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天津橋與唐代東都社會生活:以唐詩為視角

        2023-10-26 00:46:08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洛水洛陽城洛陽

        錢 偉

        (貴州財經(jīng)大學 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一、引言

        明代史學家、理學家陳建在其《建都論》中云:“夫建都之要,一形勢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必三者備,而后可以言建都?!蓖ㄟ^對比“古今四大都會”,陳建認為“惟洛陽三善咸備”[1]22。事實上,有“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以象河漢”[2]154之謂的洛陽,在歷史上正是由于水系發(fā)達、漕運便利、群山拱衛(wèi)、居天下之中、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而備受統(tǒng)治者青睞。

        洛陽自東向西在洛水以北不足30公里的范圍內(nèi)分布五處城址,分別是夏都斟鄩二里頭遺址、商都西亳偃師商城遺址、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與隋唐洛陽城遺址(位置在北魏洛陽城偏西南),人稱“五都貫洛”。其中,隋唐洛陽城是隋唐時期的都城,始建于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唐、五代、北宋相繼沿用長達530余年,在中國都城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以洛水為大運河西段通濟渠渠首,洛陽遂成為水運中樞,出現(xiàn)了“天下之舟船所集,常萬余艘,填滿河路”[3]237的盛況。于是,洛水之上開始建起多座橋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天津橋(別稱“洛陽橋”(1)有別于北宋年間福建泉州晉江上修建的“洛陽橋”。,或簡稱“津橋”)。

        二、唐代天津橋的形成

        關于唐代天津橋的情況,綜合《大業(yè)雜記》《元和郡縣圖志》《唐兩京城坊考》等典籍,參以其他文獻,可對其形成脈絡有基本了解。

        (一)雛形——隋代鐵索浮橋

        大業(yè)元年,隋煬帝令宇文愷等人主持營建洛陽(2)據(jù)《隋書·煬帝紀》:大業(yè)元年(605)三月,隋煬帝楊廣命尚書楊素為營建東都大監(jiān),納言楊達為副監(jiān)、宇文愷為將作大匠,每月“役丁二百萬”,展開了大規(guī)模營建東京洛陽的工程。又開鑿通濟渠和周圍二百里的西苑。次年,東京修建完工。煬帝營建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廛河,洛水橫貫其間,分外郭緘、宮城、皇城等,規(guī)模宏大,布局有序。,開啟了洛陽作為隋唐兩代東都的歷史。宇文愷利用山川地貌,按照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理念設計洛陽城。他將中國古代的天象圖布局在洛陽城中,將穿城而過的洛水視作銀河星漢(3)隋唐洛陽城“洛水貫都”的格局有別于洛陽此前的四座都城(夏都斟鄂、商都西亳、周代王城、漢魏洛陽城均位于洛水之陽),這既意味著“陰陽之所和”“有河漢之象”,又對供水排水、漕運交通、商業(yè)貿(mào)易及城市環(huán)境都極為有利,另一方面,隋唐洛陽城雖跨河而建,但其重心仍在洛河以北,故仍稱“洛陽”。,順其流向與地形,將113個居民里坊規(guī)整有序地排列在洛水南北岸,如繁星拱衛(wèi)著位于洛水北岸、象征著紫微星的宮城。當時在城內(nèi)的洛河上,自西向東排列著三座橋:天津橋(4)據(jù)2000年的考古發(fā)掘,隋唐天津橋遺址在今洛陽橋以西400米的洛河北岸河灘內(nèi)。參見中新網(wǎng)鄭州8月13日消息:洛陽隋唐東都城考古發(fā)現(xiàn)天津橋遺址,https://www.chinanews.com/2000-08-13/26/41470.html。、中橋和利涉橋。其中,天津橋系“用大纜維舟,皆以鐵索勾連之,南北兩路,對起四樓,其樓為日月表勝之象……《爾雅》‘箕、斗之間為天漢之津’,故取名焉”[4]76。另有文獻記載:“出端門百步,有黃道渠,渠闊二十步,上有黃道橋三道。過渠二百步至洛水,有天津浮橋,跨水長一百三十步(5)唐代把“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走出一步定為長度單位“步”,一步相當于公制的1.5米左右(300步為1唐里,1唐里=450米),故130步約合195米。古代天津橋遺址的橋墩間距l(xiāng)5米,全橋長達200米,與史書記載基本吻合。,橋南北有重樓四所,各高百余尺。過洛二百步,又疏洛水為重津,渠闊四十步,上有浮橋。津時有開闔,以通樓船入苑。重津南百余步有大堤,堤南有民坊?!盵5]15天津橋在國祚短促的隋朝僅存在了12年,就在大業(yè)十三年(617)被李密的瓦崗起義軍焚毀。據(jù)史書記載:“武賁郎將裴仁基以武牢歸密,因遣仁基與孟讓率兵二萬余人襲回洛倉,破之,燒天津橋,遂縱兵大掠?!盵6]1628故此,隋代的天津橋未能給后人留下更多的詩文記錄。

