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的突出普遍價值初探

        2023-11-01 04:51:20黃佳欣杜彥君李東海龍文興汪繼超湯炎非
        廣西植物 2023年9期
        關(guān)鍵詞:物種多樣性

        黃佳欣 杜彥君 李東海 龍文興 汪繼超 湯炎非

        摘?要: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是全球最具有保護(hù)價值的自然保護(hù)地,強(qiáng)調(diào)全球突出普遍價值的完整性和在全球的唯一性。世界自然遺產(chǎn)有助于更好地保護(hù)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進(jìn)人類與自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該研究在大量文獻(xiàn)資料的基礎(chǔ)上,以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原生動植物及植被群落(亞洲北緣熱帶雨林)為研究對象,從植被類型、物種多樣性、區(qū)系組成、特有種等生物生態(tài)過程方面,評估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的全球突出普遍價值。結(jié)果表明:(1)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分布有3 653種野生維管植物,資源植物種類豐富。陸棲脊椎動物有540種,各類野生動物占全國的比例高達(dá)10%~30%,生物多樣性極高。(2)植物區(qū)系獨(dú)特,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植被區(qū)劃屬于印度-馬來雨林群系,屬馬來區(qū)的部分呈現(xiàn)出熱帶性和與中國華南大陸的共源性顯示出明顯的熱帶邊緣性質(zhì),為中國華南植物區(qū)系與亞洲熱帶雨林的過渡類型。(3)植物區(qū)系中的植物物種特有性較低,特有屬僅有7個,特有種僅約占島內(nèi)植物的1/10,較低的特有性表明了其大陸起源特征,是生物多樣性不可替代的元素,具有鮮明的環(huán)境指示特色。該研究明確了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在全球背景下的突出普遍價值,為海南未來申遺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和技術(shù)支撐。

        關(guān)鍵詞: 自然保護(hù)地, 世界遺產(chǎn)地,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物種多樣性, 突出普遍價值

        中圖分類號:Q948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142(2023)09-1678-10

        收稿日期:2023-02-19

        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xué)基金(320RC504)。

        第一作者: 黃佳欣(1997-),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自然保護(hù)地研究,(E-mail)1040830490@qq.com。

        *通信作者:杜彥君,博士,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hù)地研究,(E-mail)yanjundu1981@gmail.com。

        Exploration on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s of

        Hainan potential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HUANG Jiaxin1, DU Yanjun1,4*, LI Donghai2, LONG Wenxing1,4,

        WANG Jichao3, TANG Yanfei4

        ( 1. College of Forestr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2. Colleg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4. Hainan Institute of National Park, Haikou 570100, China )

        Abstract: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are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valuable protected areas in the world, and their designation aims to give recognition to the uniqueness and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sites, which are of

        global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uniqueness and value of natural heritage will help to better manage and protect them, support the functioning of ecosystem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s and na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for the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to become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we took the native plants, animals and vegetation communities of Hainan’s potential natural world heritage site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evaluated the global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Hainan’s potential natural world heritage site from the aspects of biological ec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vegetation types, species diversity, fauna composition and endemic specie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Hainan potential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has 3 653 vascular plant species. There are 540 species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which account for 10%-30% of the wild animal species in the country. This indicates that biodiversity in this area is extremely high. (2) The flora found in the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is unique. Vegetation on Hainan Is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 the Indo-Malay rainforest group, and within the Malay region, and vegetation is tropical in nature and has a common origin with the South China mainland. This is indicative of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flora into the Asian rainforest. (3) The plant species specificity of flora is lower, there are only seven endemic genera in the flora, and about one out of every 10 species is endemic to the island. Lower specificityshow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origin andthe flora on the island are an irreplaceable ele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make up a valuable ecosystem.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s of the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and makes the case using empirical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nominating this area as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 world heritage site,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species diversity,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是在一定面積內(nèi)具有一種或多種特殊自然價值的區(qū)域,與其他國家級或省級保護(hù)區(qū)以及森林公園相比,是全球最具有保護(hù)價值的自然保護(hù)地(Primack和馬克平,2010;謝宗強(qiáng)等,2017), 其強(qiáng)調(diào)了全球突出普遍價值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宋峰等,2009;Xu et al., 2012)。世界自然遺產(chǎn)和普通的“保護(hù)地”不是獨(dú)立的管理類型,僅僅表示某些保護(hù)地的國際地位,實際上與其他類型保護(hù)區(qū)存在交叉等(陳耀華和劉強(qiáng),2012)。世界自然遺產(chǎn)有助于更好地保護(hù)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進(jìn)人類與自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突出普遍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OUV)是世界遺產(chǎn)最為核心的內(nèi)容,它意味著遺產(chǎn)本身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杰出性,強(qiáng)調(diào)的是全球意義——“指罕見的、超越了國家界限的、對全人類的現(xiàn)在和未來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義的文化和/或自然價值”(樊大勇等,2017)。保護(hù)世界遺產(chǎn)的本質(zhì)和意義就是保護(hù)并延續(xù)突出普遍價值(謝宗強(qiáng)等,2017)。

