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易
在日本東北大學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172名平均年齡為67歲的人,這些人在研究開始時沒有認知問題。在研究開始時和四年后分別對被研究者進行了兩次腦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口腔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了牙齒數(shù)量以及牙周探診深度與海馬萎縮之間的關聯(lián)。
一般來說,健康的牙周探診深度為1~3mm,輕度牙齦疾病的牙周探診深度為3~4mm,嚴重牙齦疾病的牙周探診深度為5~6mm,或者更多,并可能有牙齒松動或脫落。研究發(fā)現(xiàn),牙齒的數(shù)量和牙齦疾病的程度與大腦左側海馬體的變化有關,海馬體在記憶和阿爾茨海默病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具體來說,對于患有輕度牙齦疾病的人來說,牙齒脫落與左側海馬體的大腦萎縮加速有關,少一顆牙齒,大腦萎縮速度幾乎相當于大腦衰老1年。對于患有重度牙齦疾病的人來說,多一顆患牙引起的左側海馬體萎縮的增加相當于大腦衰老1.3年。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結果強調了保護牙齒健康而不僅僅是保留牙齒的重要性,保留患有嚴重牙齦疾病的牙齒也與大腦萎縮有關,定期看牙醫(yī)控制牙齦疾病的進展至關重要。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研究只是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而沒有證明牙齦疾病或牙齒脫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
早期一項針對超過100萬人的國際研究發(fā)現(xiàn),牙齒衛(wèi)生狀況不佳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風險高出21%。上海市第九人民醫(yī)院牙周病科束蓉教授介紹,牙周炎與阿爾茨海默病存在一定關聯(lián),曾有實驗發(fā)現(xiàn),感染牙周炎細菌的實驗鼠存在一定的認知功能障礙。
根據(jù)相關研究,導致牙周病的細菌可能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影響大腦的健康。生物科技公司Cortexyme團隊,證實了阿爾茨海默病已故患者的大腦里存在牙齦卟啉單胞菌(牙齦卟啉單胞菌廣泛存在于牙菌斑中);也在活著的患者大腦里找到了這種細菌的DNA。牙齦卟啉單胞菌的感染,引發(fā)了β淀粉樣蛋白積聚,形成斑塊。這是大腦對微生物入侵的保護性反應,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典型現(xiàn)象。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Stephen Dominy博士領導的團隊的證實。他們發(fā)現(xiàn)牙齦卟啉單胞菌進入大腦后,釋放的一種名叫“牙齦蛋白酶”的分泌蛋白,可能是導致阿爾茨海默?。ˋD)的關鍵。
口腔菌群的改變還可能通過影響腸道菌群誘發(fā)阿爾茨海默病。2017年,瑞典隆德大學的一項研究提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腸道菌群改變可能促使其血液和大腦中的炎癥因子水平升高,進而導致神經退行性病變。在人的一生中,腸道微生物是一直在變化的。伴隨衰老,那些引起慢性炎癥的腸道致病菌會逐漸增加,而常見的益生菌乳桿菌屬會逐漸減少。除此之外,隨著年齡增長,食物和牙齒的改變都會造成口腔菌群的變化。這一系列的變化,導致腸道通透性和血腦屏障通透性增高,進而影響大腦,最終增加了罹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風險。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口腔綜合科朱亞琴教授介紹,研究發(fā)現(xiàn),口腔健康和老年癡呆有一定的關系,老年人缺牙越多,越容易患上老年癡呆。
此前,由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衰老研究中心及該院口腔醫(yī)學部、瑞典卡爾斯塔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發(fā)現(xiàn),老人咀嚼能力與認知功能相關,咀嚼能力較差的老人患癡呆癥的風險相對較高??蒲腥藛T以557名77歲以上的瑞典老人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牙齒脫落、咀嚼能力和認知功能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吃蘋果等較硬食物時咀嚼能力較差的老人,其認知功能退化風險較高。研究人員認為,咀嚼能力較差會導致腦部血液流動減弱,這是與老年癡呆病因相關的因素之一。
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院俞光巖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國際殘聯(lián)和世界牙科聯(lián)盟已經達成一個共識:無牙的患者算是殘疾人,因為牙齒缺失以后,許多功能明顯下降,外型也會發(fā)生改變,到公共場合去,形象也受到影響。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有諸多好處,其中還包括促使大腦功能活動,預防老年癡呆,改善記憶力等,所以我們鼓勵老年人咀嚼無糖口香糖,因為會對大腦功能產生很好的刺激。
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確,對于這一疾病的防控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心血管疾病、生活方式等,對口腔疾病的控制同樣有助于老年癡呆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