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輝
我們一般都會這樣認為,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fēng)景。其實不然。我們上學(xué)路上,有車水馬龍的道路,有姿態(tài)各異的行道樹;我們自家的窗外,有花草茂盛的園圃,有云卷云舒的天空;我們的校園之中,有書聲瑯瑯的教室,有平整開闊的操場……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風(fēng)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如何將眼前熟悉的景物流淌于筆端。
時文引路
懷想一座花園
杜永道
我常想起半個多世紀前那座如夢如幻的花園。
一排高大的針葉松圍成正方形,象征大地,其中開闊的圓形綠地喻示天穹,寓意為“天圓地方,大地承天”。草地中央圓圓的水池喻指太陽。由池沼向外延伸的四條彩色石子路表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最有趣的是,花園四角各有一片花叢,花兒隨季節(jié)變化而依次綻放: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一年年循環(huán)往復(fù),昭示著四季輪回。
每在花園散步,我不免觸景生情,感慨宇宙之大、時光流逝之迅疾,告誡自己要惜時。
清晨上學(xué),常在花園里遇見著名文學(xué)家、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葉圣陶先生。20世紀50年代至今,我國億萬兒童發(fā)蒙,都會在小學(xué)課本里讀到葉老的《牛郎織女》。他從米黃色的轎車上從容地走下來,神態(tài)安詳,拎著咖啡色公文包,不慌不忙穿過花園小徑,向辦公室踱去。有時會遇見作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吳伯簫,他背著手,匆匆走過,神情專注,仿佛總在思考著什么。先生描寫延安大生產(chǎn)運動的名篇《記一輛紡車》我一直喜歡讀,他的《燈籠》一文至今仍在語文教材中。
花園東側(cè)有棟兩層的方形灰樓,形制與位于東四北的段祺瑞執(zhí)政府辦公樓舊址酷似,是當(dāng)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駐地。在這棟小樓里,1956年制定出《漢字簡化方案》,1958年誕生了《漢語拼音方案》,二者對中國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基礎(chǔ)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那時,在“文改會”工作的父親下班常帶回花花綠綠的注音讀物和宣傳品。一次,我瞧見在花園草坪的長椅上,有人在悠閑地讀拼音報,上面有首奇特的注音農(nóng)民詩:“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嶺讓路,我來了?!迸鋱D是一個巨人雙手推開面前的山峰,大步跨過,豪氣干云。
我家在花園西南方向的四合院。院中東、西各有一棵名貴的西府海棠。春夏之際,兩樹紅花盛開,似絢爛晚霞?!都t樓夢》里賈寶玉的怡紅院,就有一棵這樣的樹。花園西側(cè)有棟西式平房,蔡元培、葉籟士、周有光等,曾先后居于此。
花園北墻外是三眼井胡同。20世紀20年代,父親在北大聽課時住這兒,睡大通鋪,學(xué)生們一個挨一個地擠著。他曾在黨組織辦的“北方青年訓(xùn)練班”聆聽李大釗講課——講到肯綮處,李大釗慷慨陳詞,感染力極強,直抵人心。
相傳,花園所在院落系乾隆第四個女兒的“公主府”,清末為京師大學(xué)堂,民國以后是北京大學(xué)。1954年我們剛搬來時,屋角還擺放著一堆做實驗用的各式玻璃瓶。
半個多世紀倏忽而逝,花園早已不復(fù)存在,但我仍清晰地記得三開間王府式大門內(nèi)那對碩大而精美的石獅,雨后水池中高挺的荷葉上那骨碌碌滾動的晶瑩水珠,花園北側(cè)宏大的殿堂門口懸掛的“大講堂”藍色牌匾及殿內(nèi)的階梯教室……
當(dāng)年,每天上午十點整,一位師傅用力拉動繩子,一下接一下地敲響花園東北角那口碩大的黃銅鐘,催促各單位干部出來做工間操,當(dāng)當(dāng)?shù)溺娐暱偸窃诨▓@里久久回蕩。
每每懷想花園,那洪亮悠長的鐘聲仿佛依舊在耳畔。
如今,花園所在的區(qū)域分屬幾個單位,新建筑林立,人們早已不知這兒曾經(jīng)是花草繁茂、水波漣漪的美苑。當(dāng)年來家訪的老師也不禁感慨:“這兒像個公園?!?/p>
①我想把那個花園的美告訴附近工作、居住的人們,告訴年輕一代,告訴園林藝術(shù)家,告訴研究北京歷史的學(xué)者……也告訴我的孫子。
花園位于從前的景山東街,現(xiàn)在叫沙灘后街。(本文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快樂演練
1.作者為何懷想那座花園?
