就是因為它展現(xiàn)了我們不曾有過卻應該有的青春模樣。正如有位網(wǎng)友感嘆:“小美吸引我的,也許在于,回想高中生活,自己從未像她那樣嘗試做一個坦蕩的人,沒有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天、沒有那樣無比坦誠地面對和度過自己的16歲?!?/p>
從《躍動青春》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我們可能丟失的美好品質(zhì),以及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世界需要彼此信任才會變得美好。或許朋友關(guān)系會不斷起伏,或許沒完沒了的考試讓你心煩,但只要彼此敞開胸懷,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保持善良的初衷,我們就一定能收獲溫暖,保有希望。
(資料來源:“嗶哩嗶哩”“烏鴉電影”“Sir電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