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棣賓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10)
近年來,我國城市地鐵工程建設迅猛發(fā)展,同時也存在著大量區(qū)間隧道穿越鐵路線路的現象。地鐵區(qū)間隧道施工引起地層的變形及應力釋放,會造成地表沉降以及對鐵路路基的擾動。該文結合工程案例,對地鐵盾構隧道下穿鐵路路基情況進行分析。
該工程地鐵盾構隧道穿越鐵路股道群路基段、碎石道床、鋼筋混凝土軌枕,鐵路列車運行速度45~110 km/h。地鐵盾構隧道外徑6 m,管片采用通用環(huán),管片環(huán)寬1.5 m。
地鐵與鐵路線路平面交角最小約67°,地鐵隧頂距鐵路股道群豎向距離約14 m。二者平、剖面相對位置關系如圖1~2 所示。
圖1 地鐵隧道與鐵路平面相對位置關系
圖2 地鐵隧道與鐵路剖面相對位置關系
該工程所處地層主要為黏土層,隧底以下為泥質砂巖(全風化)。地層力學參數如表1 所示。
表1 地層參數表
該工程地下水類型為上層滯水和基巖裂隙水。地層的透水性、富水性較弱,水量微弱。
大量經驗數據表明,盾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經歷先行沉降、開挖面隆沉、盾構通過時沉降、盾尾沉降、后期沉降等五個階段[1-2]。各階段產生變形的主要原因如表2 所示。
表2 盾構隧道掘進地表沉降階段及主要原因
根據《鐵路線路修理規(guī)則》,并結合當地類似工程經驗,鐵路股道群路基隆沉按照≤10 mm 控制。
Peck 基于大量現場監(jiān)測資料,提出預測地層損失及地表沉降的估算方法。隧道施工造成的地面沉降槽體積應和地層損失體積保持一致,隧道施工造成的橫向地面沉降分布數據,可近似擬合為正態(tài)分布曲線[4]。
式中,Sx——地表沉降值(橫向);Vl——每延米地層損失值;x——隧道中心線與地表點水平距離;Smax——隧道中心線位置地表最大沉降值;i——沉降槽寬度系數(隧道中心線與沉降反彎點距離);φ——地層內摩擦角;Z——隧道中心線位置的隧道埋深[5]。
針對不同的地層損失率,分別計算兩條地鐵盾構隧道下穿鐵路股道群后地表沉降曲線,計算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地面沉降曲線(Peck 經驗公式估算)
計算結果顯示,不同地層損失率下,雙線盾構隧道分別穿越鐵路股道群路基后,地面最大沉降值如表3所示。由此可見,地層損失率控制在0.7%以內,地面沉降滿足10 mm 的變形控制要求。
表3 不同地層損失率下隧道穿越后地表最大沉降值
結合當地地層的盾構施工經驗,地層損失率控制在0.5%以內,可滿足鐵路股道群路基的變形控制要求。
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建立有限元模型,對地鐵盾構隧道下穿股道群進行模擬,在地層損失率為0.5%的前提下進行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圖4 所示。
圖4 盾構隧道穿越鐵路股道群有限元模型
分析計算結果如圖5 所示,第一條地鐵盾構隧道掘進引起鐵路路基最大沉降值為3.4 mm,最大沉降位于第一條盾構隧道中心線處上方。第二條地鐵盾構隧道掘進完成時,鐵路路基最大沉降位于第一條盾構隧道與第二條盾構隧道中間,鐵路路基最大沉降值為4.6 mm。
圖5 有限元分析鐵路股道群路基沉降云圖
根據Peck 經驗公式、有限元模擬計算結果,鐵路股道群路基沉降計算值如表4 所示,均可滿足鐵路路基變形控制指標的要求。
表4 鐵路股道群路基沉降計算值 /mm
(1)加強盾構掘進參數控制,包括:土倉壓力控制、掘進速度控制、出土量控制、糾偏控制、管片拼裝質量控制、壁后注漿環(huán)箍注漿控制、地層損失量控制[6]、加強監(jiān)控量測、信息化施工等。
(2)穿越前100 m 設置試驗段[7],根據試驗段參數指導后續(xù)施工。
(3)下穿段采用配筋加強型、增設注漿孔管片[8]。
(4)行車限速,充分了解鐵路行車計劃,并利用好鐵路列車行車間隔,做好施工組織方案。
(5)盾構機通過后,根據監(jiān)測結果排查軌道狀態(tài),必要時采取起道調砟的方式確保軌道平順,滿足鐵路安全運營的要求。
目前該地鐵盾構隧道已掘進完成,根據現場監(jiān)測所反饋的數據,單條地鐵盾構隧道掘進完成后路基最大沉降值3.1 mm,雙條地鐵盾構隧道施工完成后路基最大沉降值4.5 mm,與計算分析結果基本一致,滿足變形控制指標要求。
該文依托工程案例,對雙線盾構隧道穿越鐵路股道群路基情況進行研究分析,提出相應的施工控制措施,并結合現場監(jiān)測數據,驗證計算分析的合理性。
(1)基于Peck 經驗公式,分別對雙線盾構隧道穿越引起的鐵路路基沉降進行預測,基于0.5%的地層損失率,單條地鐵隧道下穿引起地面沉降約4.1 mm,雙條地鐵隧道下穿引起地面沉降約5.6 mm。
(2)建立有限元模型,對雙線盾構隧道下穿鐵路股道群進行模擬,根據計算結果,單條地鐵隧道下穿引起地面沉降約3.4 mm,雙條地鐵隧道下穿引起地面沉降約4.6 mm。與Peck 經驗公式預測結果基本一致。
(3)提出針對盾構隧道下穿鐵路路基的針對性措施。
(4)現場監(jiān)測結果揭示,單條盾構隧道掘進完成后路基最大沉降值3.1 mm,雙條盾構隧道掘進完成后路基最大沉降值4.5 mm,滿足變形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