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芳 陳方紅 馮婭琴 黃品同*
2013 年, 美國放射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發(fā)布了第5 版乳腺超聲影像學報告及數據系統(tǒng)(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for ultrasonography,BI-RADS)[1]。其中常規(guī)超聲BI-RADS 4 類乳腺病變理論上的惡性風險為2%~95%[2],在超聲表現上良惡性病變較多重疊,造成部分早期乳腺癌的漏診,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因此明確診斷常需穿刺活檢。自動乳腺全容積成像(automated whole breast ultrasound,ABUS)采用凹面弧形探頭,視野更廣,覆蓋更全,同時具有多平面圖像重建、標準化儲存圖像、無操作者依賴等優(yōu)點,可以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3]。本研究探討ABUS 對常規(guī)超聲BI-RADS 4 類乳腺病變再次分級的診斷價值。
1.1 患者資料 選擇2020 年11 月至2021 年7 月麗水市中心醫(yī)院經手術病理證實的乳腺病變患者203 例(203 個病灶)?;颊呔鶠榕裕挲g23~81(48.1±9.7)歲。納入標準:①行常規(guī)超聲診斷為常規(guī)超聲 BI-RADS 4 類乳腺病變的患者;②行ABUS 掃查,且取得病理診斷結果。排除標準:①因外院穿刺活檢或治療無法進行合理影像評價或資料不全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本研究經麗水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及方法 (1)常規(guī)超聲檢查:采用日立HI VISION Preirus 彩超儀,5~13 MHz 線陣探頭行扇形手動掃查;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雙手舉過頭頂,充分暴露檢查部位,全面檢查乳房各個象限、乳暈區(qū)、腋窩區(qū),觀察病灶位置、大小、形狀、邊緣、內部回聲和后方回聲,病灶內和病灶周圍血流信號。(2)ABUS 檢查:采用GE Invenia ABUS 自動乳腺容積超聲檢查系統(tǒng),分別對患者雙側乳腺進行正中位、外側位、內側位掃查,所有切面都包含乳頭作為參考點,以便后期處理重建。掃描采集時間為1 min/次,每側掃描3 次,雙側乳房檢查總共約6 min。檢查結束后數據上傳至ABUS 系統(tǒng)工作站進行分析,系統(tǒng)自動生成橫切面、矢狀面及冠狀面的三維重建圖像,重點觀察病灶形狀、邊界、邊緣、有無微鈣化及匯聚征、蟲噬征等。
1.3 觀察指標 所有乳腺病灶均采用第5 版ACR BIRADS-US 分類標準[1]進行分類,包括:(1)形態(tài)不規(guī)則;(2)與皮膚不平行或高>寬;(3)邊界不清楚(模糊、微小分葉、呈角狀和毛刺狀);(4)強回聲暈;(5)兩側邊緣不銳利或不規(guī)整的后方聲影;(6)周圍組織改變,如Cooper 氏韌帶變直和增厚,正常結構分層中斷或消失,皮膚增厚和凹陷;(7)微鈣化(<0.5 mm);(8)內部有豐富血流(高阻,流速>20 cm/s)。若無其中任意一項者分級為3 類,凡滿足8 項中的1 項則為4A,2項則為4B,3 項則為4C,>3 項以上則為5 類[4]。在常規(guī)二維超聲BI-RADS-US 分類基礎上,再次根據ABUS的超聲惡性征象[5]進行分類,包括:①形狀不規(guī)則或邊界模糊;②邊緣不光整;③微鈣化;④冠狀面匯聚征或蟲噬征,若無其中任意一項者分級為3 類;滿足一項,則分級4A 類,滿足兩項,則分級4B 類,滿足3 項,則分級為4C 類,滿足4 項,則分級為5 類。由2 名有>5 年經驗超聲醫(yī)師分別完成分類診斷,結果有分歧時,經商議決定診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分析,定量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定性數據用絕對數字和百分比表示。根據第五版BI-RADS 分類標準[1],假設4A與4B 之間為良惡性分類的診斷分界點值,即分類≤4A類為良性可能,分類≥4B 類為惡性可能。