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羽之城
G228國道遼寧段里,錦州和大連境內(nèi)的濱海路大概是最好看的。從筆架山一路向前,經(jīng)過適合露營趕海的龍海廣場,再到沙子格外細膩的清溝灣,經(jīng)過老母洞和錦州的紅海灘,再往前沒多遠就是有著“中國生態(tài)海參之鄉(xiāng)”的凌海,大片大片的海參養(yǎng)殖場很像是扎在海水里的蘑菇棚,對于從沒見過海參養(yǎng)殖場的我們來說格外新奇,沿著錦州的紅海灘再一路向前,也就進了盤錦。
盤錦紅海灘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海灘風光享譽全國,但在我們的固化思維里,淺灘中特有的堿蓬草是到了中秋才會紅的,因此過去逛的時候也并沒有抱什么期望,只是抱著反正也不趕時間,既然來了就隨便逛逛的心態(tài)。沒想到坐上小火車進了觀景廊道竟有格外的驚喜,大片大片的堿蓬草蓬勃地生長著,雖不是金秋十月那樣濃郁的深紅,稍淺一點的玫紅色也已經(jīng)有了這片海灘里獨有的、熱烈的艷麗。
從紅海灘出來,再跨過遼河一路向前,進入營口。在渤海市場打包海鮮,再趕到山海廣場去看一場日落。進入大連時天已經(jīng)黑透了,站在窗邊往外看,海邊璀璨的燈光像是給黑夜里的海邊披上了一件在夜里熠熠生輝的華麗盛裝,變換的色彩混合著婉轉(zhuǎn)的音樂和夜市的喧囂,也便在這夜里悄悄地落盡眼里,成了那一晚最獨特的夢。
G228大連段最經(jīng)典的景色,都匯聚在了從濱海西路到濱海中路、再到濱海東路的這一段景色盎然的山道里,一面是山,山下是海,沿著蜿蜒曲折的綠茵路邊玩邊走,繞過老虎灘,也就到了漁人碼頭,漁船扎堆兒地停在港口,映襯著岸上顏色鮮亮的歐式建筑,老媽剛下車就叫住我,指著碧綠與瓦藍交映的海水,挺興奮地問,“你看這里像不像土耳其?”
的確是像的,跟安塔利亞那個網(wǎng)紅濱海小城幾乎異曲同工,只不同的是,這里有四面八方圍繞的鄉(xiāng)音,有雖然陌生但也熟悉的人們,有剛從漁船里打上來直接清洗了就上爐子烤的海味兒,以及出國時在外面絕對沒有的完全的放松和安逸。
從漁人碼頭沿著濱海東路往上走,繞著山間小徑,聆聽著海浪拍打著礁石的聲音,沐浴著海風拂面而來的清涼,轉(zhuǎn)過一個山頭就是棒棰島。大晴天的下午太曬,這個季節(jié),下午五點之后則剛剛好,海水是暖的,海風也溫和,太陽卻不曬,帶著露營的椅子和野餐墊去海邊,坐在海邊吹風發(fā)呆,看著遠處隨波漂蕩的小漁船,什么都不做,也覺得格外地愜意。
如果住在景區(qū)里,也就不用著急回去,無論是在晚上無所事事地等一場日落,或者大清早爬起床沉浸在格外清新的空氣里去趕一場日出,都很好。
傍晚的光線很柔和,清新的海風撲面而來,帶走了城市的喧囂,留下了寧靜和自由,不遠處有一對新人在夕陽限定的溫潤光線里拍婚紗照,隨著攝影師的指揮,燦爛的煙花燃起來,讓逐漸黯淡的夜空染上斑斕的色彩,成就了那晚最浪漫的一幕……
至于日出,如果想看的話,則需要辛苦一點起個早了,不過跟家里人在一起,早上五點多起床這件事因為有老媽的“暴力叫醒服務”,倒也沒那么困難,只是即便如此,我們?nèi)サ萌耘f晚了一些,錯過了太陽從海面升起的那一刻。趕到時,太陽已經(jīng)躍出了海面,昨夜里被漲潮打濕的海灘被鍍成了一層淺金色。早上人少,我們很輕易地就能撿到被海浪送到淺灘的海星,四周只有浪濤拍岸的聲音,顯得格外安靜;遠處的海鷗靜靜落在礁石上,并不怕人,卻無論我們怎樣誘惑都傲嬌地不肯過來,不知名的海鳥混跡在海鷗群當中,發(fā)出高亢又清越的叫聲,像是另一種此間限定的叫早服務,將沉睡的海邊喚醒,在朝陽下重新拾起了蓬勃的活力。
我們拍日出和海鷗的時候,我姥爺撿了一只海星回來,我讓他拿著海星給他拍照,拍完了給他看照片,打趣跟他說“這張照片就叫‘老人與海”,他笑,把海星放回淺水里,動作小心又可愛,再回來時,他指著已經(jīng)升高的太陽跟我說,“人老了就回不去了,可是你看這海水啊,每一次的漲潮落潮,還有太陽每一次的落山再升起,就都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天就有新的期待,就這份兒期待,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是一樣的?!?/p>
好的,這一程的道理,又從老爺子這里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