        目前,國內(nèi)一些國家公園試點區(qū)已經(jīng)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如神農(nóng)架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與國家公園有以下共同點:(1)兩者必須有保護(hù)屬性。在中國,都是依托自然保護(hù)區(qū)和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公園誕生后,部分自然保護(hù)區(qū)被整合為國家公園,因此,有一部分國家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存在交叉重疊的關(guān)系。(2)就保護(hù)能力而言,兩者不存在本質(zhì)區(qū)別。兩者在保護(hù)對象、保護(hù)目標(biāo)等方面有不同之處:世界自然遺產(chǎn)旨在保護(hù)那些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自然景觀和/或文物古跡,而國家公園則旨在保護(hù)除了突出普遍價值的其他重要生物或自然景觀。(3)在中國,國家公園被賦予最嚴(yán)格的保護(hù),而在世界范圍內(nèi),世界自然遺產(chǎn)則是最高級別的保護(hù),受全人類監(jiān)督。世界遺產(chǎn)受全人類認(rèn)可,具有全球意義,是超越國界的人類共同財富;而國家公園具有國家象征,申報成功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將使國家公園超越國界成為全球意義的遺產(chǎn),獲得至高無上的國際榮譽(yù)。同時,國家公園的保護(hù)和利用也將受到全球經(jīng)驗分享。海南島被確定為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區(qū)之一,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是全球熱帶雨林重要組成之一,有著國家代表性和全球性保護(hù)意義(臧潤國等,2002;夏斐,2019;楊小波等,2021)。

        根據(jù)我們前期的調(diào)研,專家們認(rèn)為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過程使其滿足申請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要求,符合世界自然遺產(chǎn)標(biāo)準(zhǔn)(ix)(陸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動植物群落演變和發(fā)展中的重要生態(tài)和生物過程的突出例證和標(biāo)準(zhǔn))和標(biāo)準(zhǔn)(x)(生物多樣性原址保護(hù)的最重要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在科學(xué)和保護(hù)層面上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棲息地)。例如,以目前世界上僅存的36只國家一級珍稀瀕危動物海南長臂猿(Nomascus hainanus)為代表的眾多珍稀瀕危動植物,生存于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原始熱帶雨林中。因此,我們應(yīng)該積極推進(jìn)海南世界自然遺產(chǎn)申報工作,更好地保護(hù)熱帶野生動植物。此外,海南島作為全國生態(tài)文明試驗區(qū),還沒有一個世界自然遺產(chǎn),與其在國家的生態(tài)地位不匹配。

        本研究以整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為研究區(qū)域,依托實施《世界遺產(chǎn)公約》操作指南,通過收集整理海南熱帶雨林的歷史文獻(xiàn)資料,從植被類型、物種多樣性、區(qū)系組成、特有種等生物生態(tài)過程方面,擬探討:(1)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是否代表著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動植物群落和海洋動植物原始生態(tài)群落中正在進(jìn)行的、重大的自然環(huán)境與動植物進(jìn)化進(jìn)程中的突出實例;(2)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是否在所屬生物地理省擁有獨(dú)一無二的動植物物種多樣性,是否是瀕危物種的主要分布區(qū)。本研究分析論證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突出普遍價值,以期為海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ǎn)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于2021年正式獲批,是海南島的生物多樣性聚集區(qū),森林覆蓋率高達(dá)95.85%,海南天然林和原始林的覆蓋面積達(dá)到55%和95%以上(許涵等,2021),最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因此本研究以整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劃定的范圍為研究對象。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于島內(nèi)中部,呈穹窿構(gòu)造(圖1),地處108°44′32″—110°04′43″ E、18°33′16″—19°14′16″ N,包括霸王嶺、尖峰嶺、吊羅山等19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還有毛瑞等國有林場, 總面積4 269 km2(龍文興等,2021)。

        根據(jù)國際通用的世界遺產(chǎn)區(qū)域分類標(biāo)準(zhǔn)——Udvardy(1975)生物地理系統(tǒng),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處于全球8個生物地理界之一的印馬界(The Indo-Malayan Realm),屬于193個生物地理省中的中國南部雨林生物地理省。

        1.2 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了國內(nèi)外學(xué)者公開發(fā)表和出版的關(guān)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物生態(tài)、地質(zhì)地貌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論文和論著。查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鳥類、昆蟲、哺乳動物等的物種多樣性數(shù)據(jù)。利用現(xiàn)有的相關(guān)著作和論文,收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動植物物種名錄、物種分布數(shù)據(jù)、植被類型、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等資料,凝練其獨(dú)特性和代表性。研究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被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級物種有多少,被收錄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的動植物種各有多少,現(xiàn)有多少種國家級保護(hù)野生動植物。由于還沒有公開發(fā)表的基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動物資源本底調(diào)查,因此本研究所用的動物資源數(shù)據(jù)均為海南島的數(shù)據(jù)。相關(guān)指標(biāo)與同一生物地理省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進(jìn)行比較分析。

        2?結(jié)果與分析

        2.1 植被類型

        海南島梯狀環(huán)形(中高周低)的地形結(jié)構(gòu),對島內(nèi)的植被分布有一定影響。植被類型包括低地雨林、熱帶季雨林、山地雨林、高山云霧林、熱帶針葉林和山頂灌叢等(李意德,1995,1997;楊小波,2015;楊小波等,2019)。海南熱帶雨林的植被垂直分布帶明顯:在水平地帶性上有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垂直地帶性上,從低至高海拔依次形成了4種不同的植被類型(表1),擁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楊小波等,2019)。