        (二)定型——唐代石礎梁橋

        唐朝建立后,由于洛陽人口增加、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加上中原地區(qū)夏秋多雨,水患頻發(fā),浮蕩于湍流之中的舟橋無法滿足需要,于是,天津橋在原址上數(shù)次復建。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重建天津橋,將以鐵鏈連接船只的浮橋,改建為石柱梁橋,大大增強了抗洪能力,也確定了唐代天津橋的基本形制。武周時期,天津橋得到進一步改進。據(jù)史書記載:“初,都城洛水天津之東,立德坊西南隅,有中橋及利涉橋,以通行李。上元中,司農(nóng)卿韋機始移中橋置于安眾坊之左街,當長夏門,都人甚以為便,因廢利涉橋,所省萬計。然歲為洛水沖注,常勞治葺。昭德創(chuàng)意積石為腳,銳其前以分水勢,自是竟無漂損?!盵7]1325李昭德這個看似小小的改進,起到的卻是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將橋墩的迎水面改成銳角既利于河水通過,又減小水流沖擊力(6)武周時期,天津橋為重要的禮制建筑——“七天”之一。所謂的“七天建筑”是指武周時期,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分布的七個名稱中帶有“天”字的人工建筑或自然景觀,它們從北到南依次為天堂、天宮(明堂)、天門(應天門)、天樞、天津(天津橋)、天街、天闕(伊闕),分別對應天上的七個星宿。這些禮制建筑“上映星象,下合周易”,在東都南北中軸線上競相崢嶸,彰顯著至高無上的皇權。。開元二十年(732),唐玄宗再次改造天津橋,增加橋長,方便兩岸交通。天寶元年(742)重建天津橋,減少橋墩數(shù)量,加大間距,便利泄洪,防御災害。及至北宋,天津橋又經(jīng)歷了多次修繕,其頻繁毀建表明了當時洛河洪水的兇猛,更說明了天津橋的重要。關于后者,《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云“凡天下造舟之梁四,石柱之梁四”,其本注云“洛則天津、永濟、中橋,灞則灞橋”[7]1027,可為證。

        三、唐代天津橋的功能

        唐初,洛陽在太宗、高宗、武后三代君王的持續(xù)經(jīng)營下,經(jīng)濟繁榮,帝都氣象盡顯,出現(xiàn)了詩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所說的“天涯同此路,人語各殊方。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8]793的景象。此時,處在洛城中軸線與洛水十字交叉位置的天津橋是東都的地標之一,兼具實用性與景觀性,發(fā)揮著多重功能,成為唐詩的重要意象。

        (一)通行之要道

        唐代天津橋是洛陽水陸往來的樞紐,人貨通行是其基本功能。上自帝王貴胄,下至黎庶百姓,南來北往、川流不息。橋上建有四角亭、欄桿、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行人游客在橋上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天津橋位于皇(宮)城正門端門、應天門至定鼎門的連線上,不僅是連接洛水南岸里坊區(qū)與北岸禁苑的重要通道,還是東西兩京之間來往的必經(jīng)之地。據(jù)《唐兩京城坊考》云:“唐人由西京至東都,皆由天津橋。”[9]37

