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潔瓊 夏凡
電影復映,顧名思義是指對已經上映過的電影進行重新放映。電影復映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在電影節(jié)或藝術展映活動中對一些修復老片進行重映以致敬經典。二是以獲取商業(yè)票房為目的,對電影進行技術修復、3D轉制、情節(jié)調整、再度剪輯與配樂等加工,在院線重新上映。本文所述的重映好萊塢電影主要指在中國內地院線公開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含合拍片),其中也包含兩類,一類是在中國內地進行過首次放映的影片,如《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另一類是在中國內地并未進行過首映,但由于其經典性,經過修復、3D轉制或者重新剪輯、配音,在中國內地首次上映的影片,如《侏羅紀公園》《冰川時代2》等。
2012年,3D版《泰坦尼克號》拉開了好萊塢電影內地復映的序幕,截至2023年5月,在中國內地復映的好萊塢電影有22部(如表1所示)。2012-2014年共有8部電影在中國內地復映,其中好萊塢電影占4部。2015-2019年,中國內地共有71部電影進行了復映,好萊塢電影為0。2020-2023年,中國內地共有181部電影復映,好萊塢電影為19部(《阿凡達》復映兩次,實際為18部)。從數量上看,在中國內地復映的好萊塢電影遠遠低于中國內地和香港影片。從時間上來看,分為兩個明顯的階段(如圖1所示):2012-2014年復映的4部好萊塢電影是在全球電影由2D向3D“視覺重建”的美學浪潮中借勢打造的產物,無論從制作方向還是宣傳策略,抑或對中國電影市場乃至學術研究領域,都具有明顯的技術主導特征。而2020-2022年好萊塢電影的復映是在疫情背景下,在電影市場面臨供給不足、產業(yè)受挫情況下,全社會情緒低落,國人急需在情感上給予撫慰的情況下出現,具有市場補給、經典懷舊等多重意義。
一、技術革新與視覺重建(2012-2014)
2009年12月18日,《阿凡達》全球首映,在短短的20天內創(chuàng)造了18.43億美元的票房,成為全球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①緊接著2010年1月4日,《阿凡達》登陸中國內地院線,狂攬2.026億美元票房,成為繼《泰坦尼克號》后又一部現象級電影。一時間,3D電影蜂擁而出。2011年全球58部票房過億的影片中,22部為3D電影。②作為一種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電影體驗的新技術,拍攝3D電影耗資大、技術掌握難度大、設備也容易出問題,制作一部合格的3D電影絕非易事。但市場不等人,中國立體銀幕數量的大幅增加急需更多3D電影。2010年初,我國共有4723張銀幕,3D數字銀幕約400張,用于商業(yè)放映的IMAX銀幕只有11張,到了2013年,3D銀幕數達到了11854塊,全國三千多家影院均可放映3D電影,躍居全球首位。③中國電影放映市場的急速擴張對3D的需求與缺口相當大。相比之下,由2D轉制3D成本較低,周期較短,因此成為制片方比較省錢和省力的獲利路徑,由此導致大量3D轉制電影蜂擁出現。在2012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數據中,10部過億的3D電影中,60%為后期轉制。④
