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斯琪 光光
你的心靈能量足夠嗎?你有沒有過這些心理:遇到了好的機會,卻十分猶豫,懷疑自己能力不足,甚至預設好了很多種可能搞砸的情形。
因為他人的一個眼神或無意的一句話,忍不住“腦補”
他的弦外之音,內心十分糾結。
一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卻時常從回憶中翻找出來,從中尋找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感到后悔和自責。
如果你常常陷入來回拉扯的情緒中,感覺自己“心好累、好疲憊”,那么你很有可能正處于“內耗”當中。
內耗是怎么回事
內耗原本是個物理學名詞,指機器或其他裝置本身所消耗的沒有對外做功的能量。而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內耗指的是人在管理自我的時候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心理資源不足時,人就會覺得疲憊不堪。
也就是說,內耗是一種情緒的內循環(huán)。盡管你在行動上還什么都沒做,但你的大腦在每一次做選擇時產生的糾結情緒和思考問題時分散的精力,會慢慢消耗你的心理能量。隨著能量減少,你對自己的評價會逐漸降低,行動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嚴重影響你做事的效率。好比一輛汽車打開了引擎,卻一直不驅動上路,慢慢地,汽油也會燃燒殆盡。
內耗是怎么產生的
一般來說,人總是傾向于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逃避對自己不利的想法,那么精神內耗為什么會發(fā)生呢?來看看,你有沒有這些表現吧。
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人對你的評價,他人對你的態(tài)度,會讓你非常在意,在心中反復揣測。但真實的原因,是你過度關注自己,不愿意別人看到你不夠好的一面。
容易沉浸在過去。對于過去的經歷不容易釋懷,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越想越焦慮,越想越后悔,更加無法專注當下的生活。
對自己要求太高,目標脫離實際。你事事都忍不住與別人對比,無法客觀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你的目標定得越高,行動之前越是容易打退堂鼓。因為對結果沒有信心,造成你反復糾結的畏難心理,甚至陷入貶低自己的情緒中。
心大一點,輕松很多
內耗的人通常傾向于讓自己在一件事情中反復糾結,耗盡精力,有點兒像鉆牛角尖。與此相反,人們把沒心沒肺、粗枝大葉的性格,稱為“心大”。原本心大并不是什么褒獎的形容,但對減輕內耗卻十分有用。適當“心大”一點兒,也就是培養(yǎng)一點“鈍感力”。
“鈍感力”,意為“遲鈍的力量”,但它并不是指一個人頭腦木訥、反應遲鈍,而是指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時擁有堅韌的力量,在面對負面事件時能扛住壓力,它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彈性。
心大一點,輕松很多有了這一點點鈍感,能讓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時,不那么敏銳地感知到它的消極影響,而是情緒平和,行為反應適度,既不欣喜如狂也不悲痛欲絕。舉個例子,當遇到別人對自己模棱兩可的話語時,鈍感力差的人可能會陷入內耗,思考自己是不是哪里不足,是不是做錯了什么;而鈍感力強的人可能一笑置之,并不執(zhí)著于弄清他人的潛臺詞,而是專注于自己的行動??梢姡g感力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從容,讓我們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鈍感力培養(yǎng)指南
Step1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
我們對一件事所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并不是由事件本身決定的,而是取決于我們對該事件的想法。因此,改變自己的消極的心理暗示,多從積極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能幫助我們從內耗的泥潭中掙脫出來。比如與其提前焦慮失敗了會怎樣,不如多想想還有哪些準備可以做得更充分。
Step2學會接納自己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學會接納自己至關重要。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客觀地看待他人的評價,不要活在他人的眼光中耗盡心力。
Step3降低過高的心理預期
正視自己的能力,避免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打擊自己的積極性。可以把一個大目標,細分成幾個更具體的小目標,更容易付諸行動。同時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享受追求目標的過程。
Step4勇敢揮別過去
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在總結經驗教訓之后,就應該“斷舍離”,給精神世界清理出新的空間。把握好當下,做好眼前的事,才能避免將來陷入更多后悔的情緒。
Step5不沖動,有耐心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鈍感力中所謂的“鈍”是指有意義的鈍。因此,在遇到事情時不要第一時間讓情緒控制大腦,而是給自己一些冷靜的時間,可以通過與他人溝通,或轉移注意力,暫時脫離鉆牛角尖的環(huán)境,之后再思考問題的最優(yōu)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