        唐時洛陽通往長安的驛道京洛道(兩京道)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北線,稱“北崤道”,由洛陽西行,沿谷水過漢函谷關,經(jīng)新安,過澠池,穿崤山,入陜州;一條是南線,稱“南崤道”,在洛陽過天津橋,沿洛河北岸,經(jīng)韓城(今宜陽縣韓城鎮(zhèn)),過三鄉(xiāng)(今宜陽縣三鄉(xiāng)鎮(zhèn)),拐向西北過雁翎關,抵陜州。這兩條驛道在陜州交會,沿黃河西上,經(jīng)桃林塞和華山北麓,最后可抵長安。南崤道地勢較平緩,沿路又有山水名勝,如雁翎關東南的響屏山、宜陽境內(nèi)的女幾山、錦屏山。因此隋唐時期,南崤道是官民往來的主要路線,北崤道是次要路線。初盛唐時期,皇帝曾多次巡幸或就食洛陽,每次臨幸必經(jīng)天津橋,東都的文武百官則必在橋畔列隊迎駕。生于洛陽,登基后五次幸洛的唐玄宗李隆基(685—762)曾有詩《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贊曰:“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直為經(jīng)過行處樂,不知虛度兩京春?!盵8]1289此詩起首兩句將天津橋與灞橋相提并論,可見當時天津橋的地位并不遜于后者。

        武則天長安年間,權臣武三思之子武崇訓迎娶太子李顯(后為唐中宗)之女安樂郡主(后為安樂公主)時經(jīng)過此橋,沿途車駕儀仗炫目一時,橋畔觀者如云。張說(667—730)目睹了婚禮盛況并記錄在《安樂郡主花燭行》中:“城隅靡靡稍東還,橋上鱗鱗轉(zhuǎn)南渡。五方觀者聚中京,四合塵煙漲洛城?!盵10]238張光朝(元和年間詩人,生卒年不詳)則目睹了憲宗幼子榮王迎親車駕經(jīng)過天津橋的豪奢場面,寫下了禮贊之詩《天門街西觀榮王聘妃》:“仙媛來朱邸,名山出紫微。三周初展義,百兩遂言歸。鄭國通梁苑,天津接帝畿。橋成烏鵲助,蓋轉(zhuǎn)鳳凰飛。霜仗迎秋色,星缸滿夜輝。從茲磐石固,應為得賢妃?!盵8]2574詩題中的天門街又名天津街或天街,系唐代洛陽城最為繁華的街道,其南面正對定鼎門,北面正對皇城的端門,連接二者的正是天津橋。

        東都的文武百官大多散居于洛南里坊,上朝和下朝必經(jīng)天津橋。高宗朝宰相上官儀(608—665)驅(qū)馬沿洛堤來到皇城外等候朝見時曾作五言古風《入朝洛堤步月》,描述其觀感,詩云:“脈脈廣川流,驅(qū)馬歷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盵11]56詩中,“廣川”指洛水,“長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鋪沙以便車馬通行,故喻稱“長洲”。

        沈佺期(約656—約715)在《洛陽道》和《和上巳連寒食有懷京洛》中描述了自己在散朝后看到的津橋景象,前者云:“九門開洛邑,雙闕對河橋。白日青春道,軒裳半下朝。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嬌。行樂歸恒晚,香塵撲地遙?!盵12]42后者云:“天津御柳碧遙遙,軒騎相從半下朝。行樂光輝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饒。紅妝樓下東郊道,青草洲邊南渡橋。坐見司空掃西第,看君侍從落花朝。”[12]45

        白居易晚年分司(7)“分司”也稱留司、分務,指唐代中央職官分設在陪都洛陽的一套官僚體系,多屬閑散之職。東都時曾作《早入皇城贈王留守仆射》描寫其過天津橋早朝時的情景:“津橋殘月曉沉沉,風露凄清禁署深?!盵13]23《早春晚歸》則描寫其退朝歸家途經(jīng)此橋時的情景:“晚歸騎馬過天津,沙白橋紅反照新?!盵13]66他亦稱天津橋為“官橋”,如在《雪后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中云:“官橋晴雪曉峨峨,老尹行吟獨一過?!盵13]79