        低地雨林,也稱熱帶濕潤雨林(含低地溝谷雨林),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地帶性植被,優(yōu)勢物種主要由青梅(Vatica mangachapoi )、細(xì)仔龍(Amesiodendron chinense)、蝴蝶樹(Heritiera parvifolia)、雞毛松(Podocarpus imbricatus)、海南柿(Diospyros hainanensis)、荔枝(Litchi chinensis)等組成。不同保護(hù)區(qū)的低地雨林海拔分布范圍有一定的差異。例如,根據(jù)《海南植被志》(楊小波等, 2019),尖峰嶺的低地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700 m的坡面和溝谷,而五指山的低地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 000 m的溝谷或坡面(楊小波等, 2019)。

        山地雨林是海南地帶性植被類型之一,與低地雨林共同構(gòu)成海南島熱帶雨林。山地雨林在海南山區(qū)幾乎都有分布,但在不同保護(hù)區(qū)略有差異。例如,在吊羅山和五指山等多分布在海拔1 000~1 400 m地段,黎母山在海拔800~1 300 m地段,霸王嶺、尖峰嶺主要分布在800~1 200 m地段。優(yōu)勢物種包括陸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雞毛松、海南紫荊木(Madhuca hainanensis)、魚骨木(Canthium dicoccum)、瓊崖柯(Lithocarpus fenzelianus)、竹葉青岡(Cyclobalanopsis bambusifolia)、線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等(楊小波等, 2019)。

        高山云霧林也稱高山矮林,分布在更高海拔,植物相對矮小、彎曲,樹干上苔蘚發(fā)達(dá)。海南島的高山云霧林分布在各保護(hù)區(qū),海拔分布范圍也有差異,但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 200 m以上的山頂或山脊,優(yōu)勢物種包括廣東松(Pinus kwangtungensis)、硬斗柯(Lithocarpus hancei)、赤楠蒲桃(Syzygium buxifolium)、細(xì)刺栲(Castanopsis tonkinensis)、叢花灰木(Symplocos poilanei)等(龍文興等,2011)。

        山頂灌叢為海南唯一的地帶性原始灌叢,主要分布在1 700 m以上,物種組成較簡單,優(yōu)勢植物包括南華杜鵑(Rhododendron simiarum)、紅脈南燭(Lyonia rubrovenia)、崖柿(Diospyros chunii)、鴨腳木(Schefflera octophylla)、卷邊冬青(Ilex rotunda)等(余世孝等,2001)。

        2.2 植物多樣性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分布有3 653種野生維管植物,約占全國總數(shù)量的11.7%。其中,野生蕨類植物共計522種 (包括種下等級), 約占全國20%;裸子植物6科10屬26種,約占全國10%;被子植物172科1 027屬3 105種,約占全國20%。國家重點Ⅰ級保護(hù)植物有7種,國家重點Ⅱ級保護(hù)植物有142種。國家公園內(nèi)的資源植物也非常豐富,如藥用植物1 303種,約占全國30%;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野生植物共有1 390種,其中觀賞花卉550種(包括野生蘭花258種)、觀果植物210種、觀葉觀株型植物630種(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http://www.hinp.org.cn/)。

        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的種子植物有1 887種,蕨類植物有259種(楊小波,2021);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共有種子植物2 034種,蕨類植物多樣性豐富,有289種,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范圍內(nèi)的所有保護(hù)區(qū)中最為豐富,是中國蕨類植物自然保護(hù)區(qū)的重點區(qū)域(楊逢春等,2007), 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hù)植物32種,CITES附錄的物種達(dá)到147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有145種,IUCN紅色名錄有14種;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的野生維管植物有2 523種;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記錄有維管植物239科959屬2 127種;尖峰嶺分局的野生維管植物和常見的栽培植物有2 849種,包括蕨類150種、裸子植物56種、被子植物2 643種,其中野生維管植物2 286種。從維管植物數(shù)量來看,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維管植物的多樣性要高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范圍內(nèi)的其他保護(hù)區(qū)(表2;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http://www.hinp.org.cn/)。

        2.3 動物多樣性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迄今已記錄有陸棲脊椎動物540種,占全國的18.62%,包括海南特有的、比大熊貓還珍貴的海南長臂猿(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http://www.hntrnp.com)。蝴蝶達(dá)600多種,占全國總數(shù)的29%,比譽(yù)為“蝴蝶王國”的臺灣島還要多,包括唯一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hù)蝴蝶——金斑喙鳳蝶(Teinopalpus aureus)(李中文,2008)。昆蟲5 840種,約占全國已知昆蟲種類的10%(黃復(fù)生等,2002)??傊?,海南島陸地面積占全國的0.35%(極小比例),分布著各類野生動物占全國的比例高達(dá)10%~30%,生物多樣性極高。

        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目前已記錄有獸類60種,鳥類283種,兩棲和爬行類52種,魚類67種,昆蟲1 700余種,蝴蝶200多種。其中,有59種為國家級重點保護(hù)動物(Ⅰ級有9種,Ⅱ級有50種)(王獻(xiàn)溥等,2015;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http://www.hntrnp.com)。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已經(jīng)記錄有陸生脊椎動物512種,其中,有74種為國家級重點保護(hù)動物(Ⅰ級有9種,Ⅱ級有65種)(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http://www.hntrnp.com),而且不少是在這里被首次發(fā)現(xiàn),如鸚哥嶺樹蛙(Zhangixalus yinggelingensis)、周氏瞼虎(Goniurosaurus zhoui)等珍稀物種。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比海南其他熱帶雨林動物多樣性更高,具有極高的物種豐富度,森林原生性較強(qiáng),還有大量未被認(rèn)識的物種。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有陸生脊椎動物400種, 其中國家Ⅰ級保護(hù)動物9種。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內(nèi)分布有陸生脊椎動物416種,鳥類130余種,昆蟲2 100多種。

