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鈞
古話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突然就五十歲一了,不禁思緒萬千。過去的一切,總是不受控制地晨游暮繞,令人懷念。
人到中年,我們少了兒時的幼稚和無知。從少不更事到人到中年,恍惚間匆匆?guī)资?,有過奔波勞累,有過坎坷心碎,有過欲哭無淚,但更多的則是身心疲憊。無可奈何的隨遇而安,無能為力的順其自然。嘗夠了意外磋磨,苦難鞭笞;歷遍了人情冷暖,榮辱得失,才洞悉現(xiàn)實,迎來覺醒和開悟。
人到中年,我們需要更多關(guān)注家庭和親情。家庭的溫度,決定了一家人生活幸福的程度。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所以,不論貧窮還是富有,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比什么都重要。若是家人不睦,親情疏離,遇事劍拔弩張,家庭也會永無寧日。一個家庭最值得炫耀的不是房子,不是車子,而是家人和睦。唯有如此,一個家庭才會越來越興旺。
人到中年,學(xué)會熱愛生活,不負時光,不負自己。趁著自己還沒有完全老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見自己想見的人,不讓自己因為不曾去做,或者不敢去做而后悔。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生生不息。人到中年,要學(xué)會取悅自己,接納自身不足,自我和解,為自己而活。熬到今天,時間自由,衣食無憂。若還是拘泥于他人的目光,為了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終會活得又苦又累。
人到中年,總免不了時常感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你不必驚慌,才到中年而已。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里的歲月,而是歲月里的生活。不論生活怎樣,一定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有了健康才有一切。在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中,我們本能地追逐物質(zhì)與財富,卻忘記了自己擁有的最大財富其實是健康和生命。出人頭地也好,腰纏萬貫也罷,若失去了健康這個根基,我們擁有的一切都將無所依附。中年的我們,前半生不懂的太多,后半生太多的不想去懂。取悅自己,是最幸福的活法。人生苦短,不必羨慕別人,也不必埋怨自己,腳踏實地地活著,努力追求,做好該做的,過好當(dāng)下,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中年前行的路上,要學(xué)會照顧好自己。做一個自律的人,把時間花在陪家人,或讀萬卷書,或行萬里路上。放下,釋然,為自己,為家人,好好度過每一天。如此,才能在這凡塵俗世,活得踏實,過得心安。姜文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guān)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比说街心晔亲顬閷擂魏碗y熬的,既抵不過時間的摧殘,也熬不過命運的擺布,每一步都好似行走在鋒利的刀刃上,一不小心就會遍體鱗傷。雖然最終的結(jié)果依然似是而非、撲朔迷離,但再一次映射了人心的浮躁。早已過了沖動年紀(jì)的我們,才真正理解勇敢不是莽撞,否則就是缺乏生活的歷練與毒打。我們都是吃著五谷雜糧的凡夫俗子,生活在熙熙攘攘的萬丈紅塵,處處都是人生的軟肋,哪來那么多率性與坦然,無非是渡“劫”還不夠多罷了!
把身體照顧好,才是下半生最明智的投資。取悅自己,是最幸福的活法。沒用的酒局就別去了,不合適的圈子就退出吧。其實,人生就像爬山,從一座山爬向另一座山,一山更比一山高,不同的山自然有不一樣的風(fēng)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孰好孰壞,很難分得清楚?!敖^不原諒,絕不妥協(xié)”終于變成“沒有不可原諒”,現(xiàn)實和內(nèi)心終究也“和解與妥協(xié)”。王志文說:“人一旦歷練到不想說話,不想爭辯,不想巴結(jié),不想討好任何人;失去交友的興趣,失卻聚會的興奮,變得越來越沉默,甚至連逢場作戲都懶得去裝,喜歡獨來獨往,那么你就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
一半清醒做好自己,一半努力包容別人。我們不只有滄桑,還有經(jīng)歷和精彩,而年齡只是符號。一地雞毛,不需人知;低配生活,高配靈魂。我們只需要放下面子,精簡圈子;經(jīng)營家庭,照顧好身體。
人到中年,讓我們把生活調(diào)成自己喜歡的模式,歲月靜好,且自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