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君,陳貽斌
(南開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部 天津 300350)
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zhàn)略支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來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完善人才戰(zhàn)略布局,促進人才區(qū)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fā)展,加快建設國家戰(zhàn)略人才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1]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人才工作的重點任務——激發(fā)人才創(chuàng)新活力,提出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筑集聚國內外優(yōu)秀人才的科研創(chuàng)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zhàn)略,全方位培養(yǎng)、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短旖蚴袊窠洕蜕鐣l(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2]提出“構筑人才聚集高地”,要“深入實施杰出人才培養(yǎng)計劃,重點遴選培養(yǎng)一批院士后備人才,選拔培養(yǎng)千名優(yōu)秀青年科技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chuàng)新團隊”。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要發(fā)揮培養(yǎng)科技人才主力軍作用,全方位謀劃科技人才培養(yǎng)。
本文選取了20所“雙一流”高校,通過搜集各高校官網公開發(fā)布的數據、各部委網站公開的人才數據等,得到現階段20所高校專任教師總數,2012—2022年新增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數量、領軍人才[包括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第一單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基金委創(chuàng)新群體負責人、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萬以上級項目負責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負責人]數量、骨干人才(包括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入選者、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負責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數量等,對這些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了解天津市“雙一流”高校與全國“雙一流”高校存在的差距。
在20所“雙一流”高校中,專任教師數量天津大學排名第14位,南開大學排名第18位。專任教師數量排名前5位的高校依次為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從地域分布來看,華東地區(qū)高校數量和專任教師數量遙遙領先,其次是華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專任教師數量最少。作為同在天津的兄弟院校,天津大學專任教師數量比南開大學多40%。專任教師排名情況詳見表1,專任教師地域分布情況詳見圖1。
表1 20所“雙一流”高校專任教師數量情況Tab.1 Number of full-time teachers in 20 “double top”universities
圖1 20所“雙一流”高校專任教師地域分布情況Fig.1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ull-time teachers in 20“double top” universities
在20所“雙一流”高校中,近10年(2012—2022年)新增兩院院士數量天津大學排名第17位,南開大學排名第12位。近10年新增兩院院士數量排名前4位的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超過10名。其中浙江大學專任教師數量在20所“雙一流”高校中排名前5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增兩院院士數量遙遙領先,幾乎是第3名浙江大學和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2倍。新增兩院院士數量超過5人少于10人的高校為第二梯隊,分別為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廈門大學,具體數據詳見表2。
表2 20所“雙一流”高校近10年新增兩院院士情況Tab.2 New academicians of two academies in 20 “double top”universities in the past 10 years
在20所“雙一流”高校中,近10年(2012—2022年)新增領軍人才數量天津大學排名第14位,南開大學排名第17位。排名前5位的高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新增兩院院士數量也是排名前5位,具體數據詳見表3。
在20所“雙一流”高校中,近10年新增骨干人才數量天津大學排名第14位,南開大學排名第17位。排名前5位的高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這與近10年新增兩院院士數量排名前5位的高校相同,具體數據詳見表4。
表4 20所“雙一流”高校近10年新增骨干人才情況Tab.4 New backbone talents in 20 “double top”universities in the past 10 years
通過分析20所“雙一流”高校專任教師數量、近10年新增兩院院士數量、新增領軍人才數量、新增骨干人才數量等情況,發(fā)現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均處于排名靠后的梯隊,前10名均集中在北京、浙江、上海、南京、廣州、武漢等地。鑒于天津市“雙一流”高校各項人才數量排名靠后的現實情況,可以通過學習借鑒其他地區(qū)高校先進的人才培養(yǎng)、引進、管理經驗,探索構建天津市高??萍既瞬判律鷳B(tài)。
