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貴輝
(宣城市宣州區(qū)城東防洪工程管理處,安徽 宣城 242000)
港口灣水庫灌區(qū)工程屬國家172 項重大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水陽江上、中游,北、東抵南漪湖、新郎川河、飛鯉新河,西臨華陽河(華陽河以西為青弋江灌區(qū)),南至港口灣水庫,規(guī)劃范圍國土面積1010km2。
波浪樁施工均位于安徽省港口灣水庫灌區(qū)工程十六標段內(nèi),涉及青湖干渠、青湖一支渠和青湖二支渠。主要建設內(nèi)容為:青湖干渠長8.640km 河道清淤疏浚和岸坡防護,共有渠系建筑物44 座,其中進水閘1 座、分水閘2 座、節(jié)制閘7 座、放水涵6座、灌溉涵20 座、涵洞8 座;青湖一、二支渠分別位于青湖干渠樁號0+155 和1+104 處,主要建設內(nèi)容為:一支渠長2.582km 河道清淤疏浚;二支渠長10.460km 的河道清淤疏浚和岸坡防護,共有渠系建筑物28 座,其中分水閘1 座、節(jié)制閘6 座、放水涵5 座、涵洞16 座。
本工程擬用預制管樁型號為波浪W-CP300·I·T/CECS582-2019,樁長4~9m,預制混凝土強等級為C80。
地勘揭示,青湖干渠渠道沿線地層有:人工填土、①、①2、①3、②2、③1、④1、④3及⑤2共6 個土層9 個亞層,土層性質如下:
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在路基上,灰黃色,濕,可塑,主要成分為中、重粉質壤土,局部夾礫石,揭露層厚一般0.60~4.00m,層底高程4.86~12.77m。
①層淤泥,主要分布于現(xiàn)狀河道、溝渠底部,灰色,很濕,軟~流塑狀,為新近淤積形成,厚度約0.35~1.00m。
①2層重粉質壤土,灰黃色,濕,局部夾砂礓,該層土在干燥狀態(tài)下,呈硬可塑狀,強度較高,很濕狀態(tài)下,呈軟可塑狀態(tài),強度一般。層厚0.90~7.20m,層底高程2.76~8.57m。
①3層粉細砂,灰色,松散,飽和,少數(shù)鉆孔揭露,主要分布在樁號0+425~1+665 段,揭露層厚0.50~1.30m,層底高程4.28~5.62m。
②2層淤泥質重粉質壤土,灰色,飽和,軟塑,局部夾粉細砂薄層,分布較普遍,揭露層厚0.70~8.50m,層底高程-2.47~6.87m。
③1層細砂夾礫石,局部夾壤土,灰色,飽和,松散~稍密,揭露層厚0.50~5.50m,層底高程-2.45~2.30m。
④1層重粉質壤土,灰黃色,濕,可塑~硬可塑,含鐵錳結核,揭露層厚0.50~4.90m,層底高程-4.17~3.77m。
④3層壤土:夾中粗砂,灰色,很濕,軟塑,僅ZQ189 孔揭露,揭露厚度1.30m,揭露該層最低高程-4.39m。
⑤2層泥質礫卵石,局部夾中細砂,雜色,很濕~飽和,稍密~中密狀,礫石含量約30%,卵石約60%,卵礫石成分以灰?guī)r為主,該層分布普遍,未鉆穿,揭露最大厚度7.60m,揭露該層最低高程-8.65m。
波浪樁為預應力混凝土構件,采用先張法工藝制作,特點是強度高、抗裂性能好。利用波浪狀連排樁結構作為河岸擋土結構,并根據(jù)工程地基及外觀造型等情況,排樁可布設為“m”或“S”型,對墻后回填土的力學性質要求較低,可以回填淤泥。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工廠規(guī)模化生產(chǎn),質量穩(wěn)定、產(chǎn)能有保證,對后續(xù)施工過程質量管控帶來一定便利。波浪樁施工不需要搭建圍堰,借助機械進行垂直沉樁,可以節(jié)省較多施工成本和工期;樁入土深度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地質情況隨時調(diào)整,減少傳統(tǒng)施工中軟基處理施工成本;不需要基礎開挖,避免了基坑邊坡占地以及對工地附近既有建筑物的影響。
常見施工方法有:振動法,適用于淤泥質土、淤泥、松散回填土、松散~中密砂性土;錘擊法,適用于可~硬塑狀黏性土、稍密~中密狀砂土、回填土、淤泥質土、淤泥、極軟巖等;射水法,適用于砂土、中密~密實粉土;植樁法,適用于軟巖、中密~密實砂卵石層、硬塑~堅硬狀黏性土。
4.1.1 設計指標
初定波浪樁樁長7m,要求樁底穿透淤泥質土層伸入堅實土層,深度不少于2.5m,施工過程中根據(jù)地質條件隨時調(diào)整樁長。波浪樁設計抗彎強度60kN/m,設計抗剪強度55kN。
4.1.2 施工計劃
根據(jù)工程總體布置,采用波浪樁結構擋土墻起訖斷面樁號:0+000~2+583.8,總長2583.8m。波浪樁直徑0.588,設計采用8790 根樁。計劃工期為80 天,每天需要完成110 根樁沉樁任務,方能按期完成。
