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楓
本文主人公
她本科畢業(yè)后留學1 年,對拉小提琴、彈鋼琴、化妝、做烘焙、開車樣樣精通,英語、日語更是張口就來。
這么優(yōu)秀的姑娘,竟瞞著父母當起了“住家保姆”,而且一干就是6 年。對于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她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尼莫原名叫劉宇,1992 年出生在山東東營。父母都是國企職工,對小尼莫滿懷期待。尼莫剛上小學,他們就把省吃儉用攢下的1 萬元錢拿出來,給尼莫報了小提琴、電子琴等興趣班,他們希望女兒能多掌握一項技能,長大后能有更多選擇。
轉眼,尼莫到了上初中的年紀,為了培養(yǎng)女兒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把她送到寄宿學校。少了父母的陪伴,尼莫起初很不適應:不僅每天的吃穿用都要自己安排,遇到大事小情,也得靠自己想辦法、做決定。
正是這段時間的歷練,讓尼莫養(yǎng)成了遇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習慣,變得越來越獨立。2010 年,尼莫順利考入當?shù)匾凰攸c大學的音樂系。
4 年的大學生活一晃而過,畢業(yè)季到了,同學們有的去當音樂老師,有的不分晝夜地準備考研,還有的說要創(chuàng)業(yè)……尼莫呢?這個平時話不多、總愛發(fā)呆的女孩,竟然語出驚人:“我想出國看看!”
聽女兒說想出國留學,父母商量后,決定一如既往地做她的“堅實后盾”:“你想多學習是好事,加油啊,閨女!”
然而,父母怎么也沒想到,尼莫只讀了1 年的語言學校就回國了。原來,尼莫只是想趁年輕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對于未來的發(fā)展,她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會在經濟上依賴父母,我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學費和生活開銷?!?/p>
留學時,上課之余,尼莫打了兩份工,一個是服裝店的店員,一個是工廠的零工。性格開朗的她并不覺得苦,即使工作沒做好挨批評,一轉頭,她便打起精神來,“無論做什么都是從不會到會的,沒關系,我多練練就好了?!?/p>
業(yè)余時間,尼莫沒有閑著,她買了很多廚具,自己做“周末美食”,還拍照下來發(fā)給媽媽“饞饞她”;她還辦了一張健身卡,堅持鍛煉身體,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趕上放假,她就和同學相約外出游玩,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畢竟只身在國外,向來對家里“報喜不報憂”的尼莫,也遇到過“危機”。
有一回,尼莫兜里只剩下一包泡面錢了,掐指算算,離發(fā)工資還有兩周時間,怎么辦?還是尼莫腦子靈,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兒時的手藝:我可以靠這個賺點生活費??!
就這樣,尼莫成了琴行的小提琴老師,甚至還通過這個渠道,接到了商業(yè)演出的活計,不僅解決了生活費問題,也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自信。漸漸地,這個獨在異鄉(xiāng)的女孩,憑一己之力扛下了所有艱難,也獲得了一些同齡人無法企及的成長。
1 年后,尼莫回國了——她沒有回到父母身邊,而是做了“北漂”。一個學音樂的海歸女孩,能在北京找什么工作呢?剛開始,尼莫想到自己可以到演藝圈給明星做經紀人,但試了一段時間后,實在是找不到靠譜的渠道,便“緊急剎車”了。但是,尼莫的“追星夢”還沒有結束,既然當不了經紀人,那就做個化妝師吧。