        由于洛水以南的里坊區(qū)地勢低平,以北的皇城宮城地勢高亢,故自北而南過橋曰“下”,由南而北過橋曰“上”。下引材料為證:“崔湜嘗暮出端門,下天津橋,馬上自吟:‘春游上林苑,花滿洛陽城?!盵14]4054“中書令晉公裴度微時,羈寓洛中,常乘蹇驢,入皇城,方上天津橋?!盵14]871

        隋唐時代,洛水是一條擔負水上運輸?shù)墓δ苄暂S線,沿運河而來的船只與所載物資,特別是來自江淮一帶的漕糧船能夠直達洛陽城內(nèi)。天津橋作為洛陽水上運輸?shù)闹匾?jié)點,人們可在此買舟東去,于是此橋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別離之所,這在唐詩中多有反映。如張說的《離會曲》描述的正是告別的場景:“何處送客洛橋頭,洛水泛泛中行舟?!稳怂涂凸嗜饲?故人今夜何處客?!盵10]120儲光羲(約706—763)也在此處頻頻送別友人,先看這首《洛中送人還江東》:“洛城春雨霽,相送下江鄉(xiāng)。樹綠天津道,山明伊水陽。孤舟從此去,客思一何長。直望清波里,唯余落日光?!盵8]575儲又有《洛橋送別》:“河橋送客舟,河水正安流。遠見輕橈動,遙憐故國游。 海禽逢早雁,江月值新秋。一聽南津曲,分明散別愁?!盵8]578

        皇甫冉(約717—約771)的天津別愁則更為深情,其《送包佶賦得天津橋》以夸張的口吻寫道:“相望依然一水間,相思已如千年隔。晴煙霽景滿天津,鳳閣龍樓映水濱。”[8]956

        古往今來,橋及其附近區(qū)域作為迎來送往的場所往往讓人體驗到分別的傷感與重逢的喜悅,這種情緒時常激發(fā)文人騷客的創(chuàng)作欲望,所以古詩中,“橋”這一意象常與“離別”“懷念”“感傷”之情緒相關聯(lián)。

        (二)皇權之彰顯

        前文述及,端門、天津橋、天門街至定鼎門系東都洛陽之龍脈所在,其中天津橋有城市中心廣場的作用,視野開闊,背景宏大,極具政治宣示效果,故唐代很多政治事件在這里上演。

        1.賜酺群臣之場

        作為連通宮城、皇城與民坊的津梁,天津橋是唐代皇帝與百官公卿、布衣百姓接觸交流的重要場所。據(jù)《教坊記補遺》記載,唐玄宗曾“于天津橋南帳殿,酺三日”[15]142?!搬T”乃古代統(tǒng)治者推恩臣民、解禁賜飲、示賀志慶的聚會活動,一般在戰(zhàn)事大捷、祭祀、封禪、改元、冊立太子、冊封皇后、皇帝加元服、祥瑞等重大喜慶事件時舉行,具有深刻的政治內(nèi)涵和社會意義。宰相張九齡(678—740)曾參加過一次旬假賜宴并作《天津橋東旬宴得歌字韻》,詩云:“清洛象天河,東流形勝多。朝來逢宴喜,春盡卻妍和。泉鮪歡時躍,林鶯醉里歌。賜恩頻若此,為樂奈人何。”[8]2015此詩通過描述皇家大酺賦予了天津橋歡愉泰適的情感色彩。

        2.擢拔人才之所

        唐代,洛陽與長安同為國家的政治中心,貢舉銓選活動興盛,天下士子趨之若鶩。洛陽的“東都舉”有時以天津橋畔為臨時考場。大歷九年(774)東都曾舉行了一次科考。在帖經(jīng)考試時,考生閻濟美說自己“留心章句,不共帖書,恐不及格”[14]1335,主考官張謂出于愛才之心,便行使自由裁量權允許其作詩代答,閻于是應景而生,即興寫下一首《天津橋望洛城殘雪》:“新霽洛城端,千家積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陽殘。”[14]1335因受考官賞識而幸運通過,后成為文壇佳話流傳至今。