2.根據(jù)括號內(nèi)提示,回答問題。
(1)春夏之際,兩樹紅花盛開,似絢爛晚霞。(說說“似絢爛晚霞”的表達效果)
(2)他從米黃色的轎車上從容地走下來,神態(tài)安詳,拎著咖啡色公文包,不慌不忙穿過花園小徑,向辦公室踱去。(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句子)
3.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wù)勀銓Β龠@段文字的理解。
4.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刪去?為什么?
參考答案
1.(1)花園很美,像個公園;(2)作者在花園里見到過難忘的人;(3)花園旁的建筑里,誕生過對中國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基礎(chǔ)教育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漢字簡化方案》和《漢語拼音方案》;(4)花園有深厚的歷史積淀。(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2.(1)“似絢爛晚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海棠花的繁盛。(2)通過對葉圣陶先生的神態(tài)描寫以及“拎”“穿”“踱”的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先生的從容慈祥,讓讀者有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先生的敬佩之情。
3.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對花園建筑風(fēng)格的贊美,對在那里曾遇見的葉圣陶、吳伯簫等文學(xué)大家的敬佩懷念之情,以及表達了作者對難忘的生活場景的無比眷戀。其實作者想把花園精巧的設(shè)計、美麗的風(fēng)景、難忘的人物、溫馨的場景、厚重的文化告訴更多的人,以觸動更多人的內(nèi)心,滋養(yǎng)更多人的精神。
4.不能刪去。因為最后一段不僅補充交代了花園的位置和名稱,而且再次強調(diào)了作者對花園記憶深刻、感情深厚。
讀寫直通車
飽覽風(fēng)景,如游圖畫
通過對《懷想一座花園》的學(xué)習(xí),我們可以學(xué)習(xí)到以下幾個寫景的小竅門:
一、善抓特征
在描寫景物時,我們要學(xué)會從形狀、色彩、聲音、氣味等多個角度進行立體觀察,先對景物特點了然于胸,然后再加以描繪。比如在《懷想一座花園》中,作者為什么要懷想這座花園?這座花園有什么特征?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的:
花園里有精巧的設(shè)計,“一排高大的針葉松圍成正方形,象征大地,其中開闊的圓形綠地喻示天穹”“草地中央圓圓的水池喻指太陽。由池沼向外延伸的四條彩色石子路表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里有溫馨的場景,“雨后水池中高挺的荷葉上那骨碌碌滾動的晶瑩水珠,花園北側(cè)宏大的殿堂門口懸掛的‘大講堂藍色牌匾及殿內(nèi)的階梯教室”?;▓@里還有難忘的人物,“著名文學(xué)家、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葉圣陶先生”“作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吳伯簫”。作者緊緊抓住這些特征,將一個帶有厚重文化底蘊的花園帶給讀者,以觸動更多人的內(nèi)心,滋養(yǎng)更多人的精神。
二、注意順序
寫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或按時間順序,如從早到晚、春夏秋冬等;或按空間順序,如由近及遠、由高到低、由外到內(nèi)等。這樣既能清晰完整地再現(xiàn)景物,又能增強景物的立體感,讓人讀后如臨其境,留下清晰的印象。比如在《懷想一座花園》中,作者采用了按空間順序來描摹花園的景物?!安莸刂醒搿薄盎▓@四角”“花園東側(cè)有棟兩層的方形灰樓”“我家在花園西南方向的四合院”“花園北墻外是三眼井胡同”,文章的很多段落,都有表示空間順序的短語或句子,然后作者緊緊圍繞這個地方進行描摹,為讀者多方面、多角度地回憶了一座伴隨自己成長的花園。作者既寫出了花園的自然風(fēng)光,又道出了其蘊含的人文精神。
三、情景交融
寫景離不開抒情,在描寫景物時,我們可以直抒胸臆。比如在《懷想一座花園》中,在回憶了花園中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后,作者這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我想把那個花園的美告訴附近工作、居住的人們,告訴年輕一代,告訴園林藝術(shù)家,告訴研究北京歷史的學(xué)者……也告訴我的孫子?!?人們都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花園這樣美,作者想要告訴更多人,讓其他人也欣賞到這樣美麗的花園,表達了作者對記憶中的這座花園的喜愛之情。同時,在文中,作者也用到了間接抒情,比如“春夏之際,兩樹紅花盛開,似絢爛晚霞”這句,生動地描繪出海棠盛開的樣子,表達出作者對花園美景的喜愛。還有“每每懷想花園,那洪亮悠長的鐘聲仿佛依舊在耳畔”一句,作者通過回想鐘聲帶給“我”的聽覺感受,表達出自己對花園深切的懷念。