        吊羅山記錄有野生脊椎動物5綱35目115科369種。近年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科學(xué)考察中,人們還在不斷發(fā)現(xiàn)新物種,海南島物種多樣性數(shù)據(jù)還在增加,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動物物種受威脅情況統(tǒng)計也在不斷更新(表3)。

        2.4 區(qū)系組成

        海南島約在兩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jì)中期與北部陸塊相連,約2 0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至第四紀(jì)發(fā)生了地質(zhì)活動,大面積的升降和移動活動后逐漸形成瓊州海峽,與內(nèi)陸大地分開后形成了一個獨(dú)立的島嶼(黃復(fù)生等,2002;許涵,2010)。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植被區(qū)劃屬于印度-馬來雨林群系(朱華,2017b),但由于緯度偏北,并受季風(fēng)影響,群落上層樹種部分表現(xiàn)出干濕季節(jié)變化,林下藤本植物多,樹木有大板根。

        島上的植物屬東南亞熱帶植物成分,熱帶種占83%,與越南相同的植物有70%,少數(shù)植物與中國臺灣和菲律賓相同,大部分與中國兩廣及云南南部的植物相同。海南屬馬來區(qū)的部分呈現(xiàn)出熱帶性和與中國華南大陸的共源性顯示出明顯的熱帶邊緣性質(zhì),為中國華南植物區(qū)系與亞洲熱帶雨林的過渡類型(林澤欽,2016)。

        2.5 特有種

        海南島獨(dú)特的島嶼型地理環(huán)境和海洋性氣候, 進(jìn)化出一些特有物種。根據(jù)國內(nèi)學(xué)者研究表明,海南植物區(qū)系中的植物物種特有性較低,特有屬僅有7個,特有種也僅約占島內(nèi)植物的1/10,較低的特有性表明了其大陸起源特征(朱華,2020)。在3 653種維管植物中,419種為海南島特有種。由于島嶼地理隔離,海南島陸棲脊椎動物區(qū)系發(fā)生分化,產(chǎn)生了與相鄰大陸不同的種與亞種,這些種類主要分布在海南島中部地區(qū)。

        海南島有陸生脊椎動物698種,其中23種為海南特有種。在兩棲動物中,海南發(fā)現(xiàn)了14種特有種。2021年,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新種——海南小姬蛙(Micryletta immaculata)。此外,海南兩棲動物特有種還有海南疣螈(Tylototriton hainanensis)、海南擬髭蟾(Leptobrachium hainanensis)和鸚哥嶺樹蛙等。 海南島有7種特有爬行動物,其中有印度馬來生物地理區(qū)的代表屬——瞼虎屬中的3種,即霸王嶺瞼虎(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海南瞼虎(G. hainanensis)和周氏瞼虎,特有爬行動物還有海南脆蛇蜥(Ophisaurus hainanensis)、海 南 脊 蛇(Achalinus hainanus)、 粉 鏈 蛇(Lycodon rosozonatus)等。在鳥類中也發(fā)現(xiàn)了海南山鷓鴣(Arborophila ardens)、 海南柳鶯(Phylloscopus hainanus)、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和海南畫眉(Garrulax owstoni)4種特有種。還有6種特有哺乳類動物,即海南長臂猿、海南新毛猬(Neohylomys hainanensis)、小缺齒鼴海南亞種 (Mogera insularis hainana)、海南白腹鼠(Niviventer lotipes)、海南兔(Lepus hainanus)和海南鼯鼠(Petaurista hainana)。

        除了特有種之外,海南島動物區(qū)系中還有眾多特有亞種,如海南島鳥類有原雞海南亞種(Gallus gallus jabouillei)等50多個特有亞種,哺乳類有海南坡鹿(Cervus eldii hainanus )、穿山甲海南亞種(Manis pentadactyla pusilla)等30多個特有亞種。海南島多樣的熱帶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生物演化提供了生態(tài)位,島嶼也對生物的擴(kuò)散產(chǎn)生了生態(tài)隔離。隨著時間推移,海南島的特有亞種將繼續(xù)分化成獨(dú)立的特有種。這些特有種類是生物多樣性不可替代的元素,具有鮮明的環(huán)境指示特色(蔣志剛和姜恩宇,2021)。

        3?討論與結(jié)論

        3.1 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符合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 (ix)

        海南熱帶雨林是全國最典型的原始熱帶雨林,被專家稱為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田蜜等,2019)。在海南島的熱帶雨林中,動植物種類極其豐富,堪稱中國熱帶地區(qū)的物種基因庫。海南島陸地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0.35%,各類野生動植物占全國的比例高達(dá)10%~30%,包括全國總數(shù)量11.7%的野生維管植物,約占全國18.6%的陸生脊椎動物,還有全國已知昆蟲種類的10%(黃復(fù)生等,2002;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http://www.hntrnp.com)。