        (三)時代之記錄

        天津橋位于東都的繁華地帶,亦是觀景勝地(8)“天津曉月”自古為洛陽八大景之一。。立于橋頭,可遠望壯美宮闕,近觀繁華市井,俯瞰洛水景色。另外,此橋及其周邊在有唐一代經(jīng)歷過數(shù)次重大的政治事件,見證過時代變遷。因此,天津橋常能激發(fā)文人的想象與激情。詩人常以此橋為意象揮灑詩情,或描繪景致,或抒發(fā)情懷,或追憶往昔。

        1.盛世繁華之象征

        唐代,一些重要的江津、河滸地帶開始出現(xiàn)商業(yè)店鋪。如《新唐書》載:“今江津、河滸列鋪率稅,檢覆稽留,加主司僦略邀丐,則商人廢業(yè)。”[16]3461初盛唐之際國力蒸蒸日上,天津橋南也是一處商業(yè)區(qū),此橋自然成為詩人筆下盛世繁華之象征。

        駱賓王(626—687)在《詠美人在天津橋》中勾勒了一個美如洛神的女子在橋上款款走過,讓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詩云:“美女出東鄰,容與上天津。整衣香滿路,移步襪生塵。水下看妝影,眉頭畫月新。寄言曹子建,個是洛川神?!盵8]1876此詩說明唐人在天津橋上所觀賞的景致并不局限于風景,更包含“人景”。

        蘇味道(648—705)在《正月十五夜》說:“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盵8]1523此詩描述了洛陽元宵夜張燈結彩、宵禁解除、觀者如云之盛況(9)唐朝都城采取里坊制,實行宵禁管理,但在正月十五夜,天津橋、星津橋、黃道橋開禁,百姓可自由通行。。

        劉希夷(約651—約680)在《公子行》中云:“天津橋下陽春水,天津橋上繁華子。馬聲回合青云外,人影動搖綠波里。”[8]1921此詩描繪了少年公子的游春場景,也道出橋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繁華景象。

        蘇颋(670—727)在《長相思·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中贊美天津橋的繁華:“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南望龍門北朝市。楊柳青青宛地垂,桃紅李白花參差?!盵8]1789

        李白(701—762)在其詩作中多次提及天津橋。其《古風·天津三月時》起句便以天津橋為視角,生動描寫了洛陽三月桃李競開的春日美景:“天津三月時,千門桃與李……新人非舊人,年年橋上游?!盵8]891《憶舊游寄樵郡元參軍》云:“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8]893寥寥數(shù)語便描述了天津橋的繁華。再如《橫吹曲辭·洛陽陌》云:“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上陌,驚動洛陽人?!盵8]894此詩借西晉潘岳之舊事,描繪陽春時節(jié)俊朗少年乘軒騎高車過天津橋出城賞花的場景,頗有魏晉之風流。

        閻德隱(開元年間詩人,生卒年不詳)作有《三月歌》,詩云:“洛陽城路九春衢,洛陽城外柳千株。能得來時作眼覓,天津橋側(cè)錦屠蘇。”[8]2869詩中的“錦屠蘇”喻指天津橋畔的繁華酒樓。

        2.王朝治亂之見證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大唐國力由盛轉(zhuǎn)衰,皇帝不再東幸,洛陽的政治地位顯著下降。同時,由于洛陽的漕運線路受到破壞,喪失了轉(zhuǎn)運物資的能力,經(jīng)濟日漸衰落,昔日繁華熱鬧的天津橋在詩人筆下呈現(xiàn)出冷清、落寞之象。如馮著(生卒年不詳)的《洛陽道》云:“洛陽宮中花柳春,洛陽道上無行人?!旖驑蛏隙嗪鷫m,洛陽道上愁殺人?!盵8]722

        晚唐國力衰微,社會凋敝,憂國憂民的詩人往往觸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天津橋抒發(fā)胸中之塊壘。