以術后組織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計算不同方法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不同方法的AUC 值采用Z檢驗比較,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病理結果 良性病灶115 個,包括:纖維腺瘤及腺病60 個,導管內乳頭狀瘤40 個,乳腺炎9 個,良性葉狀腫瘤3 個,不典型增生3 個。惡性病灶88 個,包括:浸潤性導管癌59 個,導管原位癌17 個,黏液腺癌4 個,浸潤性小葉癌3 個,包裹性乳頭狀癌、原位實性乳頭狀癌、低分化腺癌、鱗狀細胞癌及髓系肉瘤各1 個。
2.2 常規(guī)超聲BI-RADS 分類對乳腺惡性病灶診斷符合率分別為4A 類19.2%,4B 類69.2%;4C 類95.7%。BIRADS 分類重新調整后:3 類27 個、4A 類93 個、4B類14 個、4C 類39 個、5 類30 個(見表1)。診斷符合率分別為4A 類10.7%;4B 類78.6%;4C 類94.9%;5類100%。ABUS 準確判斷惡性病變78 個(見圖1),良性腫塊110 個,假陽性10 個,假陰性5 個(見圖2)。重新調整后BI-RADS 分類的ROC 曲線下面積由原來的0.814上升至0.921,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Z=2.660,P<0.005)(見圖3)。
圖1 A. 常規(guī)超聲BI-RADS 4A類腫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B. ABUS BI-RADS滿足3個惡性征象(形狀不規(guī)則、邊緣不光整;冠狀面匯聚征)(見紅虛線圈),升級為4C類,術后病理為浸潤性導管癌
圖2 A. 常規(guī)超聲BI-RADS 4A類腫塊(邊界模糊);B. ABUS BI-RADS滿足1個征象(邊界模糊)(見紅虛線圈);維持4A類,術后病理為原位實性乳頭狀癌
圖3 兩種方法ROC曲線
表1 203個乳腺腫塊兩種BI-RADS分類比較(n)
2.3 ABUS BI-RADS 分類對乳腺惡性腫瘤的診斷效能高于常規(guī)超聲BI-RADS-US 分類,診斷敏感度分別為71.6%、88.6%、特異度分別為91.3%、95.7%、準確率分別為82.7%、92.6%、陽性預測值分別為86.3%、94.0%、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0.8%、91.7%(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診斷乳腺良惡性腫塊診斷效能
2013 年,ACR 發(fā)布了第5 版乳腺超聲成像報告與數據系統(tǒng)(BI-RADS)[1],其中,常規(guī)超聲BI-RADS 4 類乳腺病變可能性為2%~95%,其包括三種亞型,即4A:2%~10%的惡性風險,病理結果常為良性;4B:10%~50%的惡性風險;4C:50%~95%惡性風險[2],明確診斷難度大,可能會導致一些早期乳腺癌漏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在臨床工作中,常規(guī)超聲診斷為常規(guī)超聲BI-RADS 4 類患者進一步診療方案常為接受穿刺活檢或手術治療,雖然穿刺活檢具有微創(chuàng)、快速、并發(fā)癥少、患者痛苦少等諸多優(yōu)點,但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且作為一種侵入性方法,有針道轉移,或癌細胞擴散的風險。因此,如何提高超聲對乳腺病變的診斷效能,減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檢已成為研究熱點。