北京大學教師崗位分為教研系列、教學系列和研究技術系列3類。教研系列職位按照無固定期限預聘制(簡稱預聘—長聘制)方式管理,教學系列和研究技術系列職位的管理按照事業(yè)單位合同聘任制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清華大學實行教師隊伍分系列管理制度,根據崗位職責,全校設置教研、研究、教學3個職務系列,教研系列實行準聘長聘制度,準聘崗位聘期包括助理教授和準聘副教授2個階段。同濟大學長聘體系設置了長聘、預聘2種崗位類型,獲聘長聘崗位的教師需接受聘期評估。南京大學將教師隊伍分為教研、教學、研究3個系列,其中教研系列教師實施準聘長聘制度。西安交通大學教師崗位分為教學科研型、科研為主型、教學為主型3類,不同崗位類別的教師考核各有側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單獨設置專職科研崗位,并將其納入事業(yè)編制,簽訂聘用合同。
考核評價是高校教師選聘、任用等人事管理的依據,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指揮棒”[3]。教育部印發(fā)《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把握高??冃Э己说姆较蚺c目標[4]。張海濤等[4]提出了部分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的主要措施;王忠軍等[5]提出將高校教師評價融入教育評價改革的整體方案中,崗位的核心是體現教書育人、社會貢獻,考核的重點也由重視數量向重視質量發(fā)展。清華大學注重師德師風、真才實學評價,實施學術分類評價標準,構建突岀質量貢獻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浙江大學按照“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對教學科研人員實行分類管理。蘭州大學深化教師分類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將教師代表性績效評價、第三方評價、同行專家評價及年度考核結合起來進行評價考核;上海交通大學采用代表性成果評價、同行評議與學術共同體把關的綜合評價方式完善其激勵評價機制;南京大學在學校政策制定方面只做整體把控,制定剛性和底線要求,在具體考核內容方面給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權。
虞華君等[6]提出高校應加強制度設計,提高激勵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時念秋等[7]提出高校管理者應將“個體——團隊”激勵機制相結合,相互協調,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高校教師的熱情、潛力和聰明才智,才能實現高校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丁浩等[8]提出高??刹捎妹绹降摹胺巧醋摺焙贤⑻峁┯懈偁幜Φ男匠昙?;李慧慧等[9]提出對于不同發(fā)展時期的高校教師,學校應提供相應的發(fā)展機會、職位晉升、激勵措施。南京大學將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考核和激勵體系與國家人才計劃相結合,為領軍人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優(yōu)秀青年人才提供了適應不同階段的發(fā)展機會;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根據發(fā)展水平和建設目標設立青年科學家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學實施“青年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吉林大學實行“高端人才培育計劃”“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計劃”,用來培養(yǎng)、選拔、激勵優(yōu)秀青年教師和科技領軍人才。
通過分析20所“雙一流”高校專任教師數量,近10年新增院士、領軍人才、骨干人才數量等數據,可以看到天津市“雙一流”高校與其他高校還有較大差距,尤其在專任教師數量上墊底。因此,在盤活存量的同時,我們還應努力發(fā)展增量。通過學習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雙一流”高校的引才聚財政策,制定符合天津發(fā)展特點的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政策,通過完善人才培養(yǎng)引進的制度體系,包括人才評價考核體系、人才激勵機制、成長機制,以及在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創(chuàng)新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全球優(yōu)秀人才集聚天津。
調研發(fā)現,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都實施了教師隊伍分系列管理制度,分為教研、研究、教學3類,并對教研系列職位按照預聘—長聘制方式管理。分系列管理中,僅教研崗位教師是固定編制,研究系列、教學系列均為合同制管理。建議天津市高??尚Х聦處煂嵭蟹窒盗泄芾矸绞剑瑢萄?、研究、教學系列靈活制定符合各自特點的支持和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各系列教師的作用。鑒于預聘階段實行“非升即走”制度有較大難度,可考慮通過設置過渡期、轉崗位系列、新招聘引進的教師嚴格實施預聘—長聘制等方式進行。
為構建天津市高校科技人才新生態(tài),還要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改變科研團隊“小而散”、科研成果追求“短平快”、重數量輕質量貢獻的狀況,特別是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獎勵評審等評價激勵機制不應過多強調科技成果完成人的排序,不應只強調第一完成人,以避免科研人員熱衷于牽頭干點小項目、不愿意參與承擔重大任務、“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應加快建立以創(chuàng)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在職稱評定、考核評價等工作中,不過多強調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鼓勵科技人才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協同攻關,注重科技成果的實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