        李商隱(約813—約858)的七絕《天津西望》將史事、宮怨與個人愁緒熔于一爐,風格雄渾綺麗,詩云:“虜馬崩騰忽一狂,翠華無日到東方。天津西望腸真斷,滿眼秋波出苑墻?!盵8]2692

        雍陶(生卒年不詳)在天津橋畔目睹宮闕殘破,觸景生情,于是揮筆寫下《天津橋望春》:“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17]56此詩前兩句是一幅明媚綺麗、引人入勝的津橋春日圖,后兩句先正面描寫金殿閉鎖與宮苑寂寥,繼而側(cè)面描寫宮鶯不堪寂寞,飛到墻外尋覓春光,通過對比來烘托上陽宮里凄涼的景象,以美景反襯悲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國勢漸衰、盛景不再的凄婉哀嘆。

        黃巢(820—884)在起義失敗后仿元稹之作,賦有《自題像》:“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18]88愁怨與悲涼之情溢于紙上。

        這些與天津橋相關的唐詩一方面生動展現(xiàn)了昔日洛陽的繁華,另一方面也真實記錄了大唐王朝的社會動蕩與政治變遷??梢哉f,天津橋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空間層面,也存在于在時間層面。在空間上,它連接了洛河兩岸,而在時間上則連接了“往昔”與“今夕”,觸發(fā)古人懷古傷今之思或表達對洛陽精神上的眷戀。

        四、結語

        天津橋自隋代始建,沿用至北宋,六百年間歷盡劫波,時壞時修,屢毀屢建,基本暢通,至金入主中原時毀于火災,徹底湮沒于世人視野,唯有遺跡殘存至今。然而通過唐代詩作,后人有幸得以管窺天津橋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唐時的天津橋與東都洛陽的社會政治和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既是水上通衢,也是政治場所,還是城市景觀,兼具交通、政治和文化三重屬性與功能。其中,交通屬性是天津橋作為橋梁而自帶的本質(zhì)屬性;政治屬性是天津橋處于京畿核心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獨特屬性;文化屬性則是其作為歷史名橋而附帶的衍生屬性,這也是眾多古代名橋如長安灞橋、開封天漢橋(俗名“州橋”)、泉州洛陽橋、南京朱雀橋、蘇州楓橋、揚州二十四橋、潮州廣濟橋、北京盧溝橋等的共同屬性。

        由于上述多方面的意義,天津橋常被唐人用來指代洛陽城,借以寄托懷洛之思。如崔顥有《相逢行》:“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8]512崔融有《吳中好風景》:“洛渚問吳潮,吳門想洛橋?!盵8]768于武陵有《望月》:“獨臨彭蠡水,遠憶洛陽橋。”[8]909劉言史有《廣州王園寺伏日即事寄北中親友》:“旅恨生烏滸,鄉(xiāng)心系洛橋?!盵8]578可見,對于流寓他鄉(xiāng)的文人士大夫,被籠罩上濃厚記憶翳影的天津橋(洛橋)儼然已成為洛陽的象征或具有精神家園意義的文化符號。

        猜你喜歡
        洛水洛陽城洛陽
        洛陽關(中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14
        洛陽正大劇院
        什邡銀政合力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秋日隨步
        牡丹(2021年23期)2021-12-11 20:05:38
        隋唐洛陽城洛南里坊區(qū)歷史名園價值評價及保護利用探索
        寫真地理(2020年37期)2020-11-20 02:12:29
        東漢洛陽城南:中國古代第一個都城文化區(qū)的形成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人大建設(2019年9期)2019-12-27 09:06:20
        洛陽自古繁華
        海峽影藝(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8
        看盡古今興廢事的洛陽城
        別詩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精品网站| 91精品国产92久久久| 久久影院最新国产精品| 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人妻丰满av∨中文久久不卡| 91在线无码精品秘 入口九色十|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高清内射视频 | 精品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精品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青青草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少妇勾引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极品嫩模大尺度av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又大又粗弄得我出好多水| 国产人妖xxxx做受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自拍成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免费| 激情五月婷婷六月俺也去 |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奶头视频| 天天操夜夜操|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97| 国产三级视频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视频|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午夜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久久久久麻豆v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H| 蜜桃av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