        海南島熱帶雨林既具有大陸動植物區(qū)系特征,也經(jīng)過2 000萬年的島嶼隔離演化,有島嶼區(qū)系特性,具有熱帶雨林向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過渡特征。海南植物區(qū)系同時有一定比例的亞熱帶和溫帶的科,標(biāo)志著海南熱帶植物區(qū)系從熱帶向亞熱帶過渡性質(zhì)。其植物區(qū)系有著明顯的熱帶亞洲親緣關(guān)系,在生物地理劃分上同屬于古熱帶植物區(qū)系(朱華,2008,2018),還具有熱帶北部邊緣性質(zhì),在熱量、水分和海拔分布上形成了極限條件的熱帶雨林類型。植物區(qū)系劃分上,海南熱帶雨林屬于古熱帶植物、馬來亞植物亞區(qū),又具有華夏區(qū)系的亞熱帶成分與古老成分(羅文等,2010)。海南區(qū)系具有豐富的熱帶成分,但其起源屬溫帶性質(zhì),區(qū)系劃分應(yīng)歸屬于東亞植物區(qū)。

        動物區(qū)系與原來相鄰的大陸有密切聯(lián)系,但又有獨(dú)特之處。以鳥類區(qū)系為例,海南的鳥類都是富含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特色,以果、蟲、花蜜為主要食物,與兩廣、閩臺、滇南等地有很大的共同點。中國海南的哺乳動物和越南的聯(lián)系最為緊密,同樣表現(xiàn)出了和植物區(qū)系相似的生物地理格局(朱華,2017a)。

        與國內(nèi)其他熱帶雨林如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相比,海南熱帶雨林物種多樣性更高;在植物區(qū)系劃分上,海南熱帶雨林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也不相同,前者歸屬于東亞植物區(qū),后者屬于熱帶亞洲植物區(qū)(朱華和周虹霞,2002)。

        與國外其他熱帶雨林的世界遺產(chǎn)地相比,如澳大利亞的昆士蘭濕熱帶地區(qū)(Wet Tropics of Queensland)、哥斯達(dá)黎加的科科斯島國家公園(Cocos Island National Park)、厄瓜多爾的桑蓋國家公園(Sangay National Park)、洪都拉斯的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護(hù)區(qū)(Ray Oprah Napolitano Biosphere Reserve)、印度尼西亞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和蘇門答臘熱帶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巴拿馬與哥斯達(dá)黎加共有的塔拉曼卡山脈阿米斯塔德保護(hù)區(qū)/阿米斯塔德國家公園(Talamanca Range-La Amistad Reserves / La Amistad National Park)、斯里蘭卡的辛哈拉加森林保護(hù)區(qū)(Sinharaja Forest Reserve),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的獨(dú)特之處如下:(1)有熱帶雨林向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過渡特征;(2)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背靠中國大陸,同時兼具島嶼的動植物特征。因此,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應(yīng)該基于申遺標(biāo)準(zhǔn) (ix)(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動植物群落演變和發(fā)展中的重要生態(tài)和生物過程的突出例證)進(jìn)行深入挖掘。

        3.2 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符合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 (x)

        第一,海南熱帶雨林物種豐富,具有很多特有物種。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既有東南亞熱帶雨林的親緣性,又有大陸的共源性。國外同類的其他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如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qū)印度尼西亞的洛倫茨國家公園、厄瓜多爾的桑蓋國家公園等,還有熱帶季雨林地區(qū),如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hù)區(qū)(哥斯達(dá)黎加+巴拿馬)和秘魯?shù)默斉瑖夜珗@,都至少符合世界自然遺產(chǎn)評定的其中一項標(biāo)準(zhǔn)。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的獨(dú)特之處是全球少有的海島型熱帶雨林,是熱帶雨林和季風(fēng)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相比東南亞等地?zé)釒в炅?,因其受臺風(fēng)影響,海南島的熱帶雨林冠層較低。

        與國內(nèi)其他地區(qū)的熱帶雨林相比,海南熱帶雨林資源相對更加豐富,保護(hù)地更完善,其最大特點是獨(dú)有的島嶼生態(tài)系統(tǒng),孕育了非常多海南熱帶雨林動植物特有種,是中國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hù)的重要地區(qū),還是全球重要的種質(zhì)資源基因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hù)熱點地區(qū)之一(陳建偉,2022)。相比云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海南島具有不同的地質(zhì)歷史,西雙版納的地質(zhì)基礎(chǔ)主要來自岡瓦納古陸,而海南則是屬于勞亞古陸的印度支那板塊的一部分(朱華和周虹霞,2002)。特殊的地質(zhì)歷史和獨(dú)有的島嶼生態(tài)系統(tǒng),造就了海南熱帶雨林具有獨(dú)特的動植物物種和群落外貌。

        第二,海島型熱帶雨林具有特殊的、罕見的、不可替代的生態(tài)優(yōu)勢,同時也是瀕危的(王琳等,2018),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fù),有著瀕危熱帶雨林的生態(tài)脆弱性,具有極高的保護(hù)價值。

        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獨(dú)特的地理地貌特征使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擁有顯著的生物多樣性和大量古老、瀕危、特有種,為眾多模式標(biāo)本產(chǎn)地,是中國熱帶雨林植物最豐富的地區(qū),具有突出普遍的保護(hù)價值和科學(xué)價值。海南島為豐富生物多樣性的避難所,以不到0.35%的國土面積保護(hù)了中國11.7%的維管束植物和全國約20%的兩棲類、33%的爬行類、20%的獸類、29%的蝴蝶和10%的昆蟲,成為中國熱帶雨林物種最為顯著的生境區(qū)域。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掛牌僅3年多已發(fā)現(xiàn)19個新物種,其中9個植物新種、5個動物新種、5個大型真菌新種,說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還有很多未知動植物有待探索。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極度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和海南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海南山鷓鴣和海南孔雀雉的唯一棲息地。海南長臂猿是中國特有種、海南島特有種,僅分布在霸王嶺(范朋飛,2012)。海南長臂猿個體數(shù)量從20世紀(jì)50年代初的2 000多只降到80年代的7只(吳巍,2007),進(jìn)入21世紀(jì)后有所回升,現(xiàn)存5群36只,絕對種群數(shù)量依然未脫離滅絕風(fēng)險。海南長臂猿的保護(hù)等級被IUCN評定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且在全球瀕危靈長類物種中排第一。海南長臂猿作為熱帶雨林中的旗艦物種,其生存狀況能直觀說明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狀況。

