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利芳
● 汝州文廟大成殿 王慶/攝影
青磚黛瓦古學宮,
竹翠墻紅雅韻生。
漫步長廊多省悟,
先哲教誨記心中。
——題記
那日,參加完新華書店的護苗讀書會,書香之氣縈繞心間,意猶未盡,便約文友踱步向南,在望嵩中路左轉(zhuǎn),走進隱居于繁華世俗之中的一方凈土——汝州文廟。
“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剛剛還是熱鬧繁華、人聲鼎沸的街市店鋪,轉(zhuǎn)身便是靜雅肅穆的文化圣地。文廟建筑古樸,飛檐斗拱,紅墻青瓦,雕欄畫棟,氣勢恢宏。院內(nèi)古柏蒼翠,翠竹清雅,一派清幽莊嚴之氣。一樹榴花,嬌艷紅潤,碧綠間點點嫣紅,熱情似火。
幾桿翠竹,清影搖曳。一肩擔盡高風亮節(jié),堅強挺拔,胸懷坦蕩,守著那獨有的一身浩然正氣,不與松柏爭偉岸,不與百花爭嬌艷,不與楊柳比婀娜,不與桃李比香甜,平實地守住那恬然安靜的一抹翠綠,忠心地傾力于那勃勃向上的一株生命。
蒼松古柏、花叢掩映中的汝州文廟,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望嵩中路,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距今已有600 多年歷史。明初,汝州文廟為祭拜孔子和儒家傳道布教之場所,初名文廟,后易名學宮。建筑有明倫堂、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啟圣宮等。數(shù)百年間,屢毀屢建,歷經(jīng)滄桑,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再擴建后,規(guī)模漸大,成為儒家勝跡。2006 年5 月25 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漫步文廟,仿佛聽到孔子的諄諄教誨。駐足凝目,只見明倫堂面闊五間,進深十米,過廊單檐硬山式建筑,古樸厚重,曾是古代地方官員聚會、講學之禮堂。
孔子,倡導仁義禮智信,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善良,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凹核挥?,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正是有了這些思想引領,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之心,對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維護社會安定祥和、提升民眾文化素質(zhì)、塑造民族形象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不貳過”“每事問”“言必信,行必果”“不學禮,無以立”“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瞬間,圣人的至理名言爭先恐后涌入腦海,讓人心潮洶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教會我們做有道德的人,成全別人好事,不促成別人壞事?!熬右谎?,駟馬難追”讓我們堅守誠信,立德為本。一句句名言哲理回蕩在腦海,激勵著我們沉思、醒悟、奮發(fā)、向善、進取。
漫步文廟,仿佛聽到莘莘學子的瑯瑯書聲。文明坊面闊三間,進深六米三,過廊懸山式建筑,為古代儒家學子讀書之地。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文友們不約而同吟誦著,相視而笑,一切盡在詩詞雅韻中。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闭\信,在人為立身之本,在國為立國之本。人而無信,則無人與之交往;國而無信,則將失信于民,政策、法令很難行得通。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教會我們要行得端做得正,只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升自己,才能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苯虒覀円貞褧邕_,坦蕩做人,清白做事,方能無私無畏,泰然自若。若心胸狹窄,私心雜念,終將愁眉苦臉,不得快樂。
漫步文廟,仿佛走進書法藝術寶庫。文廟珍藏著汝州三寶之一的《汝帖》碑刻?!度晏放c《淳化閣帖》《泉州帖》《降州帖》并稱“四大名帖”,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瑰寶?!度晏肥潜彼未笥^三年(公元1109 年)汝州知府王寀刻制而成,共十二卷,金文、篆、隸、楷、行、草諸體兼?zhèn)洹P∽瓐A勻絕妙,漢隸端莊遒勁,章草古逸變幻,楷書法度嚴整,行書剛?cè)釣t麗,草書縱逸飛動……儀態(tài)萬千,體象卓然。內(nèi)容包含皇頡、竹林士賢、歷代帝王、名醫(yī)之能者法書。
神奇的《汝帖》啊,你讓我們從書法中閱讀歷史,感悟藝術魅力,你亦成為古代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清代詩人孫灝留下詩詞《汝帖》:“望嵩樓高高入云,舊藏汝帖人間聞。松煤拓紙歲萬本,良司厭苦征求紛。樓瓦飄零碑墜地,過眼煙云等閑棄。誰從灰燼拾遺珍,石爛猶存古文字?!痹娫~不僅寫出了汝帖的珍貴和厚重,也讓汝州文化煥發(fā)著亙古不息的永久魅力。
漫步文廟,仿佛經(jīng)歷戰(zhàn)火紛飛的紅色洗禮。這里是中原軍政大學舊址。1947 年,解放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進攻階段,新形勢需要大量軍事與政工人才,經(jīng)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批準,中原軍政大學于1948 年8 月在這里成立,劉伯承任校長。1948 年10 月17 日,身材魁梧的劉伯承穿著粗布軍服,戴著一副眼鏡,聲音洪亮,在汝州文廟院內(nèi)對軍大一總隊全體同志作《軍大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軍事》的重要講話,激勵青年人要樹立革命信心。后中原軍政大學遷往鄭州,但它的開創(chuàng)性和在軍事史、解放史、教育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
一塊塊版面,一張張圖片,一行行文字,讓我們仿佛走進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歲月,經(jīng)受那個充滿榮光、激情燃燒的歲月洗禮。正是那些對黨忠誠、為革命鞠躬盡瘁的先烈,用鮮血和汗水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歷史雖然逝去,但他們的革命精神將與世長存!
漫步文廟,尋覓心靈的寧靜,感受書香的浸染,尋找靈魂的歸處。漫步紅色長廊,縷縷書香悄悄沾染衣袖,絲絲書韻默默浸染心靈,高尚品德已然根植于每個人心中。
儒家思想,穿越千年,歷久彌新,浸潤人心。革命精神,浴血奮戰(zhàn),鼓舞人心,激情燃燒。書香悠悠,哲理明心,緬懷先烈,靈魂澄澈。滄桑歲月,在文廟留下太多書香印痕。每次徜徉,都仿佛與先哲結交,總有新的收獲和感動;每次相遇,都仿佛聆聽圣賢教誨,總有訴不盡的情思綿綿,勵志勵心。
紅柱青瓦,凝固著歲月的滄桑厚重;青石黑碑,書寫著書法藝術的瑰寶;軍政大學舊址,洋溢著熱血鑄就的忠誠;悠悠古韻,回蕩著先哲的諄諄教誨;花香翠竹,營造著寧靜清雅的意境。
正是“一樹榴花香滿院,幾桿綠玉翠如新。碑林汝帖明珠燦,書韻悠然沁汝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