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單3 號田間生產表現良好
勁單3 號是重慶中一種業(yè)有限公司自主選育的大穗高產型玉米新品種,該品種于2020 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渝審玉20200017),并通過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以及陜南引種備案,2022 年被重慶市農業(yè)農村委推薦為鎘低積累品種。該品種在各地種植,表現出植株適中、株形好、穗子大、軸芯細、齒粒深、產量高、抗性好、適應性強等優(yōu)勢,深受廣大種植農戶歡迎。
該品種屬中熟雜交玉米,在區(qū)試3000 株/畝密度下,出苗至成熟105 ~135 天,平均118 天,與對照相當;第一葉鞘淺紫色,株型平展,株高264 厘米,穗位高106 厘米,葉色綠色,成株葉片數18 片,花藥淺紫色,穎片淺紫色,花絲綠色;穗長20.8 厘米,穗行數18.0 行,行粒數38.3 粒;穗呈長筒狀,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形,百粒重32.2 克。籽粒容重746 克/升,粗蛋白10.86%,粗脂肪4.13%,粗淀粉71.63%。經兩年人工接種鑒定顯示,該品種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穗腐病,感紋枯病和莖腐病。
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574 千克,比對照渝單8 號增產8%,畝產變幅481.6 ~620.7 千克,12 個試驗點次10 增2 減;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1.3 千克,比對照渝單8 號增產10.6%,畝產變幅570.3 ~757.7 千克,5 個試點均增產。
勁單3 號符合重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合在重慶市海拔800 米以下地區(qū)種植。
1.深耕整地,適時播種。
①深耕整地。播種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重慶地區(qū)春季雨日多,土壤含水量大,在冬前未進行翻耕、開溝的玉米地,應該搶晴天用大馬力旋耕機進行深耕,疏松土壤,殺死地下害蟲和蟲卵,殺滅土壤有害病菌和病毒。同時,可選用小型開溝機開廂開溝,以120 厘米或240 厘米為廂寬(包廂溝);開好廂溝、腰溝和圍溝,圍溝寬30 ~35 厘米,廂溝、腰溝寬20 ~25 厘米,深15 ~20 厘米,以利于排水降漬,為播種創(chuàng)造適宜的土壤環(huán)境。
②播種時間。重慶可于3 月上旬至4 月上旬播種(一般在5 ~10 厘米深土層最低溫度穩(wěn)定在12℃為標準),太早容易遭受早春凍害,太遲由于營養(yǎng)生長時間較短,不易奪得高產。渝西淺丘平壩區(qū)如合川、銅梁、大足、永川、江津等地,可于3 月上旬播種;渝東北、東南山區(qū)一般在 3 月中下旬播種,除高寒山區(qū)可以適當推遲外,播種期最遲不應超過4 月上旬;有地膜覆蓋播種期可提早10 天。春玉米在安全播種期內搶晴天播種,應盡可能提早播種,使花后的灌漿成熟處于較好的氣候條件,躲避高溫,利于養(yǎng)分積累,獲得高產。播種出苗后及時視察出苗情況,做到苗齊、苗全、苗壯。
2.因地制宜,合理密度。結合各地種植習慣,可育苗移栽或直接播種,育苗移栽的方式有肥球、方格和營養(yǎng)盤等。成苗后可雙株或單株定植。葉片平展、果穗大的品種可適當稀植以利大穗奪得高產,一般每畝種植2600 ~2900 株;緊湊中穗型品種可適當密植,畝植2800 ~3200 株。
3.加強管理,科學施肥。玉米的施肥方法要根據氣候條件、種植密度、土壤肥力水平、施用肥料的種類而靈活運用。一般每畝用純氮17 ~20 千克,基肥要施足,追肥要適量。一般來講,磷肥、鉀肥可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氮肥要分次施,其中底肥占40%,苗肥占20%,攻苞肥占40%。建議底肥隨旋耕機耕地時施入,地表撒施的應翻入土中。追肥一般采用溝施或穴施,施入土壤深度5 厘米以上,離苗根10 厘米左右,注意避免燒苗。追肥時應結合天氣,做到看天施肥,提倡施用復合肥。
①施足底肥。畝施1000 千克腐熟廄肥或30 千克玉米專用復合肥。
②輕施苗肥。幼苗出土后,于三葉、四葉一心期間、定苗,追施苗肥5 ~10 千克尿素或尿素3 ~5千克、復合肥(N ∶P ∶K=15 ∶15 ∶15)15 ~20千克,并進行第一次中耕。
勁單3 號田間生產表現良好
③重施攻苞肥。高產之關鍵在于攻苞肥,于小喇叭口期視玉米長勢畝施10 ~20 千克尿素、20 千克復合肥(N ∶P ∶K=15 ∶15 ∶15),同時進行中耕、培土。
④酌施“粒肥”。根據玉米生長情況,在后期酌情增施“粒肥”,一般5 ~15 千克,以復合肥、鉀肥為主。
4.防治病蟲害,及時收獲。地下害蟲種類主要以金針蟲、螻蛄、蠐螬、小地老虎為主,對玉米產量影響很大。可在玉米播種前,每畝用50%辛硫磷乳劑0.25 升,拌和細土25 ~30 千克,制成毒土,均勻撒施于地面,并隨即耕翻入土。
重慶地區(qū)玉米病蟲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玉米螟和草地貪夜蛾等。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 倍液、50%復方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隔10 天左右噴1 次,連續(xù)防治1 ~2 次。防治玉米紋枯病,可于發(fā)病初期噴灑1%井岡霉素0.5 千克對水200 千克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 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或50%農利靈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 ~2000 倍液,噴藥重點為玉米基部,保護葉鞘。防治玉米螟,可采用燈光誘殺、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方式,化學防治在玉米心葉末期(5%抽雄),將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顆粒劑,撒在喇叭筒里。近年來草地貪夜蛾時有發(fā)生,可采用高效安全的物理誘殺或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可使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四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品。
成熟后及時收獲、脫粒,晾干后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