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南林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史強
9 月11 日,教育部、國家民委、共青團中央在昆明召開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推進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講話中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導性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在致辭時強調,云南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和致云南大學建校100 周年重要賀信精神,學習兄弟省份的好經驗好做法,堅持把學校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陣地,抓好學生思想培養(yǎng),播種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云南貢獻。
云南特殊的地理區(qū)位和高校大學生的民族構成多樣化,是云南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的現實依據。新征程上,全面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播種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對于培養(yǎng)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云南高校要堅持底線思維,積極主動構建預防和化解矛盾的體制機制,扎實有效做好云南在校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防范工作。
一要做實做細宣傳工作。進入新時代,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不斷增多,大學生們的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西方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蝕。因此,云南高校一方面應積極向大學生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法律法規(guī),增強當代大學生對西方不良社會思潮的防范意識。另一方面,應積極完善校內規(guī)章制度建設,組織當代大學生參與關于民族工作領域相關法律政策的學習和研究。
二要大力推進云南高校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推進云南高校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需云南高校各部門在提高少數民族人才培養(yǎng)建設的進程中,充分發(fā)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使大學生們能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蝕。要宣傳好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將政策宣傳和普及教育全面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同時,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一步開展好課堂教學,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更好推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體系同向同行、相互促進和共同發(fā)展。
云南高校要切實將“五個認同”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內容,增強大學生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大學生將“五個認同”的理念自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上貢獻青春力量。
一要強化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強化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是高校牢牢掌握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領域領導權和話語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云南高校要不斷提升教學理論水平,堅持問題導向,從國家與民族的關系問題出發(fā),指出國家與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二者相依而存、協同發(fā)展。要努力講好云南的“三交”故事,將理論和現實緊密結合,挖掘云南民族團結故事中體現的民族精神和時代價值,從而鑄牢云南高校大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
二要強化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云南高校要有效組織各學院、各班級深入學習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將云南民族團結感人故事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進行深度結合,引導大學生自覺承擔起對國家、集體和他人的社會責任,增強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使命和擔當意識。
三要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有助于大學生們堅定鞏固民族團結的決心,真正理解中華文化和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之間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四要強化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黨的百年奮斗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奮斗出來的,是依靠我們黨自身的力量實踐出來的。云南高校應有效利用在校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及時組織一些民族理論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相關學習之中,以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
五要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云南高校要立足自身實際,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課體系中,強化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意識,讓當代大學生深刻認識到各民族只有團結一心、只有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成共同體理念,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云南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民族團結進步故事。新中國成立后,更是涌現出許許多多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為此,云南高校要從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的角度入手,通過一系列耳熟能詳的民族團結故事,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云南高校大學生深刻體會中華民族是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有機整體。要組織當代大學生參觀紅色基地進行實地研學,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使其更好地理解“五個認同”“四個與共”的內涵,進一步深化當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的理解與把握,讓當代大學生在實踐歷練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增強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理解和感悟。要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在學黨史中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自覺繼承先輩們砥礪前行、不畏犧牲的精神。
云南高校應利用學校、社會實踐等豐富資源,積極開展一些同教育相關的學術論壇、知識競賽,充分結合各高校辦學特色、具體的民族構成成分和學科建設特色,拓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教學渠道,進一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發(fā)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如: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促進民族團結的校外實踐活動,完善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大學生走進民族地區(qū)和貧困艱苦地區(qū),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以及經濟發(fā)展等情況,大力弘揚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優(yōu)良傳統,增強云南高校大學生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梢酝ㄟ^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校園活動,充分調動大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定期組織參觀當地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展覽館以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讓大學生們通過社會實踐進一步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背景、文化習俗,從而幫助大學生深化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內涵的認識和理解,促使其更好地理解“五個認同”“四個與共”的內涵。
新征程上,充分發(fā)揮云南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主陣地作用,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提高云南高校大學生理性思維能力,不斷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發(fā)展云南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內涵。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理念全方位貫徹到高校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中,牢牢把握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切實增強云南高校大學生“五個認同”和“三個離不開”思想,使其自覺肩負起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共同播種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