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宇,王 靜,潘麗娜,李 敏
(1.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動植物抗性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動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7;2.漯河市豫中南林業(yè)有害生物天敵繁育研究中心,河南 漯河 462300)
多數(shù)種類的昆蟲存在趨光行為,這對尋找食物、交配和搜尋產(chǎn)卵場所等行為起到重要作用[1]。了解昆蟲對光的趨向性有助于對昆蟲的研究和管理,對趨光性加以利用,可應用于如標本采集、檢查檢疫、害蟲治理、昆蟲的監(jiān)測和預報等工作?;谌找鎳谰纳鷳B(tài)環(huán)境及人類健康問題,利用昆蟲趨光性進行害蟲防治具有重要的優(yōu)勢,因此國內(nèi)外學者對昆蟲趨光性機理領域的研究日益增多與深入。
不同昆蟲對特定范圍光譜的趨性反應有正負之分,其對特定波長的光具有敏感性,是因為復眼小眼或單眼內(nèi)有對特定頻率光波響應的視覺細胞,這些細胞的細胞膜上存在感光的視蛋白[2,3]。其中,黑視蛋白是一種研究較廣泛的視蛋白[4-7],Provencio等[8]從爪蟾(Xenopus laevis)皮膚黑素細胞和眼中提取分離出具有視蛋白基本結(jié)構(gòu)的物質(zhì)。在其敏感光波方面,Panda 等[9]測定黑視蛋白對479 nm 波長的光波有最大響應。此外,有文獻記載,人類黑視蛋白最大波長為483 nm、獼猴的為482 nm、小鼠的為481 nm、大鼠的為84 nm[10]。還有研究表明,黑視蛋白的感光功能獨立于視覺系統(tǒng)[11]。黑視蛋白有著調(diào)節(jié)生物晝夜節(jié)律、成像反應的功能[8],關于黒視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椎動物中[12-15],在無脊椎動物中較少涉及。經(jīng)NCBI 上檢索,在昆蟲中僅有瓜實蠅(Bactrocera cucurbitae)、切葉蟻(Acromyrmexechinatior)、豆莢草盲蝽(Lygus hesperus)、掠猛蟻屬(Harpegnathos)、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和中華蜜蜂(Apis cerana)等物種的相關序列信息。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又名美國燈蛾、秋幕毛蟲,屬鱗翅目燈蛾科白蛾屬,是中國重要的入侵農(nóng)業(yè)害蟲,可危害200 多種林木、果樹、農(nóng)作物和野生植物,最嗜食桑、白蠟槭,其次為梧桐、李、櫻桃等[16],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由于化學防治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嚴重,并且美國白蛾的寄主分布廣泛,美國白蛾的生物防治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常用周氏嚙小蜂來控制美國白蛾的數(shù)量。
周氏嚙小蜂(Chouioia cuneaYang)是美國白蛾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敵,體長1.1~1.5 mm,群集內(nèi)寄生于美國白蛾蛹中,是美國白蛾的主要天敵,對抑制美國白蛾的危害起到重要作用[17]。試驗觀察中證實周氏嚙小蜂對光具有很強的趨性,但其趨光性分子機制未見相關研究報道。
本研究對周氏嚙小蜂的黑視蛋白基因進行了克隆及分析,并研究了經(jīng)不同波長光照處理后,利用qPCR 技術(shù)檢測其表達差異,繼而探究周氏嚙小蜂趨光性的分子機制。
周氏嚙小蜂為實驗室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于PQX-350H 型人工氣候箱中,溫度25 ℃,相對濕度60%~80%,光周期L∶D = 14 h∶10 h。接種于柞蠶蛹中,待成蟲羽化后,從蛹中飛出,收集羽化24 h 內(nèi)的周氏嚙小蜂進行試驗。
選取試驗光源為紅色光(波長在625~740 nm)、黃色光(565~590 nm)、藍色光(440~490 nm)和白色光4 種顏色的LED 燈,4 個經(jīng)過DEPC 水處理與高溫蒸氣滅菌處理的透明離心管。南孚電池、導線、電池盒(用于為不同波長光源供電),TES1330A 型照度計(臺灣泰仕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紗布,脫脂棉,并利用瓦楞紙自制暗室。
以并聯(lián)方式連接好LED 燈,用照度計測量LED燈垂直照射6 cm 處的光照度,通過添加LED 燈或在燈上用棉花和紗布使其光照度穩(wěn)定在50~60 lx。將測完光照度的LED 燈按照顏色分別從暗室頂部插入,插入時可從暗室頂部開出小孔。取羽化24 h 內(nèi)的周氏嚙小蜂于離心管中,在4 種光波下照射2 h,之后立即浸于RNAlater(Ambion 公司,AM7020)中備用。