乳腺超聲檢查對于診斷乳腺癌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tǒng)超聲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觀察者依賴性和主觀選擇截圖,且由于操作者技能和操作的可變性而缺乏標準化[6]。乳腺ABUS 具有標準化的操作流程,由技師完成掃查,不依賴醫(yī)師的操作手法。同時,三維容積數據可以提供病灶與乳頭、皮膚距離,使得病灶在整個乳腺內的定位更加準確、立體,有助于進一步治療[7]。乳腺ABUS 所獲取的影像資料覆蓋整個乳腺,尤其對于大的病灶,更易觀察其形態(tài)、邊界及與周邊組織的關系。常規(guī)超聲圖像常會出現病灶側方回聲失落或者后方回聲衰減現象,而乳腺ABUS 可以多平面重建病灶圖像,避免常規(guī)超聲不能提供完整的病灶邊界信息的問題,還可以提供冠狀面上匯聚征、蟲噬征等征象性表現[8]。而這些征象性的冠狀面信息與乳腺病變良惡性有關,匯聚征是指冠狀面上病灶周圍的中、高回聲帶,這已被證明是乳腺癌的征象性表現之一,與其病理類型密切相關[9]。有研究認為ABUS 的匯聚征更常出現在低度惡性的浸潤性導管癌中,且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的表達及病灶的大小有一定相關性[10]。本研究中,86 例腫塊在ABUS 冠狀面上顯示匯聚征,65 例為乳腺導管癌,其中包括10 例導管原位癌,11 例Ⅰ級浸潤性導管癌,38例Ⅱ級浸潤性導管癌以及6 例Ⅱ~Ⅲ級浸潤性導管癌,這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有2 例乳腺腺病也在ABUS 冠狀面上出現匯聚征,表明在乳腺良性病灶中也有可能出現,這可能與乳腺小葉間纖維增生并膠原化有關[11]。
常規(guī)超聲BI-RADS 分類對203 個病灶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71.6%、91.3%、82.7%、86.3%、80.8%,而本研究采用ABUS 調整分級后,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8.6%、95.7%、92.6%、94.0%、91.7%,相比常規(guī)超聲,ABUS 提高對乳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效能,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ABUS BIRADS 分類更適合應用于乳腺惡性腫瘤的早期發(fā)現和診治。ABUS BI-RADS 分類將27 個常規(guī)超聲BI-RADS 4 類病灶降至3 級,病理結果均為良性,可行短期隨訪,30 個惡性病灶升為5 類,更加明確腫塊診斷,減少部分不必要的穿刺活檢。
依據ABUS 惡性特征對常規(guī)超聲BI-RADS 4 類病灶再次分級,既可降低BI-RADS 4 類病灶穿刺活檢風險,又可提高該類病變中惡性病灶診斷準確率。但當兩者同時提示良性而造成的誤診病例,更加值得我們注意。本研究中,有6 例導管內乳頭狀癌被判為常規(guī)超聲BI-RADS 4A 類,而ABUS 分類未進行升級,這是由于ABUS 對于腫塊或結節(jié)型表現的導管內乳頭狀癌優(yōu)勢更明顯[12]。而這6 例導管內乳頭狀癌表現為非腫塊型病灶,且無明顯導管擴張,因而誤診。而1 例原位實性乳頭狀癌僅表現為邊界模糊,故行ABUS 檢查后分級仍維持4A 類。
本研究中共有5 個病理結果為良性乳腺病灶被誤診,包括乳腺腺病2 例、導管內乳頭狀瘤、良性葉狀腫瘤和慢性肉芽腫性乳腺炎各1 例。2 例病理結果為乳腺腺病的病灶升級為4B 和4C 類,這可能是由于部分乳腺腺病的腺體、增生的小葉以及擠壓的腺泡細胞排列紊亂,難以識別,在ABUS 上可表現出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邊界模糊,或在冠狀面上呈匯聚征,這與部分非腫塊型乳腺癌的ABUS 表現相似[13]。1 例良性葉狀腫瘤在出現蟲噬征,這可能是膨脹生長為主的腫塊靠近皮下并突出到脂肪層,而脂肪層中不存在小葉和導管,因此腫塊邊緣形成蟲噬樣表現。1 例慢性肉芽腫性乳腺炎表現為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邊界模糊,調整后升級為4B 類,誤診原因可能是慢性肉芽腫性乳腺炎缺乏炎癥典型的臨床表現,且醫(yī)師對該疾病認識不足。203 個病灶中,有14 個為囊實性腫瘤,包括4 例惡性病灶,10例良性病灶,其中1 例包裹性乳頭狀癌由于液體和囊壁的存在,形態(tài)規(guī)則,邊界清楚,無匯聚征及蟲噬征,不符合ABUS 惡性征象因而被誤診。
綜上所述,根據ABUS 對常規(guī)超聲 BI-RADS 4 類乳腺病變進行再次分級,不僅可以提高乳腺惡性病變的診斷準確率,且可以減少部分常規(guī)超聲 BI-RADS 4 類乳腺病變不必要的穿刺活檢,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