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緣,潘 鈺,于 沖,夏海華,胡基華,毛 雪,閆更軒
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 150010)
糙皮側耳(Pleurotusostreatus)又名平菇,為側耳科側耳屬真菌,是一種價廉、味美、質優(yōu)的食藥兼用真菌[1],除含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外,還具有抗氧化[2]、降血糖[3]、抗腫瘤[4]等多種藥物功效。糙皮側耳能產生豐富的生物活性代謝產物,包括甾體類、酚類等次生代謝產物及氨基酸、多糖等多種初生代謝產物[5-7],是洛伐他汀、木聚糖酶等多種活性物質的重要生產來源[8]。
作為糙皮側耳合成的重要次級代謝產物,麥角硫因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炎癥、延長細胞生存周期、促進神經細胞形成等多種功效[9-12]。由于麥角硫因制備成本較高,因此其應用大多局限于高端化妝品和營養(yǎng)補充劑中。通過生物合成法制備麥角硫因具有原料易獲取、產量可提升等優(yōu)勢,生產菌種的選擇對于麥角硫因的制備至關重要[13]。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糙皮側耳發(fā)酵生產麥角硫因的水平可達0.2 g/L以上[14],但其發(fā)酵產量仍有提升的空間。盡管糙皮側耳在生產麥角硫因上具有一定優(yōu)勢,但糙皮側耳中麥角硫因的合成關鍵酶基因尚不明確。結合已有研究,推測為可編碼具有甲基轉移酶與亞砜合酶活性的雙功能酶EGT1與PLP結合型C-S裂解酶EGT2[15]。筆者擬利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擴增糙皮側耳的PoEgt2基因,通過采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進行序列功能分析,并探究其在糙皮側耳不同發(fā)酵階段的基因表達情況,旨在為高產麥角硫因的糙皮側耳菌種改良提供理論基礎。
1.1 材料
1.1.1菌種。糙皮側耳選育自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種保藏中心“黑威平菇1號”。
1.1.2試劑和儀器。馬鈴薯葡萄糖水培養(yǎng)基購自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RNA提取試劑盒、無縫克隆試劑盒購自Tiangen公司,反轉錄試劑盒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及PCR試劑盒PremixTaq購自Takara公司,DH5α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細胞、膠回收試劑盒及質粒提取試劑盒購自康為世紀有限公司,SOC培養(yǎng)基、氨芐青霉素購自索萊寶公司,克隆載體pMD19-T購自Takara公司,引物合成及測序服務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糙皮側耳的全基因組測序。糙皮側耳培養(yǎng)選用馬鈴薯葡萄糖水液體培養(yǎng)基,挑取“黑威平菇1號”斜面菌種約 1 cm2接種至液體培養(yǎng)基,25 ℃160 r/min搖瓶培養(yǎng)5~7 d至可見明顯菌絲。糙皮側耳菌種的全基因組測序委托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完成。
1.2.2基因的克隆。通過對糙皮側耳基因組進行分析,篩選到一個egt2基因。使用Prime Premier 6.0軟件設計蛋白編碼區(qū)(CDS)全長引物,并委托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為F(5′-atgctacagtacttttcatttgagc-3′)、R(5′-ctagtccgcgaagaacttcga-3′),提取糙皮側耳總RNA進行反轉錄。以反轉錄獲得的cDNA作為模板,PCR擴增獲得egt2全長。PCR反應條件為: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54 ℃退火30 s,72 ℃延伸90 s,35個循環(huán);最后72 ℃終延伸5 min。