4.1.3 試樁安排
施工時,先打試樁,經(jīng)相關單位指導、檢測,檢驗成樁效果并確定成樁控制標準,再推進施工。本工程臨時高程點根據(jù)業(yè)主提供的水準點引至現(xiàn)場,沉樁時樁頂標高先預留0.3~0.5m 余量,測量畫線后二次準確沉至設計高程。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工序,施工上部結構。
首次試樁工作在青湖干渠樁號1+646 處進行。此次試驗共施工了22 根樁,分別編號1~22 號。其中1~10 號樁樁長5m;11 號樁樁長6m;12~21 號樁樁長4m;22 號樁樁長7m。樁頂高程均為6.92m。
4.1.4 試樁方法及要求
(1)分別將1~22 號樁均施工至樁頂高程6.92m。
(2)對每根波浪樁進行坐標測量,形成記錄。
(3)進行渠道清淤至設計高程5.42m。
(4)樁后土方回填,并采用碾壓設備按設計要求進行壓實。
(5)待回填土穩(wěn)定后對每根波浪樁進行坐標復測。
4.1.5 試樁過程及成果
(1)22 號樁長7m,波浪樁沉樁至樁頂高程7.32m后阻力增大導致無法繼續(xù)沉樁。1~21 號樁樁頂均達設計高程6.92m。
(2)樁后填土前、后,分別對波浪樁樁頂坐標位置采集,發(fā)現(xiàn)21 根樁都有不同程度的位移和傾斜:5m 樁最大位移為35cm;6m 樁位移12cm;4m 樁最大位移為38cm。位移最大處多位于樁中部區(qū)域。
4.1.6 試樁結論
施工中每50m 試樁一次,根據(jù)地質條件情況,稍好的部位采用5.5m 樁長,地質較差時可根據(jù)試樁情況適當延長樁的長度。試樁時應根據(jù)波浪樁下沉情況判斷樁底進入持力層高程,要求波浪樁伸入持力層深度不小于2.5m。
為保證施工質量,必須對波浪樁進行入場前驗收,要求質檢人員與監(jiān)理單位共同進行驗收,供樁單位積極配合,要求波浪樁的外觀完好且具備質量保證書,方能入場。另外,施工人員需要在每次壓樁前一天,合理安排好樁進場規(guī)格、數(shù)量,每天進場樁數(shù)不少于110 根。
做好前期場地勘察,確保施工現(xiàn)場沒有障礙物,如線纜、樹木、管道、電桿等。明確好具體的施工起始位置,確定好波浪樁卸樁位置以及樁機行進路線等。施工人員結合打樁位置、波浪樁樁型規(guī)格等情況,合理選擇樁機,并待樁機入場后及時進行夾嘴改造。在卸樁時,應當使用掛鉤將波浪樁兩端掛在裝卸車上。施工人員按照設計位置進行放線,同時根據(jù)放線位置對打樁位置進行清理,確?,F(xiàn)場無雜物,避免沉樁發(fā)生樁身歪斜、破碎等情況。在放線起始位置,要對第一根波浪樁進行施打,并安排專人對樁垂直度進行檢查,確保樁身處于豎直狀態(tài),垂直度誤差控制在0.5%以內(nèi),若誤差不符合要求必須在波浪樁進入持力層前及時糾正。仔細觀察沉樁過程,一旦發(fā)現(xiàn)壓樁力超出正常情況、樁身漂移、樁頂破損等情況,施工人員必須及時找出原因,妥善處理后才能繼續(xù)施工。在沉樁中,施工人員需要與設計標高進行對比,避免一次性超深。二次復壓施工作業(yè)中,必須借助水準儀、水準尺對沉樁標高進行測量,同時由專人操作,本工程配置的是一臺DS32 水準儀。復測頻率為每100 根樁測量一次,中間排樁帶線找齊。復壓與初次沉樁時間間隔不宜過長,避免發(fā)生樁底土體板結致使二次沉樁困難。
施工人員借助樁機將第一根波浪樁打入水底土層,并將該樁作為支點,使用吊車將導向架吊起、放置,確保導向架橫梁放在第一根波浪樁樁頂位置,支腿則插到水底土層中,確保打樁作業(yè)過程中,導向架始終處于橫平豎直狀態(tài),防止位移。
樁機懸臂借助夾嘴較強夾持力,將第二根波浪樁放在指定位置,確保其下端插入到導向槽內(nèi),盡量保證后一根波浪樁與前一根靠緊。
將導向輪移動到第二根波浪樁附近,并大力拉緊手拉葫蘆,讓導向輪與樁最大限度貼合,同時與第一根波浪樁充分接觸;而后在打樁機施打作用下,第二根波浪樁逐步與前一根波浪樁緊密連接。
(4)當波浪樁施打到設計標高后,將手動葫蘆置于放松狀態(tài),同時讓導向輪移動,進入下一個裝維作業(yè)。
(5)按照上述步驟重復,確保波浪樁布滿整個導向槽;而后再利用吊車起吊導向架,運用夾嘴對波浪樁進行復壓作業(yè),確保所有樁頂標高達到設計標高。
(6)重復步驟(2)~(5),確保所有波浪樁施打完成。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工廠化生產(chǎn)技術的成熟以及大型施工設備的普及,波浪樁新工藝用于渠道、河流等小型水利防護工程施工成為可能。總結港口灣水庫灌區(qū)工程經(jīng)驗,波浪樁擋土墻適用于擋土高度不大、施工條件和地質條件較差的場地,如圩區(qū)內(nèi)水系清淤整治、水環(huán)境改善等工程,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