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仲文
當人逐漸變老,曾習以為常的家也變得不再宜居,如何改善居住環(huán)境?兩位適老化改造領(lǐng)域的專家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驗。
“拆家類的改造是個大工程,很多老年人都接受不了。其實,可以從低成本的小東西開始改造?!标惛呓ㄊ墙K南京一家養(yǎng)老公司的適老化改造評估員。他利用回家探親的一些零碎時間,為父母新添了一些實用的適老產(chǎn)品。比如,他把家中的塑料凳之類全部收了起來,取而代之的是幾把適老椅,這種椅子有一定重量,還帶有扶手,老人起身時,可以撐著扶手站起來,椅子也不會滑走。因為察覺父母的記憶力大不如前,陳高建還特意在廚房里安裝了燃氣報警器。
重點改造的是浴室。陳高建在浴室的墻上、馬桶兩邊新裝了“L”形扶手,洗手池下方、淋浴噴頭下方以及浴室門口都新增了防滑地墊。為了讓父母能坐著洗澡,他特意買了一把助浴椅??紤]到父母頻繁起夜,他還在臥室與洗手間的走道內(nèi)安裝了幾盞感應(yīng)小夜燈。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燕珉在為父母改造老房子時,花了很多功夫在視線設(shè)計上,“比如,我在客廳的墻上做了一面鏡子。每當我回來看望他們,他們就可以從鏡子的反射中看見我,不需要突然回頭或起身,這也能減少跌倒的風險”。
在周燕珉看來,一些小改動能大大提升安全感。很多家庭的門把手是一根直棍,開門時袖口很容易勾到,從而導致摔倒。另外,球形把手也不好,老年人的手握力變差了,擰開門很困難,“門把手最好換成杠桿式的,可以用手掌和整個身體的力量去壓,較為輕松地把門打開”。還可以在門口擺個凳子,這樣老人就能坐下來換鞋、更衣,不至于因為彎腰低頭而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