根據(jù)之前周氏嚙小蜂轉(zhuǎn)錄組測序結(jié)果得到的黑視蛋白Melanopsin基因,由Primer5 和DNAman 軟件設計目的基因Melanopsin實時定量擴增引物。目的片段大小為100~200 bp,其中內(nèi)參基因為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DPH),引物序列見表1,由北京奧維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表1 實時熒光定量PCR 中使用的引物序列
總RNA 的提取參照RNeasyMini Kit 說明書步驟,用RNase 處理總RNA,去除總RNA 中殘存的基因組DNA(均為TRAN公司產(chǎn)品)。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NanoDrop 2000)在波長260、280 nm 處測定其濃度和純度,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其完整性。
取不同處理總RNA 各5 μL 分別與1 μL 的Random Primer(N9)(0.1 μg∕μL)、10 μL 的2×TS Reaction Mix、1 μL 的TransScript?RT∕RI Enzyme Mix,然后用Rnase-free Water 補足20 μL,將混合體系于恒溫水浴鍋中先于25 ℃孵育10 min,再于42 ℃中孵育30 min,最后在85 ℃加熱5 min 失活TransScript?RT,將cDNA 樣品于-20 ℃保存。
Real-time PCR 反應體系總體積為20 μL,其中3 μL cDNA 樣品(水為空白對照),引物為100 ng∕μL。實時定量PCR 的反應程序為50 ℃預變性2 min,95 ℃變性2 min,95 ℃退火15 s,60 ℃延伸1 min,共40 個循環(huán)。
檢測每個樣品目的基因和內(nèi)參基因的Ct值,每個樣品設置3 次重復,根據(jù)樣品的Ct值就可計算出樣品所含的模板量,比較目的基因Mel和內(nèi)參基因GADPH的初始模板量,即可得出目的基因的表達量。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4 種顏色的光處理對黑視蛋白基因表達的影響,采用ANOVA 方差分析交配對Mel表達的影響。數(shù)據(jù)使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16.0 進行處理分析。
經(jīng)過實時定量PCR 試驗,結(jié)果如圖1 所示。不同波長的光對周氏嚙小蜂黑視蛋白基因的表達量具有一定影響。白色光對黑視蛋白基因的表達無明顯的促進作用。在單色光中,黃色光激發(fā)的表達量最大(9.99),顯著大于其他光處理(P<0.05),其次為藍色光(6.66),其表達量顯著高于紅色光和白色光;最小的是紅色光(1.18),其表達量低于白色光(2.41),但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由此可知,周氏嚙小蜂的黑視蛋白基因?qū)S色光波最敏感。此外,根據(jù)白色光和黃色光激發(fā)的表達量,在黃色光波段,光強對黑視蛋白基因的激發(fā)量有顯著影響。
圖1 4 種波長的光照射周氏嚙小蜂2 h 后黑視蛋白基因表達量
已知黑視蛋白在脊椎動物中對波長在481 nm(屬于藍色光范圍)附近的光波最為敏感[10]。本試驗表明,在周氏嚙小蜂中,最能促進黑視蛋白基因表達的是黃色光波(565~590 nm)。此外,相對于特定波長范圍內(nèi)的光波,復合的白色光波對黑視蛋白并無明顯的促進作用。白色光是具有連續(xù)光譜的復合光,在光子層面表現(xiàn)為能量分布符合E=hv(E為能量,h為普朗克常量,v為光的頻率),該公式表明在一定光強度下,單位時間內(nèi)LED 燈發(fā)射有限的特定能量的光子,當光照度在恒定的范圍內(nèi),光子的總能量保持不變,當光子的頻率范圍拓寬時(白光),高頻率的光子數(shù)量減少,導致頻率處于黃色光范圍內(nèi)的光子數(shù)量減少,進而使得黑視蛋白表達量下降。
結(jié)果表明,周氏嚙小蜂的黑視蛋白基因?qū)S色光波敏感,可能與基因中存在對565~590 nm 波長光敏感的光誘導型啟動子有關。此外,根據(jù)白色光和黃色光激發(fā)的表達量,在黃色光波段,光強對黑視蛋白基因的激發(fā)量有顯著影響。
光誘導型啟動子屬于天然誘導型啟動子,這些啟動子位于環(huán)境應答基因的上游。在植物中,光誘導型啟動子較常見,其常有若干個光應答原件,如G-box、Z-Box、AT-rich 序列等,這些元件對光調(diào)控的轉(zhuǎn)錄激活是必須的[18]。本研究結(jié)果將有助于了解周氏嚙小蜂的趨光性機理,為更加科學合理地利用周氏嚙小蜂積累相關數(shù)據(jù)。但關于周氏嚙小蜂體內(nèi)的黃色光敏感的黑視蛋白基因的光誘導型啟動子的性質(zhì)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