PCR產物通過1.0%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經膠回收純化后,連接至pMD19-T克隆載體上。連接產物轉化至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細胞DH5α中,于含氨芐青霉素的SOC瓊脂平板上培養(yǎng),挑取單克隆進行菌落PCR鑒定,陽性菌落送至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測序。
1.2.3生物信息學分析?;虻拈_放閱讀框。用ProtParam(https://web.expasy.org/protparam/)預測基因編碼蛋白的分子量和等電點等;利用ProtScale軟件(https://web.expasy.org/protscale/)分析氨基酸序列的疏/親水性;利用SWISS-MODEL(https://swissmodel.expasy.org/)繪制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圖;利用NCBI的BLASTP(https://blast.ncbi.nlm.nih.gov/)完成蛋白質的同源性分析。
1.2.4qRT-PCR檢測PoEgt2在不同發(fā)酵時期的表達模式。利用試劑盒分別提取糙皮側耳不同發(fā)酵時期(2、4、6、8、10 d)的菌絲體總RNA,反轉錄合成cDNA,然后利用qRT-PCR檢測PoEgt2基因在不同發(fā)酵條件下的表達量。qRT-PCR的引物為qF(5′-TTCGCCTTACCTGAGTGTCTGTG-3′)、qR(5′-GCAATAGTCGTTGATCGCCTGTTC-3′),以糙皮側耳β肌動蛋白(β-actin)基因作為內參基因,參照Takara TB GREEN I試劑盒說明書,利用ABI Step-one熒光定量PCR儀進行擴增。qRT-PCR反應條件為:95 ℃變性10 min;95 ℃變性15 s,55 ℃退火1 min,72 ℃延伸40 s,40個循環(huán)?;蛳鄬Ρ磉_量根據(jù)2-ΔΔCt方法計算。
2.1PoEgt2基因克隆提取糙皮側耳菌絲體的總RNA,以糙皮側耳“黑威1號”菌絲體提取的RNA反轉錄合成的 cDNA 為模板,以PoEgt2-F和PoEgt2-R為引物擴增獲得約1 600 bp的目的片段(圖1),PCR產物經膠回收后,與pMD19-T克隆載體連接,并轉化至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tài)中。轉化菌涂布于平板后,挑取單菌落進行測序分析,結果顯示該片段大小為1 641 bp,編碼氨基酸546個(圖2)。
注:M.Marker;1~4. PoEgt2基因PCR產物。Note: M. Marker; 1-4. PoEgt2 gene PCR product.圖1 糙皮側耳PoEgt2擴增凝膠電泳圖Fig.1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PCR of PoEgt2
圖2 PoEgt2基因序列和蛋白質序列Fig.2 PoEgt2 gene sequence and protein sequence
2.2PoEgt2基因生物信息學分析PoEgt2編碼蛋白質的理化分析結果表明,推測分子質量為60.48 kD,其理論等電點為8.13,脂肪指數(shù)為90.37,親水性的平均值是-0.030;帶負電荷的殘基總數(shù)是44,帶正電荷的殘基總數(shù)為48,不穩(wěn)定性指數(shù)(Ⅱ)為51.36,該蛋白為不穩(wěn)定蛋白,未預測到跨膜區(qū)和信號肽。用ProtScale在線程序對其親疏水性、蛋白二級結構進行預測,推測其為親水性蛋白(圖3),其二級結構由40.82% α-螺旋、19.85% β-折疊構象延伸鏈和33.15%無規(guī)則卷曲組成(圖4)。SWISS-MODEL構建的EGT2蛋白的三級結構(圖5),可見糙皮側耳EGT2蛋白與已報道的來源于粗糙脈孢霉的C-S裂解酶EGT2相似度為29.93%。
圖3 EGT2蛋白親疏水性預測結果Fig.3 Predicted hydrophobicity and hydrophilicity properties of EGT2 protein
