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覓鶴
行走在城市間,下一個路口會遇到什么,誰也不知道,或許是一面可愛的墻繪,或許是一家適合自己風格的咖啡館,又或許是一只路邊覓食的野貓。你會遇見平時未曾注意到的街景、頭頂突然落下的樹葉、天空中飛著的氣球。你忽然意識到,一個城市可以這么安靜,徹底屬于自己。這便是“Citywalk(城市漫步)”。
“Citywalk”一詞最初源于英國倫敦的“London Walks”,它不同于有固定的導(dǎo)游和景觀路線的傳統(tǒng)旅游方式,也不同于流行在大學生群體間,以打卡拍照為主要形式的“特種兵式旅游”。它是一種城市微旅游方式,人們沒有規(guī)劃,沒有目標,而是即興選擇一條街、一個方向,漫無目的地走下去。只要走下去,人們便會邂逅不同的風景。
“城市漫步”最先在上班族之間流行。他們每日忙碌奔波,直到夜色降臨還在辦公桌前辛勞,于是“城市漫步”成為他們了解城市脈搏、尋找情感歸屬的一種最佳方式。而相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壓馬路”,“城市漫步”又被賦予了更深一層的情感意義。
另外,“城市漫步”更具有知識分享和文化發(fā)掘的新內(nèi)涵。蘇格蘭城市規(guī)劃理論家帕特里克·格迪斯認為,城市必須不再像墨跡、油漬那樣蔓延,若城市要發(fā)展,它們要像花兒那樣呈星狀開放,在金色的光芒中交替著綠葉。年輕人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一處城市的獨特街景,或是通過搜索引擎探尋路邊古建筑的歷史知識,不僅是悠悠漫步于街頭,更是在發(fā)掘一個城市的獨特文化內(nèi)涵。
詩人北島在一篇散文中寫道,在北京城中,他和好友從三不老胡同出發(fā),走過內(nèi)大街,一路漫步前行,時而抻著脖子仰望天空,時而低頭看滿地槐花,最后行到方磚廠胡同。他又講到曾經(jīng)的深宅大院、撈蛤蜊的男孩,這次“城市漫步”充滿閑情雅趣。而當今,我們被困于“996”“內(nèi)卷”“信息孤島”的圍城之中,少了五十年前的閑致,更少了與周邊人的聯(lián)系。
“城市漫步”作為一種慢生活方式,重新給了我們了解身邊人、身邊事的機會。上班路上的拐角處新開的是家書店還是花店?樓下小狗的主人是不是那個我經(jīng)常遇到的阿婆?前幾日在公交上看見的新餐館到底開在哪個街口?這些被我們所遺忘的,都值得重新探尋。走上街頭,熟悉的街景在耳邊隨機播放的音樂和溫柔的風中變得另有一番滋味。
眼下,“城市漫步”已經(jīng)從小眾體驗發(fā)展為流行趨勢。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遠道而來的游客,都紛紛愛上了這種慢節(jié)奏的方式。本地人更加貼近城市的脈搏,游客則能更深層次地了解一座城。
在蘇州,我漫步于古香古韻的姑蘇城內(nèi),江南多煙雨,夢一場夜半鐘聲;在上海,我感受安福路的時尚氣息,或是沉浸于武康路充滿歷史人文氣息的氛圍,用一杯手磨咖啡消磨一個下午;在重慶,我在山城步道上搜集專屬重慶的印章,在七彩巷里欣賞霧都的特色涂鴉。當然,我更可以在故鄉(xiāng)的小城重走兒時上學路,再去吃一次經(jīng)常瞞著媽媽悄悄買的路邊攤,探索心歸之處的安寧。我走過的地點如珍珠般串聯(lián),形成屬于自己獨一份的“城市漫步”的路線。
那么,走上街頭吧!來一場與城市的邂逅。天朗氣清,自由之風拂面而來。今天,你“城市漫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