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尚嘉彥,袁海琪,于廣宇
佛山市盈輝作物科學有限公司,廣東佛山 528000
植物根結線蟲(Meloidogyne spp.)是一種分布廣泛、危害嚴重且難以防治的世界性土傳病害[1]。植物根結線蟲的寄主范圍廣泛,可以危害蔬菜、糧食作物和果樹等3 000余種植物[2],一般造成作物減產10%~30%,嚴重時高達75%,甚至造成絕收。植物根結線蟲每年給全球經濟作物造成約1 800億美元的損失,嚴重制約了農業(yè)的發(fā)展,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3]。
根結線蟲是固著型內寄生線蟲[4]。繼1855年在感病黃瓜根際首次發(fā)現根結線蟲至今,發(fā)現根結線蟲達97種以上,其中,對我國經濟作物危害最為嚴重的根結線蟲主要有4種,分別是南方根結線蟲(M. incognita)、北方根結線蟲(M. hapla)、爪哇根結線蟲(M. javanica)和花生根結線蟲(M.arenaria),其中,又以南方根結線蟲分布最廣、危害最大[5]。二齡幼蟲是根結線蟲唯一侵入蟲態(tài),可以在土壤中棲息和活動,在適宜條件下侵入寄主根內,以側根和須根最容易被侵染,進而對寄主植物造成危害。根結線蟲主要是通過刺激寄主根細胞形成巨型細胞而吸收營養(yǎng),且破壞寄主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如呼吸作用、礦物質代謝、蛋白質合成作用等,使寄主植物呈矮小、葉片褪綠、萎蔫等癥狀[6]。
此外,除了單獨引起直接危害,根結線蟲侵染造成的根表皮細胞破損使寄主植物更容易受到土壤中植物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協同影響植株的正常發(fā)育,降低植株的產量和品質[7]。因此,如何安全、高效、環(huán)保地防治根結線蟲病,已成為農業(yè)生產中亟需攻克的瓶頸問題。
常用防治根結線蟲病的方法包括化學防治、物理防治、農業(yè)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目前仍以化學防治為主,且以噻唑磷和氟吡菌酰胺為主要防治藥劑[8]。目前,在農業(yè)生產上為了減少根結線蟲病造成的損失,人們長期大量使用單一藥劑,從而導致根結線蟲容易產生抗藥性,致使現有藥劑對根結線蟲病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篩選防治根結線蟲病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復配新配方,能延緩根結線蟲抗藥性產生,而具有增效作用的配方能減少用藥次數和用量,同時提高對根結線蟲病的防治效果,從而降低防治成本,是根結線蟲病綠色防控實踐中的主要手段。
為篩選出防治根結線蟲病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本實驗以南方根結線蟲為研究對象,采用浸蟲法,測定氟吡菌酰胺、殺蟲環(huán)、辛菌胺乙酸鹽、噻唑磷、二硫氰基甲烷、乙酰甲胺磷、溴菌腈和乙酸銅等8種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室內生物活性,以期為復配新配方的開發(fā)和田間防治提供理論依據,為根結線蟲病害的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1.1.1 供試蟲源 供試南方根結線蟲(M. incognita)由華南農業(yè)大學植物線蟲研究室提供。從受害的空心菜根上挑取飽滿的南方根結線蟲單卵囊并接種至感病空心菜上進行純化培養(yǎng)和繁殖。
1.1.2 供試藥劑 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由拜耳股份公司生產;50%殺蟲環(huán)可溶粉劑由黑龍江吉翔農化有限公司生產;20%辛菌胺乙酸鹽水劑由濰坊萬勝生物農藥有限公司生產;30%噻唑磷微囊懸浮劑由廣東立威化工有限公司生產;5%二硫氰基甲烷可溶液劑和20%乙酰甲胺磷乳油由佛山市盈輝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技術部提供;25%溴菌腈乳油由江蘇托球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0%乙酸銅水分散粒劑由江西中迅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1.2.1 藥劑配置 將8種供試藥劑用無菌水配制成有效成分質量濃度10 000 mg/L的母液,于4 ℃下保存?zhèn)溆谩?/p>
1.2.2 供試線蟲懸浮液配置 將南方根結線蟲單卵囊接種到感病空心菜上進行培養(yǎng)與繁殖,待空心菜根系出現明顯根結時,取出帶有根結的空心菜根,沖洗干凈。準備一個裝有無菌水的培養(yǎng)皿,皿內放一個覆蓋有薄紙巾的篩網,用鑷子挑取發(fā)病空心菜根結表面上的黃褐色卵囊,收集到裝有無菌水和覆蓋有薄紙巾篩網的培養(yǎng)皿中,將收集到的卵囊置于25 ℃的恒溫培養(yǎng)箱黑暗條件下孵化,1~2 d后收集孵化的二齡幼蟲,在體視顯微鏡下統計線蟲數量,制備線蟲懸浮液濃度為50條左右/100 μL。
1.2.3 不同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殺活性 采用浸蟲法測定各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殺活性,先將各藥劑配置成有效成分質量濃度為200 mg/L,取48孔細胞培養(yǎng)板(8×6),每孔分別加入配好的藥劑和線蟲懸浮液(1∶1)各300 μL混勻,使各處理終濃度為100 mg/L,以無菌水為空白對照。每個處理重復3次。25 ℃條件下保濕培養(yǎng),分別于藥后24 h 和48 h,在體視顯微鏡下觀察,采用針觸法判斷線蟲死亡與否,僵直或卷曲不動的線蟲視為死亡。統計線蟲總數和死亡線蟲數,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線蟲數/調查總線蟲數×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組線蟲死亡率-對照組線蟲死亡率)/(1-對照組線蟲死亡率)×100