只要能近距離接觸明星,尼莫就感覺很新鮮。于是,向來做事果斷的尼莫,這一次,又報了個化妝班。憑著聰明伶俐的腦瓜兒,很快,尼莫就學成出師了。
尼莫不僅要給明星化妝,劇組群演、節(jié)目嘉賓都是她的客戶。到了周末,尼莫還要給自己加個班,接一些“新娘單”。然而,尼莫這樣起早貪黑地打工,一個月收入只有4000 多元。交了3000 元房租,除去水電煤氣等開銷,剩下的錢只夠吃飯。更讓人心焦的是,因為長時間晝夜顛倒,尼莫的身體出現(xiàn)了狀況,半年內去了醫(yī)院4 次。
“誰還不是從苦日子中走過來的?再堅持一段時間,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在困難面前,一直積極樂觀的尼莫,默默地給自己打氣。
也正是尼莫的這份堅持,給她后來的人生提供了改變的可能。
一次,尼莫給一位嘉賓姐姐化妝。尼莫很熱情,對方很健談,兩個人一見如故。當嘉賓姐姐得知面前這個姑娘多才多藝,還有留學經歷時,眼睛瞪得溜圓:“你只做化妝的事情,太屈才了!你愿意到我家來嗎?只需要平時教教我女兒音樂、輔導功課就可以,包吃包住,月薪15000 元?!?/p>
尼莫愣住了,心想:“這……不就是做保姆阿姨嗎?一個藝術科班出身的海歸做保姆,太不可思議了吧?!庇谑牵Y貌地表示要回去考慮一下。
經過幾天思想斗爭,尼莫終于想通了一件事:職業(yè)不分貴賤,憑自己的本事吃飯,就沒有什么丟人的!再說,既然自己有特長,客戶又有需要,為什么不試一試呢?
尼莫決定給自己3 天的嘗試時間。結果,就是這一試,徹底改變了她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一干就是6 年!
尼莫的第一個客戶有兩個女兒,她只需要負責大女兒的學習生活。雖然剛20 歲出頭的她對照顧孩子一竅不通,但只要真心相待,即使偶爾有些磕磕絆絆,也都能一笑而過。
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推移,尼莫開始喜歡上與小孩子相處。她不僅全心全意地輔導小女孩功課,更是變著花樣地給小女孩梳妝打扮,做各種美食早餐……
在休息的日子,尼莫還會約上小伙伴去開卡丁車,滑雪,健身,去環(huán)球影城玩,拍攝一些穿搭、美食照片或視頻……她每天還留出看書學習的時間,提升能力,學了心理學,還考了教師資格證。
尼莫的生活不像一些人對“保姆”這一行的刻板印象——沒有自己的生活,圍著客戶一家轉。相反,在工作之余,尼莫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精神與經濟上都自在充盈。尼莫還計劃著,多攢點錢帶爸媽去旅游。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1 年后,客戶全家要出國了。而此時的尼莫,心里沒有一絲慌亂。畢竟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她更加確認自己在“保姆”領域的“天賦”:我不僅能做,還能做得很好!很快,她便憑著高學歷、多才藝,具備相關經驗的優(yōu)勢,順利找到了新的客戶。
就這樣,每到一個新客戶家,尼莫都會接觸到不同的家庭文化,學習到不同的技能,積累出更豐富的“職場經驗”。甚至,因為看到了不同家庭的狀態(tài),尼莫對自己未來的家庭生活也有了更清晰的規(guī)劃。
一天,尼莫突發(fā)奇想,想用網(wǎng)絡記錄下這一切:早上6 點起床,她開始給小朋友做早餐:餡餅、豆?jié){、雞蛋羹……手法嫻熟;然后,她開車送小朋友上幼兒園,回來打掃小朋友的臥室;下午3 點半,接小朋友放學,然后送去上興趣班;晚上把小朋友接回家,復習功課,練琴,看繪本,9 點準時安排小朋友洗澡,睡覺……事情看起來并不多,而且很有規(guī)律,但想把每件事都做到位,沒有一些“基本功”是不行的。
視頻發(fā)出后,除了掌聲、鼓勵聲,評論區(qū)還出現(xiàn)了很多質疑的話語,有人批評她大材小用,有人懷疑她心術不正。
沒想到,尼莫的媽媽上網(wǎng)時刷到了女兒的視頻。媽媽難以相信,屏幕前細心體貼照顧小女孩的姑娘,竟然是自己精心養(yǎng)育多年、到國外讀過書的、一直引以為傲的寶貝閨女!
