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本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此語出自宋明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四書集注》,意思是說“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也是為人民而設(shè)立”,這是對《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主張所作的闡釋。
民本思想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幾千年來所秉持的重要政治思想。從歷史上看,但凡盛世莫不以愛民、利民為前提。中國共產(chǎn)黨從誕生開始就把“人民”二字鐫刻在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要我們時刻把人民利益擺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當(dāng)作最大的事,就能贏得群眾信任、獲得群眾擁護(hù)。
治政廉為首
廉潔奉公、公私分明,是為政者應(yīng)恪守的本分與底線。黨員干部從走上工作崗位之日起,就面臨著公與私的考驗。這方面,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毛澤東為自己定下“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jì)親,但不以公濟(jì)私”的三條原則;周恩來定下“不許請客送禮,不許動用公車,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十條家規(guī)。事事出于公心,坦蕩做人、不謀私利,就能光明正大、清廉勤政。
治政廉為首,廉乃政之本。實踐證明,只要將“廉潔乃為政之魂,勤政乃公仆之本”的品格堅守到底,就能永葆本色、行穩(wěn)致遠(yuǎn)。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當(dāng)自覺涵養(yǎng)廉潔自律的道德修為,不斷錘煉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做一個一心為公、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人。
人生漫長,晴雨交加,但若是心懷熱愛,即使歲月荒蕪,亦能奔山赴海,靜待一樹花開。
——熱愛是一個人內(nèi)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它不是心血來潮的一閃念,也不會因為年節(jié)更替而稍縱即逝。相反,在歷經(jīng)時光考驗與洗禮后,依然能夠讓人從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直面困難不放棄,跌倒后勇敢站起來,抖擻精神再出發(fā)
成熟的人,不沉溺于過去;聰明的人,不迷惑于現(xiàn)在;豁達(dá)的人,不淪陷于未來。
——人生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變成更好的自己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朱熹
以舍為有,則不貪;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勤為富,則不貧;以忍為力,則不懼。
——弘一法師
不要假裝很努力,因為結(jié)果不會陪你演戲。
——假裝很努力,可以騙過別人,但騙不了自己,就算騙得了一時,也騙不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