1.2.4 不同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室內生物活性的測定 測定各優(yōu)選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室內生物活性,按照等比或等差原則設計5個系列有效成分質量濃度(表1)。
表1 供試藥劑和濃度
1.2.5 數據處理及統計方法 采用D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和分析,計算各處理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將其進行反正弦平方根轉換后,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參照Finney機率值分析法,根據藥劑濃度對數值及對應線蟲校正死亡率的機率值作回歸分析,計算出供試藥劑的LC50值、b值和標準誤等數值及其95%置信限,進而評價各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活性。
不同藥劑在有效成分質量濃度100 mg/L的情況下,處理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24和48 h后,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組死亡率均極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氟吡菌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表現出較高的毒殺活性,其校正死亡率均為100.00%,與其他藥劑差異極顯著(表2)。噻唑磷、辛菌胺乙酸鹽和殺蟲環(huán)毒殺效果次之,處理24和48 h,線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大于52.38%和68.06%;藥后24 h,與其他藥劑均存在極顯著差異;藥后48 h,噻唑磷和殺蟲環(huán)的校正死亡率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兩者均與其他藥劑呈現極顯著性差異。乙酰甲胺磷、溴菌腈和乙酸銅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殺效果較差,處理48 h線蟲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10%,農業(yè)生產中難以用于防治根結線蟲。
表2 不同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殺活性
采用浸蟲法測定5種優(yōu)選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生物活性。結果表明:各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力與藥劑質量濃度和處理時間正相關。5種優(yōu)選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力大小依次為氟吡菌酰胺、二硫氰基甲烷、噻唑磷、殺蟲環(huán)、辛菌胺乙酸鹽。其中,氟吡菌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力較高,藥后24 h的LC50值分別為10.187 8和16.051 7 mg/L,藥后48 h的LC50值分別為5.090 8和10.483 7 mg/L;其次為噻唑磷和殺蟲環(huán),藥后24 h的LC50值分別為57.223 1和60.779 9 mg/L,藥后48 h的LC50值分別為32.721 8和34.764 2 mg/L;辛菌胺乙酸鹽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力較差,藥后24 h和48 h的LC50值分別為73.203 8 mg/L和64.540 3 mg/L(表3)。
表3 5種藥劑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生物活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種植業(yè)結構的調整,保護地農作物的復種指數不斷增加,致使根結線蟲的危害日益嚴重。目前,生產上防治根結線蟲的常用方法是化學防治,但已登記用于防治根結線蟲的化學藥劑仍較少。
本研究選用8種藥劑進行室內毒力測定,研究結果表明:在5種優(yōu)選藥劑中,氟吡菌酰胺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力最強,二硫氰基甲烷次之,其次為噻唑磷和殺蟲環(huán),辛菌胺乙酸鹽對南方根結線蟲二齡幼蟲的毒力較差。本試驗所測得氟吡菌酰胺的LC50(48 h)為5.090 8 mg/L,與陳香華等[9]報道的LC50(48 h)為4.649 5 mg/L基本一致,但二硫氰基甲烷、噻唑磷和殺蟲環(huán)的LC50高于劉剛[10]、何軼[11]和何芳練[12]等的相關報道,這可能與不同地域根結線蟲對藥劑的抗性水平有關。
化學藥劑雖然可以快速、高效地防治根結線蟲,但由于化學殺線蟲劑的毒性較高、殘留期長,不僅易使線蟲產生一定的抗藥性,而且大量使用會嚴重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必須使用安全低毒藥劑。研究測定的氟吡菌酰胺、二硫氰基甲烷、噻唑磷、殺蟲環(huán)和辛菌胺乙酸鹽的室內毒力結果可為復配新配方的研究提供理論參考,為指導田間合理用藥提供理論依據。但在實際生產中,防治效果還受到殺線蟲劑劑型、線蟲抗藥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需進一步進行田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