        IUCN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長臂猿的種群數(shù)量都在減少,只有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數(shù)量在穩(wěn)定緩慢地增加。海南長臂猿對海南的生物生態(tài)保護(hù)有重要意義,對全球有保護(hù)示范意義,海南長臂猿的成功保護(hù)可以為全球瀕危物種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hù)提供可借鑒的“中國模式” “海南模式”和“霸王嶺模式”。

        海南山鷓鴣的保護(hù)等級被IUCN評定為易危(vulnerable,VU),是海南特有種,屬于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常見于山地雨林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http://www.hntrnp.com)。

        海南孔雀雉,由于其張開尾羽像孔雀,收起尾羽像野雞,故名孔雀雉。海南孔雀雉是珍稀瀕危雉類之一,是海南特有種,非常稀少,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蔣志剛等,2016)。海南孔雀雉棲息于海南島的熱帶雨林里,主要生活在霸王嶺、尖峰嶺和黎母山等林區(qū)。

        因此,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應(yīng)該基于標(biāo)準(zhǔn)(x)(是生物多樣性原址保護(hù)的最重要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在科學(xué)和保護(hù)層面上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棲息地) 進(jìn)行深入的研究。

        3.3 結(jié)論

        海南潛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有著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獨(dú)特的地理地貌特征,擁有顯著的生物多樣性和大量古老、瀕危、特有種,是極度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的唯一棲息地,是中國熱帶雨林植物最豐富的地區(qū)。以不到0.35%的國土面積保護(hù)了中國11.7%的維管植物,珍稀瀕危植物比重大,成為中國熱帶雨林物種最為顯著的生境區(qū)域,有完整的熱帶植被類型,動植物區(qū)系復(fù)雜,原始和特有種豐富,具有突出普遍的保護(hù)價值和科學(xué)價值,是人類的財富。然而,海南作為全國生態(tài)文明試驗區(qū)、國內(nèi)唯一的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還沒有一處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與其在國內(nèi)的生態(tài)地位不符。因此,海南迫切需要申請世界自然遺產(chǎn),助力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shè)。對于突出普遍價值的研究,不能僅僅靠一篇論文,建議盡快成立申遺文本編輯團(tuán)隊,進(jìn)行實地調(diào)研、國際國內(nèi)專家多次論證,盡快完成申遺文本編制。

        致謝?感謝海南大學(xué)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xué)院楊小波教授對初稿的修改;感謝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副秘書長劉保黨對本文提的寶貴意見;感謝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xiàn):

        CHEN JW, 2022. Hainan Tropical Rain Forest National Park comes from behind the “special treatmen” [J]. MAB, 134(2): 60-62.[陳建偉, 2022.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后來居上的“特別禮遇” [J]. 人與生物圈, 134(2): 60-62.]

        CHEN YH, LIU Q, 2012. The value system and it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J]. Geogr Res, 31(6): 1111-1120. [陳耀華, 劉強(qiáng), 2012. 中國自然文化遺產(chǎn)的價值體系及保護(hù)利用 [J]. 地理研究, 31(6): 1111-1120.]

        FAN DY, GAO XM, DU YJ, et al., 2017. Diversity and representativeness of deciduous woody plants in Shennongji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China[J]. Biodivers Sci, 25(5): 498-503. [樊大勇, 高賢明, 杜彥君, 等, 2017. 神農(nóng)架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落葉木本植物多樣性及其代表性 [J]. 生物多樣性, 25(5): 498-503.]

        FAN PF, 2012. Taxonomy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gibbons in China[J]. Acta Theriol Sin, 32(3): 248-258.[范朋飛, 2012. 中國長臂猿科動物的分類和保護(hù)現(xiàn)狀 [J]. 獸類學(xué)報, 32(3):248-258.]

        HUANG FS, WU J, ZENG R, et al., 2002. Forest insects in Hainan Province and analysis on the epidemic factors of insect pests[J]. For Pest Dis, 21(1): 36-41.[黃復(fù)生, 吳堅, 曾睿, 等, 2002. 熱帶森林昆蟲及害蟲猖獗因子的分析 [J]. 中國森林病蟲, 21(1): 36-41.]

        JIANG ZG, JIANG EY, 2021. Biodiversity: Hainan Islands natural resources [J]. For Human, (10): 31-33.[蔣志剛, 姜恩宇, 2021. 生物多樣性: 海南島的自然資本 [J]. 森林與人類, (10): 31-33.]

        JIANG ZG, JIANG JP, WANG YZ, et al., 2016. Red list of China’s vertebrates[J]. Biodivers Sci, 24(5): 501-551.[蔣志剛, 江建平, 王躍招, 等, 2016. 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 [J]. 生物多樣性, 24(5): 501-551.]

        LI YD, 1995. Biodiversity of tropical forest and its protection strategies in Hainan Island, China[J]. Sci Silv Sin, 8(4): 455-461.[李意德, 1995. 海南島熱帶森林的變遷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hù)對策 [J]. 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 8(4): 455-461.]