圖4 EGT2蛋白的二級結構預測結果Fig.4 Predicted secondary structure of EGT2 protein
圖5 EGT2蛋白的三級結構預測結果Fig.5 Predicted tertiary structure of EGT2 protein
在NCBI上利用BLASTP對糙皮側耳的EGT2氨基酸序列進行同源序列分析,選擇不同物種同源性較高的序列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與其同源性最高的是側耳屬下的真菌,如白黃側耳(KAG9224528.1,62.45%),刺芹側耳(KAF9493115.1,57.88%),而同源性最高的非側耳屬菌為白蛋巢屬的平滑白蛋巢菌(TFK33142.1,40.58%)。然而,對PoEgt2的BLASTN結果顯示,與其他屬的真菌序列相似性較低。
2.3PoEgt2在不同發(fā)酵時期的表達模式為探究PoEgt2在糙皮側耳發(fā)酵生產麥角硫因不同時期的表達情況,使用qRT-PCR方法對其進行定量分析(圖6),結果發(fā)現(xiàn),PoEgt2在糙皮側耳發(fā)酵4 d時表達量最高,而在糙皮側耳發(fā)酵10 d時表達量最低,且從發(fā)酵4 d開始,PoEgt2的表達水平隨時間的延長逐漸下降。
圖6 PoEgt2在糙皮側耳生產麥角硫因不同發(fā)酵時期的表達模式Fig.6 Expression levels of PoEgt2 in the production of ergothioneine from Pleurotus ostreatus at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tages
麥角硫因是一類具有較強抗氧化活性的次級代謝產物,主要來源于大型真菌和部分原核細菌,現(xiàn)已應用于保健食品和高端化妝品中,具有較強的市場潛力[16]。當前麥角硫因的獲取來源主要為食用菌的子實體,但原材料制備和分離成本高昂,不宜進行產業(yè)化[17]。工業(yè)化生物發(fā)酵有望成為麥角硫因的主流生產方式,然而麥角硫因的生物合成途徑相對復雜,不同物種的合成方式有較大差異[18],且由于麥角硫因主要存在于大型食用菌中,后者作為底盤菌株進行遺傳改造的難度較大,發(fā)酵周期長,進一步限制了麥角硫因的低成本規(guī)?;a[19]。糙皮側耳是能夠合成麥角硫因的常見食用菌之一,其培養(yǎng)成本低,未經改造發(fā)酵水平即可達到102 mg/L(培養(yǎng)4 d),因此有作為底盤菌株進行改良生產麥角硫因的潛力[20]。據(jù)報道,麥角硫因的合成主要涉及Egt1和Egt2兩個關鍵酶,在Fe2+和O2存在的條件下,Egt1催化組氨酸甜菜堿和半胱氨酸合成組氨酸甜菜堿半胱氨酸亞砜,再由Egt2催化組氨酸甜菜堿半胱氨酸亞砜轉化為麥角硫因[21]。該研究主要進行了PoEgt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學和表達水平分析,以期為后期糙皮側耳的菌種改良提供基因資源和科學依據(jù)。
該研究從糙皮側耳內克隆獲得了PoEgt2基因,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編碼546個氨基酸,編碼蛋白的分子質量為60.48 kD。理論等電點為8.13,為親水性蛋白,且未預測到跨膜區(qū)或信號肽。二級結構由40.82% α-螺旋、19.85% β-折疊構象延伸鏈和33.15%無規(guī)則卷曲組成,由于信號肽是分泌性蛋白的決定性因子,結合Egt2生物學功能,故推測Egt2為非分泌性蛋白。糙皮側耳Egt2蛋白和粗糙脈孢霉的C-S裂解酶Egt2相似度為29.93%,推測其生物學活性存在差異。通過BLASTP對Egt2蛋白進行比對分析發(fā)現(xiàn),來源于糙皮側耳的蛋白序列和其他側耳屬Egt2蛋白同源性較高,而與非側耳屬菌的Egt2蛋白同源性較低。糙皮側耳的發(fā)酵生長時期對Egt2的表達存在影響,其中在糙皮側耳發(fā)酵4 d時表達量最高,隨后逐漸下降,反映麥角硫因在不同發(fā)酵時期的合成速率可能存在差異,后續(xù)將對底物利用率、組氨酸甜菜堿半胱氨酸亞砜水平進行測定,以明確麥角硫因的最佳合成時期,為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提供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