當天晚上,媽媽就找尼莫確認。無法接受現(xiàn)實的尼莫媽媽,一怒之下竟然把女兒拉黑了!
尼莫可以不在意網(wǎng)友的質疑,可她不能不在乎父母的感受。母親曾多次提議讓尼莫去考當?shù)氐囊魳防蠋煟坝袀€編制,將來穩(wěn)定?!?/p>
這個想法符合很多父母對于子女職業(yè)的期待,尼莫卻偏偏不樂意。“別人可能想要穩(wěn)定,可我恨不得自己不知道下一頓飯在哪里,我希望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挑戰(zhàn)?!蹦崮3O耄绻F(xiàn)在就能一眼望到70 歲的生活,那豈不是太無趣?
與之前自己做過的各種工作相比,住家保姆是她做起來既得心應手又開心的,有什么理由不繼續(xù)做呢?難道自己要為了別人的一個看法、一句評價打退堂鼓嗎?
想到這里,尼莫越發(fā)堅定,她不會為了面子而換工作,她要努力去說服父母。
尼莫先是對爸爸一點點地說現(xiàn)在年輕人的就業(yè)形勢:“傳統(tǒng)行業(yè)工作難找,我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有發(fā)展前途的工作,挑戰(zhàn)一下自己的能力?!睗u漸地,爸爸開始動搖,并表示支持女兒想做的事。下一步,就只需要求得媽媽的原諒,加回“媽媽”這位好友了。
“爸,您跟老媽說,如果她再不把我加回來,你們去三亞旅游的錢,我就都轉給您了!”尼莫決定主動出擊,用輕松自然的方式勸老媽回來。
其實,母女連心,媽媽早就不生尼莫的氣了。這次有了“臺階”,媽媽很快就和女兒當回了“好友”。尼莫告訴媽媽,目前,國內家政行業(yè)的服務主要呈現(xiàn)為3 大層次:首先是提供做飯、保潔等簡單家務勞動的初級服務;其次是提供護理、育兒等具有一定技術、知識要求的中級服務;第三是提供管家、理財、家庭咨詢等復合需求的高級服務。
媽媽漸漸明白了,原來,女兒的日常工作覆蓋了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在家政圈,她顯然具有獨特的職業(yè)競爭力。許多家政公司甚至會拿尼莫的案例來做宣傳,吸引更多的優(yōu)質人才加入家政行業(yè)。
尼莫對媽媽說:“工作應該是快樂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我不想把工作歸結為任何一種職業(yè)屬性,我更想跟隨內心,做一個自由而快樂的打工人。自由和快樂,就是這份工作給我?guī)淼膶氋F的附加價值?!?/p>
尼莫憑借著現(xiàn)在這份工作的經驗,成為不少客戶眼里的優(yōu)秀“住家保姆”。如今,尼莫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溫暖小屋,在結束工作后,她可以在臥室用投影儀看喜歡的動漫,這讓她感覺生活很美好。
眼下,尼莫能拿到每月至少1.5 萬元的收入,這份高薪和這份工作所面對的爭議,似乎是與“體面進取”價值維度的對抗,但是尼莫一點也不后悔,“跟孩子在一起我很開心,比如最近我們一起拼了一個大樂高模型,或者我給她做了一個提拉米蘇蛋糕,她特別開心,我也會特別開心?!?/p>
尼莫把自己稱為“住家保姆”,她在這個崗位上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如何引導孩子學習,還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她希望通過自己高質量的陪伴,讓每一個孩子心中有愛,眼里有光,用熱情去感受生命的溫度,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尼莫有一個愿望:“希望大家對社會職業(yè)的多樣性有更多包容,相信有越來越多的人,會理解我的選擇?!?/p>
如今,90 后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相比上一輩,他們的職業(yè)觀念有了更鮮明的個性色彩——做自己喜歡的,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適合的。
正因為熱愛,他們愿意不斷深耕,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做得更加出色,找到了自身的價值。
遵從內心的選擇,積極地生活與工作,一樣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