        LI YD, 1997.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mountain rain forest in Jianfengling, Hainan Island [J]. J Trop Subtrop Bot, 5(1): 18-26.[李意德, 1997. 海南島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的群落結(jié)構(gòu)特征 [J].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xué)報, 5(1): 18-26.]

        LI ZW, 2008. Butterfly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ainan Island[J]. For By-Prod Spec Chi, 92(1): 72-74.[李中文, 2008. 海南島蝶類資源及其可持續(xù)利用策略 [J]. 中國林副特產(chǎn), 92(1): 72-74.]

        LIN ZQ, 2016. Flora of vascular plants and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endemic plants in Hainan[D]. Haikou: Hainan University: 23-28.[林澤欽, 2016. 海南維管植物區(qū)系及特有種的組成特征和分布特點 [D]. 海口: 海南大學(xué): 23-28.]

        LONG WX, DING Y, ZANG RG, et al., 2011.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loud forests in the rainy season in Bawa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n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 [J]. Chin J Plant Ecol, 35(2): 137-146.[龍文興, 丁易, 臧潤國, 等, 2011. 海南島霸王嶺熱帶云霧林雨季的環(huán)境特征 [J]. 植物生態(tài)學(xué)報, 276(4): 54-57.]

        LONG WX, DU YJ, HONG XJ, et al., 2021. The experiences of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pilot [J]. Biodivers Sci, 29 (3): 328-330.[龍文興, 杜彥君, 洪小江, 等, 2021.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經(jīng)驗 [J]. 生物多樣性, 29(3): 328-330.]

        LUO W, SONG XQ, XU H, et al., 2010. Floristic analysis of pteridophytes in Jianfengling Nature Reserve Hainan Island[J]. J Wuhan Bot Res, 28(3): 294-302.[羅文, 宋希強(qiáng), 許涵, 等, 2010. 海南尖峰嶺自然保護(hù)區(qū)蕨類植物區(qū)系分析 [J]. 武漢植物學(xué)研究, 28(3): 294-302.]

        PRIMACK RB, MA KP, 2010. A brief tutorial on conservation biology[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77.[PRIMACK RB, 馬克平, 2010. 保護(hù)生物學(xué)簡明教程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77.]

        SONG F, ZHU JJ, LI YF, et al., 2009. Retrospection on the “integrity” principle of World Heritage — Review of the 4 Concepts of 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J]. Chin J Electr Pub,25(5): 14-18.[宋峰, 祝佳杰, 李雁飛, 等, 2009. 世界遺產(chǎn)“完整性”原則的再思考——基于《實施世界遺產(chǎn)公約的操作指南》中4個概念的辨析 [J]. 中國園林, 25(5): 14-18.]

        TIAN M, CHEN YQ, CHEN ZZ, et al., 2019.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develoment i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J]. Trop For, 47(4): 73-76.[田蜜, 陳毅青, 陳宗鑄, 等, 2019. 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熱帶林業(yè), 47(4): 73-76.]

        UDVARDY MD, UDVARDY MDF, 1975.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biogeographical provinces of the world (8) [M]. Morges: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WANG L, FU Y, WEAVER D, et al., 2018. Constructing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to realize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J]. Hainan Today, (7): 29-31.[王琳, 傅軼, WEAVER D, 等, 2018. 建設(sh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實現(xiàn)生態(tài)保護(hù)與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和諧統(tǒng)一 [J]. 今日海南, (7): 29-31.]

        WANG XP, YU SL, LI DF, et al., 2015. Conservation valu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Wuzhishan Reserve in Hainan Province[J]. Beijing Agric, (36): 187-190.[王獻(xiàn)溥, 于順利, 李單鳳, 等, 2015. 海南省五指山保護(hù)區(qū)的保護(hù)價值和有效管理 [J]. 北京農(nóng)業(yè), (36): 187-190.]

        WU W, 2007. Hainan black crested gibbon (Nomascus sp. cf. nasutus hainanus) conservation biology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y[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5-9.[吳巍, 2007. 海南黑冠長臂猿(Nomascus sp. cf. nasutus hainanus)保護(hù)生物學(xué)現(xiàn)狀及保護(hù)對策 [D].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xué): 5-9.]

        XIA F, 2019.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National Park Brand Value — Some thoughts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Park based on brand concept[J]. Hainan Today, (7): 24-26.[夏斐, 2019. 國家公園品牌價值內(nèi)涵與實現(xiàn)路徑探索——基于品牌理念的國家公園保護(hù)利用的幾點思考 [J]. 今日海南, (7): 24-26.]

        XIE ZQ, SHEN GZ, ZHOU YB, et al., 2017.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Shennongji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J]. Biodivers Sci, 25(5): 490-497. [謝宗強(qiáng), 申國珍, 周友兵, 等, 2017. 神農(nóng)架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的全球突出普遍價值及其保護(hù) [J]. 生物多樣性, 25(5): 490-497.]

        XU XL, YANG ZP, SAIKEN A, et al., 2012. Natural heritage value of Xinjiang Tianshan and global comparative analysis[J]. Mt Sci, (9): 262-273.

        XU H, 2010.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natural tropical forest of Jianfengling on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4-11.[許涵, 2010. 海南尖峰嶺熱帶天然林物種多樣性時空變化規(guī)律研究 [D]. 北京: 中國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 4-11.]

