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曹玲玲 靳建 武海燕 呂銀
(1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放療三病區(qū),安徽 合肥 230000;2淮南聯(lián)合大學;3淮南朝陽醫(yī)院腫瘤科)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以老年人群為主要發(fā)病群體,且近年來老年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1,2〕。手術仍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案,可從根本上切除腫瘤病灶,但術后仍存在復發(fā)風險〔3〕。淋巴結轉移是造成乳腺癌術后復發(fā)的重要原因,而老年人群因機體各器官功能衰退,且多伴有基礎疾病,一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會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縮短其生存周期〔4〕。故對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早期準確評估其是否合并淋巴結轉移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既往臨床多以影像學技術作為評估手段,但受淋巴結大小、部位、脂肪厚度及醫(yī)師臨床經(jīng)驗的影響較大,導致評估準確性欠佳〔5〕。因此,亟待尋求更加快速、靈敏的指標以提高對淋巴結轉移評估的準確性。相關研究表明〔6,7〕,在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諸多細胞因子參與,其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NLR)與乳腺癌的關系已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研究旨在聯(lián)合檢測外周血IGF-1、NLR及其與老年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150例。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均符合乳腺癌診療指南〔8〕;(3)均為女性;(4)均為初次確診,單側發(fā)病;(5)檢查前未接受放化療治療;(6)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全身感染者;(2)伴有自身性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3)合并其他部位腫瘤疾病者;(4)依從性較差,拒絕接受檢查者。依據(jù)病理學檢查結果分為轉移組78例和無轉移組72例。兩組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發(fā)病位置、病理類型、腫瘤大小及合并疾病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檢測方法 入院后采集所有患者次日空腹靜脈血約3 ml,2 500 r/min離心10 min后,收集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患者外周血IGF-1水平,應用流式細胞儀測定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及淋巴細胞數(shù)目,并依據(jù)NLR,所有操作嚴格按照儀器及試劑操作說明書進行。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方檢驗、Spearman相關性分析及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
2.1兩組外周血IGF-1、NLR水平比較 轉移組IGF-1、NLR水平均顯著高于無轉移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外周血IGF-1、NLR水平比較
2.2外周血IGF-1、NLR水平與老年乳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 外周血IGF-1、NLR水平與老年乳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均呈正相關(r=0.483,0.447,均P<0.05)。
2.3外周血IGF-1、NLR水平聯(lián)合評估老年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效能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IGF-1、NLR聯(lián)合評估老年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ROC曲線下面積(AUC)高于單獨評估,且特異度、靈敏度較高。見表3和圖1。
圖1 IGF-1、NLR單獨及聯(lián)合評估老年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ROC曲線
表3 外周血IGF-1、NLR水平聯(lián)合評估老年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效能
乳腺癌淋巴結轉移是決定乳腺癌進展及預后不良的重要指標〔9〕。既往研究表明〔10〕,高齡患者乳腺癌淋巴結轉移風險更高,故對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早期評估其淋巴結轉移狀態(tài)對于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盡管近年來影像學技術不斷發(fā)展更新,超聲檢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技術對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評估已進入精準的定量分析,但超聲檢查無法觀察到淋巴結的微血管血流灌注情況,MRI評估的準確率較低〔11,12〕。因此,仍有必要尋求更加準確、快速的指標實現(xiàn)對淋巴結轉移的早期準確診斷。IGF-1是一種負責細胞分化和增殖的蛋白質,在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3〕。鄒曉嵐等〔14〕研究表明,IGF-1與腫瘤增殖、浸潤及轉移等關系密切。楊曉蕾〔15〕研究表明,IGF-1與乳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具有一定相關性。但該研究并未探究IGF-1對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評估價值。邢海霞等〔16〕也證實,IGF-1與乳腺癌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可作為預測乳腺癌預后的指標,但該研究也并未進一步探究IGF-1對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評估價值。相關研究表明〔17,18〕,中性粒細胞可通過酶促作用促進細胞外基質重構,導致內皮細胞遷移及腫瘤細胞的分裂,此外中性粒細胞還可以衍生出自由基進一步降低細胞外基質的黏附作用,或通過激活核基因κB抑制腫瘤細胞的凋亡,最終會導致新生血管生成,促進腫瘤的生長及轉移。淋巴細胞在腫瘤的免疫監(jiān)督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可以抑制腫瘤生長。目前,NLR已成為一種預測腫瘤預后及療效的重要指標〔19〕。張強等〔20〕研究表明,NLR與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狀態(tài)有關。本研究首次聯(lián)合檢測外周血IGF-1與NLR水平,并評估二者與老年患者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及對淋巴結轉移的評估價值。
本研究結果說明IGF-1、NLR水平可能與老年乳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胡赟宏等〔21〕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轉移組NLR水平高于無轉移組,提示術前NLR檢測可以預測早期乳腺癌的轉移情況,與本研究部分結果相似。黃方杰等〔22〕研究表明,IGF-1表達與乳腺癌患者腫瘤分期密切相關,且腫瘤分期越高IGF-1表達水平越高,也間接提示IGF-1與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有學者指出〔23〕,IGF-1可能通過激活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活性,促進卵巢功能興奮,雌激素水平升高,與雌激素產生協(xié)同作用,共同以促進乳腺癌細胞增殖,提高其轉移風險;而NLR可能通過血管生成、免疫功能調控等方面對腫瘤生長、轉移及血管形成發(fā)揮作用。本研究結果提示,IGF-1、NLR水平越高,提示老年乳腺癌患者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風險越高,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23〕。本研究與梅章懿等〔24〕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IGF-1、NLR與老年乳腺癌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且二者對乳腺癌淋巴結轉移均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IGF-1、NLR聯(lián)合檢測可顯著提高其評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