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凡輝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旸谷文學社簡介
旸谷文學社為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校級文學社團,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成立的“華師一附中文學愛好者協(xié)會”?!皶D谷”為日出之意,旸谷文學社恰如其名,以其青春朝氣和無限魅力會聚了華師一附中廣大文學愛好者,成為師生詩意棲居之所。旸谷文學社自成立以來,積極促進文學交流,開展了文學講座、閱讀沙龍、“三行詩”大賽、詩歌朗誦會、課本劇表演、主題征文等多種形式的文學活動。曾出版《楚歌》《華英》《旸谷》雜志,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旸谷文學社致力于培養(yǎng)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和理論知識兼?zhèn)涞木C合型人才。每周開展校內(nèi)外導師授課一次,學生自主活動課一次,不定期邀請知名作家、大學教師授課。祖慰、董宏猷、曉蘇等曾來校作文學報告,著名學者易中天教授為旸谷文學社親筆題詞,多位社員著有個人作品集,并由長江文藝等知名出版社出版。
●宗旨:匯八方之英才,展文學之風采。
●榮譽:華師一附中優(yōu)秀社團,社刊獲“武科大中南分校杯”湖北省首屆校報??氐泉劇?/p>
“旸谷”,乃古書中日出之地,文學社以“旸谷”為名,其故有二:一為取譬人才。曩時師曠論學曾言:“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睍D谷諸君,誠能以青春銳氣,好學敏求,各領風騷,別開生面,則不負此喻;二乃追崇澄明也。太史公言屈平:“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旸谷諸君,宜應心有鴻志,于漫漫前路,向朝陽而直上,逐曜曜之光,達澄明之境。觀此二者,皆存殷殷期冀之意。
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必M獨《詩》然?廣義之文學,大略如此。旸谷文學社以匯八方之英才,展文學之風采為宗旨,內(nèi)含興發(fā)才思、以文會友、瞰取世事之義。上合夫子之教,下奉學界“文學即人學”警論,假借少年靈思,終成有溫度之文字。
旸谷文學社建立以來,蒙歷屆導師、社長傾心開拓,社員潘江陸海,各騁其才,乃創(chuàng)《楚歌》《華英》《旸谷》雜志,校園文氣,可謂盛矣。數(shù)年間,楚才、新概念作文等獲獎者眾,從事文學、文化相關行業(yè),為翹楚者,不乏其人,可謂代有風雅俊士,斯文在茲。
古之學者必有師。旸谷文學社每周開設社團課程,聘校內(nèi)外導師各一名。講習內(nèi)容,遍及文論、詩詞、近現(xiàn)代散文、小說……師生“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沉酣其中,怡然有得!長此以往,社員登堂入室,紛紛有作。
大觀社員所作文章,有詩詞,法李杜而奪文學之桂冠;有佳賦,法相如、蘇子欲采文學之英華;有小說,法樹人、從文欲續(xù)文學之血脈;至于散文雜記,不在話下……概之,眾體皆備,風格異趣?;驊蜓栽唬骸疤煜履芪恼弑M入華師一之彀中矣,而旸谷文學社獨占十八!”此言恐為謝靈運及為文者不許也,可一笑過之。
曹丕言:“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于今,人或謂有拔擢之嫌。然慎思之:不平則鳴,提筆作文,言大眾之欲言,裨補世事,是有益于國也;一腔心事,三兩瑣細,人間至情,生死之悟,每有跨代共鳴,可謂不朽也。天下為文者,不求有益于國,不求不朽者鮮矣,故旸谷諸君宜明察秋毫,精進本領,則名垂后世可待也。余嘗作詩句,寄語諸生多進益,勢如朝日凌山關。勸勉之意,昭昭可見。古有孟浩然“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之憾嘆,旸谷諸君,若退而結網(wǎng),勤動筆墨,令后世“有感于斯文”,則此生于文無憾也。“海內(nèi)存知己”,今與天下為文有此志者共勉,他日相會,江湖不忘。
文以載道,文以言志,文以娛樂……前人之爭備已。旸谷諸君,亦有不同,然皆存愛文學之一念。即此一念,便得文采風流之旸谷。旸谷諸君亦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故廣泛交流文學同好,切磋琢磨。即如去歲,江城三行詩大賽,旸谷諸君不乏嶄露頭角者,播社團之風流于四方矣。
窺一斑而知全豹,列位看官借今日一瞥,或可知旸谷大貌。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華師一附中旸谷文學社,愿以愛文學之一念,結交四海文友,并創(chuàng)傳世文章。
(責任編輯/孫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