        XU H, LI YP, HONG XJ, et al., 2021.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is the most beautiful pristine tropical rainforest in China[J]. For Human, (11): 98-113.[許涵, 李艷朋, 洪小江, 等, 2021.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中國最美的原始熱帶雨林 [J]. 森林與人類, (11): 98-113.]

        YANG FC, HU XW, YOU LL, et al., 2007.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pteridophytes in Hainan Island[J]. Acta Bot Yunnan, 29(2): 155-160.[楊逢春, 胡新文, 尤麗莉, 等, 2007. 海南蕨類植物自然分布及區(qū)系組成 [J]. 云南植物研究, 29(2): 155-160.]

        YANG XB, GU XJ, LI TP, et al., 2021. Hainan typical tropical rainforest in China[J]. For Human, (10): 22-27.[楊小波, 顧曉軍, 李天平, 等, 2021. 海南中國典型熱帶雨林 [J]. 森林與人類, (10): 22-27.]

        YANG XB, CHEN ZZ, LI DH,et al., 2019. Vegetation of Hainan (Vol. I)[M]. Beijing: Science Press.[楊小波, 陳宗鑄, 李東海, 等, 2019. 海南植被志(第一卷)[M]. 北京: 科學(xué)出版社.]

        YANG XB, 2015. Flora of Hainan (Vol. I)[M]. Beijing: Science Press.[楊小波, 2015. 海南植物圖志(第一卷)[M]. 北京: 科學(xué)出版社.]

        YU SX, ZANG RG, JIANG YX, et al., 2001. Spatial analysis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tropical vegetations along the vertical belt at Bawangling Nature Reserve, Hainan Island[J]. Chin J Ecol, 21(9): 1438-1443.[余世孝, 臧潤國, 蔣有緒, 等, 2001. 海南島霸王嶺垂直帶熱帶植被物種多樣性的空間分析 [J]. 生態(tài)學(xué)報, 21(9): 1438-1443. ]

        ZANG RG, JIANG YX, YU SX, et al., 2002. The forest cycle and tree species diversity dynamics in a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 of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J]. Chin J Ecol, 22(1): 24-32.[臧潤國, 蔣有緒, 余世孝, 等, 2002. 海南霸王嶺熱帶山地雨林森林循環(huán)與樹種多樣性動態(tài) [J]. 生態(tài)學(xué)報, 22(1): 24-32.]

        ZHU H, 2008.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enera of Yunnan seed plants with references to their bio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s[J]. Prog Geogr, 23(8): 830.[朱華, 2008. 云南種子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意義 [J]. 地球科學(xué)進(jìn)展, 23(8): 830.]

        ZHU H, 2017a. Families and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relation to biogeographical origin on Hainan Island[J]. Biodivers Sci, 25(8): 816-822.[朱華, 2017a. 探討海南島生物地理起源上有意義的一些種子植物科和屬 [J]. 生物多樣性, 25(8): 816-822.]

        ZHU H, 2017b. Tropical flora of southern China[J]. Biodivers Sci, 25(2): 204-217.[朱華, 2017b. 中國南部熱帶植物區(qū)系 [J]. 生物多樣性, 25(2): 204-217.]

        ZHU H, 2018. Suggestions for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tropical zone in China[J]. J Plant Sci, 36(6): 893-898.[朱華, 2018. 中國熱帶生物地理北界的建議 [J]. 植物科學(xué)學(xué)報, 36(6): 893-898.]

        ZHU H, 2020. On the biogeographical origin of Hainan Island in China [J]. J Plant Sci, 38(6): 839-843.[朱華, 2020. 論中國海南島的生物地理起源 [J]. 植物科學(xué)學(xué)報, 38(6): 839-843.]

        ZHU H, ZHOU HX, 200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s in Xishuangbanna and Hainan[J]. Acta Bot Yunnan, 24(1): 1-13.[朱華, 周虹霞, 2002.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與海南熱帶雨林的比較研究 [J]. 云南植物研究, 24(1): 1-13.]

        (責(zé)任編輯?周翠鳴)

        猜你喜歡
        物種多樣性
        小麥—苜蓿鄰作帶步甲科物種多樣性及其時空動態(tài)
        關(guān)于我國海洋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探討
        山東棉田雜草組成及其群落特征
        增益生防在大田作物害蟲生物防治中的應(yīng)用
        江西大崗山木荷天然林群落物種多樣性分析
        綠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0:53:26
        納板河保護(hù)區(qū)不同林分群落喬木物種多樣性研究
        用固定樣地法監(jiān)測銀瓶山闊葉林物種多樣性
        輝騰錫勒風(fēng)電場區(qū)域內(nèi)物種多樣性研究
        桂南地區(qū)植物群落多樣性分析
        綠色科技(2015年6期)2015-08-05 18:12:16
        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林喬灌草不同層次植物物種組成分析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播放|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丝袜足控一区二区三区| 1234.com麻豆性爰爱影| 99久久婷婷国产精品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9| 亚洲av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被躁到高潮和人狍大战|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 日韩最新在线不卡av| 久久精品视频日本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把插八插露脸对白内射| 亚洲第一区无码专区| 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的|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婷婷丁香激情|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a五月|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碰碰人人av熟女天堂|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国语对白免费观看123| 少妇人妻陈艳和黑人教练| 国产丝袜精品不卡|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医院人妻闷声隔着帘子被中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国产丝袜高跟美腿一区在线| 色婷婷精品久久二区二区蜜桃| 国产熟人av一二三区|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999|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在线| 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2020|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av成人综合在线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