文題亮相
你留意過窗外的風(fēng)景嗎?它或許是車水馬龍的道路,或許是花木茂盛的園圃,或許是風(fēng)景怡人的公園……窗外的某一個場景、某一處風(fēng)景,往往能讓你觸“境”生情。那“境”那“情”,常常能夠引發(fā)你的聯(lián)想和思考。
請你以“窗外”為話題,任選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內(nèi)容健康積極;②表達真情實感;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要套寫、抄襲;⑤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寫作思路
一、確定寫作內(nèi)容
我們審題的時候要看清題目要求,題中的“你留意過窗外的風(fēng)景嗎?”“一個場景”“一處風(fēng)景”這些句子和短語,我們可以確定“窗外”是一個特定的場景,必須是從屋里看窗外,寫窗外的人、事、景。寫作時我們可以寫窗外發(fā)生的事、窗外所見的人、窗外風(fēng)景的變化,以敘事為主,來表達主題。
二、運用寫景手法
我們在觀察窗外的景觀時,一定要抓住其特征,在觀景的過程中,注意要運用多種寫作手法。比如,觀察視角,可以是俯視、仰視;感官描寫,可以是視覺、聽覺;動靜描寫,可以分別描寫,以動襯靜也可以;虛實描寫,可以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等等。這樣寫出來的窗外景物,才會更加準確、細致、生動。
三、抒發(fā)真摯感情
寫景的文章,一定程度上“拼”的是感情,就是在景物中蘊含的人物情感。在寫作時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在字里行間直接表露出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也可以運用直接抒情、議論的語句,來宣泄自己的感情;還可以通過其他人物或景物的襯托,來間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佳作工坊
窗 外
李曉琪
每扇窗外,都有獨一無二的風(fēng)景。
——題記
不經(jīng)意間,秋天來了。
端坐在書桌前,面對著“窗外”這道作文題,我不由得透過藍色的紗窗向窗外望去,欣賞正對著窗口的一棵桂花樹。
憑窗而望,這棵桂花樹高大挺拔,枝干繁茂,如同一把撐開的巨傘。每年春天,它的枝丫上都會悄無聲息地冒出嫩葉,好像嬰兒那柔嫩的手掌在風(fēng)中搖動。到了中秋節(jié)前后,它鮮亮碧綠的葉間,便藏著一些黃色的小花。那些花簇擁在一起,好似一個個小繡球,彼此挨著擠著,推著搡著,好不活潑,好不熱鬧。
“好香啊!”我不禁感嘆,然后閉上眼,任由那絲絲香甜恣意涌入鼻腔,直沁心脾,滌蕩肺腑。須臾,我慢慢睜開眼,想起爸爸的話。他說,這棵桂花樹的樹苗是一位遠房親戚贈送的,得到樹苗后,爸爸親手栽種,至今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冬去春來,夏歸秋至,在爸爸的精心呵護下,這棵桂花樹茁壯成長。
然而,桂花樹的成長并不順遂,可以說是屢遭磨難,甚至有一次它還險些“一命嗚呼”。那是三年前夏末秋初的一天夜里,緊靠院墻堆放的柴草突然著火了。好在我們發(fā)現(xiàn)及時,僅一頓飯工夫就把火撲滅了,但桂花樹的半邊樹干被燒焦了。看著它無精打采的模樣,我們一家人都以為它肯定挺不過去了,很是心疼。誰知,第二年開春時,它的嫩芽竟從枯枝下悄無聲息地鉆了出來。
看著挺拔的桂花樹,我不禁想到了爸爸。他年少時因為家貧早早輟學(xué),曾經(jīng)做過泥瓦匠,干過裝卸工,扛過水泥袋。不管生活多么艱辛,不管遭遇什么挫折,爸爸總能挺過去。雖然他看上去面容有些滄桑,但總是精神抖擻、樂觀開朗,還經(jīng)常告誡我:“做人,既要自強不息,又要與人為善,還要無愧于天地,無愧于自己?!?/p>
秋風(fēng)吹過,暗香拂面。再次凝望窗外的桂花樹,我心中陡然升起一種敬意。老樹依然蒼勁,爸爸依舊樂觀。他們,是我心中的“絕壁雙峰”。想到這里,我文思泉涌,奮筆疾書起來……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情景并茂的寫景文。作者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對桂花樹的枝干、樹葉、花朵等進行描寫,既有總體勾勒,又有具體描述。在寫花時,既有對花形的描摹,又有對花色的描繪,還有對花香的渲染,條理清晰,秩序井然。同時,作者敘寫桂花樹被火燒卻獲得新生的往事,有力地突出了桂花樹頑強的生命力,為下文的聯(lián)想和升華作出了鋪墊,又通過描寫桂花樹來贊美爸爸,情感真摯,立意高遠。
責(zé)編: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