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東
一次,一位好朋友對我說,她的孩子每次作文寫不長,最多寫到500字就寫不下去了,問我怎樣才能讓孩子作文寫長一點。我對她說,小學生作文能寫到500字就很好了,中考作文也就要求600字,高考作文則只要求寫800字。而且也不必要求孩子每篇作文都夠字數(shù),否則,字數(shù)就會變成他們寫作的負擔,還可能讓他們形成“寫得長就是好作文”錯誤觀念。
一篇作文是否寫得好,是否達到了優(yōu)秀的標準,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衡量:
一是作文的完整性和整體感。一篇作文,無論是寫故事,還是表達觀點或是描繪景物,只要結(jié)構(gòu)完整,給人比較好的整體感,哪怕只有200字,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如果缺乏整體性,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這里寫一句那里寫一段,整篇文章支離破碎,讓人不知所云,這樣的作文肯定算不上優(yōu)秀。
二是語言的自然和通暢性。一篇好作文,語言表達自然流暢,而且能夠順利、清晰地講述出故事,描繪好景物,或者表達出觀點。這就要求平時多閱讀、多練習,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三是情感和思想的清晰表達。無論是寫故事,還是描繪景物、表達觀點,好作文會讓讀者一下子就讀出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能夠不知不覺被帶進作文的情感節(jié)奏,或者敘述邏輯里,比較容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通常情況下,家長嫌孩子的作文字數(shù)太少,往往是因為作文故事不生動,條理不清晰,描繪也不夠細致形象,沒有情感和思想的自然表達,作文顯得干巴巴的。如果孩子能夠在語言、內(nèi)容表達上多下功夫,字數(shù)的困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當然,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是很多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難題,如果字數(shù)不達標,的確會影響考試得分。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的作文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呢?從這四個方面來訓練,效果也許會好一些:
一是找一篇范文,讓孩子讀一讀,和孩子一起找一找這篇范文的優(yōu)點,也可以在找出幾個優(yōu)點的基礎(chǔ)上,再來給這篇范文找一找問題,即找出可以修改得更好的地方。最后,讓孩子修改這篇范文,重寫這篇范文。這樣比直接模仿范文,效果會好不少,而且也能激發(fā)孩子的思考和判斷力,提高孩子的寫作興趣。
二是和孩子一起討論作文題目和要求,提出各自的看法,啟發(fā)孩子指出作文的基本思路。這樣不會盲目訓練,而且是在理解作文目標、要求的基礎(chǔ)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當然,和孩子討論時不要用訓斥的語言,不要太過說教,語言要平和,態(tài)度要親切,要懷著和孩子一起學習的心態(tài)去進行這項工作。
三是作文完成后,讓孩子讀讀自己的作文,再鼓勵孩子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描繪得更細致形象一些,哪些地方可以敘述得更清晰生動一些,哪些地方可以用一些比喻、擬人、排比和夸張的修辭,在此基礎(chǔ)上鼓勵孩子進行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修改。
四是日常多練習,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寫幾篇作文,然后和孩子交換著評價作文,并一起提出修改意見。親子作文是一種很有趣的訓練,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樣練習多了,養(yǎng)成了比較好的作文習慣,孩子就能夠主動地修改作文,字數(shù)問題也就順便解決了。寫作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希望每個家長都能保持從容心態(tài),把孩子引到為表達而寫作,而不是為分數(shù)而寫作的道路上來。
(作者系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