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敏南
1944 年4 月,承德水泉溝一個向陽的山坡上又添了一座新墳,墳前的墓碑上寫著“宋德之墓”。其實,這里埋葬的是遼寧人民的優(yōu)秀兒女——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冀東軍分區(qū)政治部聯(lián)絡科科長姚鐵民。他犧牲前告訴兒子:“我死后不要把尸體運回老家,我要親眼看看這里最終會變成個什么樣子……”
姚鐵民,原名姚廣凱,化名宋德,1898 年出生于遼寧省海城縣奪望臺村的一個長工家庭。早年曾參加東北軍,親見國民政府毫無抗日之念,遂毅然離開東北軍到平津一帶尋求抗日救國之路。
1937 年,姚鐵民在中共冀東黨組織活動的重點區(qū)域——河北省遷安縣灑河橋烈馬峪一帶積極投身愛國群眾的抗日救亡運動,因參加北平愛國人士的請愿活動而被捕,被投入北平第二監(jiān)獄。不久,平型關大捷的喜訊傳到了北平第二監(jiān)獄,難友們受到極大鼓舞,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獄中三四百人組織暴動,成功越獄,姚鐵民跟隨暴動隊伍一起投奔了平西抗日根據地。1938 年春,姚鐵民被編入八路軍第四縱隊第三十一大隊第一營第十一連第一排,任排長。
1938 年4 月,姚鐵民隨部隊開赴冀東,以配合中共冀東黨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大暴動。他們一路打南口,經懷來,過昌平,克密云,下平谷,直抵長城以北的偽滿熱河省興隆縣城。6 月18日,第四縱隊包圍了興隆縣城,姚鐵民帶領全排戰(zhàn)士,好似一把匕首,直插敵人的心臟——偽縣政府。戰(zhàn)斗勝利后,為保存有生力量,支援冀東大暴動,第四縱隊撤出興隆縣,而姚鐵民所在的部隊則留在興隆縣半壁山一帶活動。9 月,敵人加緊“掃蕩”,部隊減員嚴重,人數最少時,只剩27 人。部隊的人員雖然減少了,卻更加精悍了。他們依靠當地群眾的支持和幫助,經常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后來,第三十一大隊黨總支書記包森到此,組成了“包森支隊”,這28 人便成為蜚聲長城內外、被當地百姓稱為“二十八宿”的傳奇隊伍?!岸怂蕖倍啻我陨賱俣?,重創(chuàng)日本侵略者,令敵人聞風喪膽。
隨著抗日斗爭形勢的不斷發(fā)展,姚鐵民被支隊長包森抽到支隊部協(xié)助工作,從此大家都稱他為“姚副官”。不久后,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0 年元旦,中共冀東區(qū)黨委在遵化縣葛老灣召開會議,決定建立地方抗日政權,創(chuàng)建小塊根據地。3 月,姚鐵民被任命為遷(安)遵(化)興(隆)聯(lián)合縣縣長。初期的縣政府工作人員只有3 個人,縣政府地址不定,縣長走到哪里,縣政府駐地就安在哪里。姚鐵民不畏困難,常年走村串戶,艱苦細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遷、遵、興地區(qū)很快建立起13 個行政區(qū),下轄200多個自然村。
姚鐵民雖然是舊軍人出身,但他家境貧寒,當過長工,能體恤民眾疾苦,而且衣著樸素,說話和氣,平易近人,又經常背著褡褳或糞簍活動于長城內外,所以人們稱他是“花子”縣長。姚鐵民無論走到哪兒,進門不是掃院子、擔水,就是墊圈、起糞,很快就與群眾建立起魚水般的情誼。一天,姚鐵民住在遵化縣般若院村徐德奎家里,遇“掃蕩”敵人前來盤查,徐妻急中生智,趕忙走上前說:“這是我的娘家爹,看我來了?!睌橙藛杹韱柸?,沒發(fā)現破綻,便走了。
當時,因為敵人的“三光”政策,群眾生活極為困難,不得不用老倭瓜或紅薯菜粥來“招待”這位縣長。每當這時,姚鐵民總是笑呵呵地說:“這也很好吃嘛!吃大米、白面的日子會有的,把小日本趕跑了就會過上好日子了!”他成天東奔西走,為抗日工作忙碌,經常忍饑挨餓,風餐露宿。每當群眾遇到困難時,總會發(fā)現他的身影。有一次,遵化縣般若院村群眾的房屋被敵人燒光,群眾流離失所,正當男女老幼啼饑號寒的時候,姚鐵民火速趕來,立即召開了群眾大會,安撫大家不要發(fā)愁,要鼓足勇氣,樹立信心?!皵橙藷瞬莘?,咱們蓋瓦房;燒了楊木的,咱們換松木的……”他的一番話說得大家破涕為笑。會后,姚鐵民與村干部共同商議生產自救的辦法。沒過幾天,全縣各區(qū)大車小輛地把糧食、木料送到了般若院,還來了很多幫忙的人,100 多戶人家很快就建起了新房。
1940 年7 月25 日,姚鐵民被調到冀東軍分區(qū)政治部任聯(lián)絡科科長,從此,他集中精力投入到瓦解敵人、擴大抗日武裝的斗爭中去。
一天,姚鐵民帶著警衛(wèi)員在遷安縣烈馬峪與灑河橋據點內的十幾個特務見了面。特務們腰別手槍、心懷鬼胎,虎視眈眈而又謹小慎微地觀察姚鐵民的一舉一動。姚鐵民從容自若地讓警衛(wèi)員給他們一個個倒上茶水,點著了煙,然后像拉家常一樣同他們談開了。姚鐵民語重心長地給他們上了一堂政治課,在講到“你們幫助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人,難道沒有一點中國人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祖宗嗎”時,有的人羞愧地落下了眼淚。姚鐵民最后說:“我相信你們中絕大多數是不會死心塌地為日本人賣命的,你們是不會忘記自己還是個中國人的?!币粋€姓張的小頭目說:“我們對中國人有愧呀,姚縣長,以后有用著哥們兒的地方,您盡管吩咐,只要能辦到的絕不含糊!”從此以后,灑河橋的特務活動收斂多了。第二次與這些特務見面時,這些人還給姚鐵民帶來了幾支大槍和一些子彈。不久,姚鐵民又到遷安縣的大河山召集一些農戶開“起槍”(動員有錢人家出錢買槍)會議,因漢奸告密,灑河橋據點出動一隊偽軍前來抓捕。偽軍大隊離他們尚有二三里遠的時候,那個姓張的特務小頭目提前趕來通報,姚鐵民迅速結束會議,立即轉移,結果使幾十個偽軍撲了個空。還有一些敵偽人員在姚鐵民的感召下棄惡從善,在敵人內部從事抗日工作,掩護營救抗日被俘人員,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43 年2 月,姚鐵民為掩護戰(zhàn)友轉移不幸被捕。任憑敵人嚴刑拷打、刑訊逼供,他就是閉口不說一句話。1944 年4 月30 日,姚鐵民在獄中犧牲,時年46 歲。1962 年,姚鐵民的遺骨從承德被遷葬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人民沒有忘記這位叱咤風云、渾身是膽的抗日英雄,他的光輝業(yè)績和革命精神永遠激勵后人不斷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