3D電影作為一種新技術,技術標準和市場標準均未確立⑤,為了能夠搶先上映,并不具備成熟的3D技術的電影也打出3D電影的旗號上映,一時出現了大量的粗制濫造之作。面對混亂的3D電影市場,這一時期復映的4部好萊塢電影都顯示出水準和誠意,成為引領性和示范性的作品,體現了由2D向3D的轉制帶來了電影美學的革命,也體現了復映好萊塢電影與其他復映電影不同的實踐路徑。2012-2014年,中國內地市場共復映8部影片(表2)。復映好萊塢電影全部是3D轉制電影,其中《泰坦尼克號》《侏羅紀公園》以公映15周年和20周年紀念為由隆重推出復映3D版。四部復映國產電影除《大鬧天宮》是3D重制,將1961年、1964年上下集110分鐘合并剪輯為88分鐘進行重新配音外,其他三部復映港片與原片改動不大。如果國產復映電影主打“懷舊”牌,那么好萊塢復映電影則以經典為載體,重點突出技術革新。
從8部復映電影的市場表現來看(如圖2所示),3部復映好萊塢電影票房過億元,《泰坦尼克號》更是以9.46億元遙遙領先,《大鬧天宮》和《冰川時代2》2部3D動畫電影市場表現也不俗。排名前5的均為3D電影。
3D所引發(fā)的變革被認為是電影藝術的第四次技術革命。3D電影從故事題材到鏡頭語言再到電影接受都與2D電影不同,開啟了一種3D電影新美學:深度美學。因此,在電影發(fā)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義。①在此之前,觀眾與銀幕之間是“觀看”與“被看”的關系,3D電影通過左右視差原理,打破了銀幕與觀眾的界限,使觀眾“沉浸”在電影空間中,由“奇異空間向沉浸空間轉變”,觀眾由“觀看者”向“體驗者”轉變;其次,“2D電影的立體空間是在二維平面上展開,是靠面積來表意,人物在空間中占據面積越大,強度也越大,但3D電影拍攝于三維的現場,不是靠面積,而是靠距離來增加影像的強度和效能。”[1]3D電影依靠的是大場面大制作,突出沉浸感和震撼效果,因此對于科幻、冒險、災難、動畫等題材的駕馭有較大優(yōu)勢,這一階段復映的4部好萊塢電影都具有明顯感官刺激的特點。《2012》3D版本的中國市場發(fā)行方中影集團總工程師陳飛認為,從2D向3D的過程是一個“視覺重建”的過程?!?012》3D電影讓觀眾親自“沉浸”在橋梁倒塌、火山爆發(fā)、地球毀滅的現場,具身“體驗”地球末日的震撼場面,這遠非一般意義上的2D電影可比。②
3D轉制費用主要在特效方面耗資巨大,基本相當于重新制作了一部影片,因此選用具有話題效應的經典大片進行3D轉制也是市場的考量。《2012》3D轉制匯集了多個國家共460人的優(yōu)秀后期團隊參與其中,共涉及超過1400個特效場景③;詹姆斯·卡梅隆借《阿凡達》引發(fā)的3D狂潮,借勢對《泰坦尼克號》進行3D轉制,影片花費兩年多時間,動用300多位工作人員,斥資1800萬美元;3D版的《侏羅紀公園》使用《泰坦尼克號》3D團隊花巨資逐幀進行修復重制。后兩部都以周年紀念的方式推廣重映3D版,既可以賺取票房,又能把新一代觀眾拉進電影院,同時還可以為新片或續(xù)集鋪路,一舉多得。據貓眼票房專業(yè)版統計,《泰坦尼克號》3D重映獲得9.46億元票房收入,位列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2名,是內地電影史進口愛情片觀影人次冠軍,內地電影史進口愛情片票房榜第1名?!顿_紀公園》最終斬獲3.49億元票房,為2013年驚悚片內地票房第2名。動畫片《冰川時代2》由黃磊、黃多多父女配音,獲得4417萬元的票房收入,為2014年進口家庭片內地票房榜第1名。④總體上看,在3D狂潮的席卷下,這4部3D轉制的好萊塢重映電影表現出比較大的誠意,取得了較為不俗的票房成績,體現了好萊塢電影的技術水平和工業(yè)水平,也突出體現著這一時期“視覺重建”的電影美學。其復映對于國內3D電影的制作和轉制起到了示范作用。
從2015-2019年,中國內地復映市場出現了高峰,復映影片多達71部①,但質量參差不齊。為了規(guī)范電影重映市場,國家電影局于2018年出臺《國家電影復映暫行規(guī)定》。在這個復映的小高潮中,好萊塢電影處于缺席狀態(tài)。在首輪市場,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7》《速度與激情8》《復仇者聯盟2》《復仇者聯盟3》《復仇者聯盟4》《侏羅紀世界》《碟中諜5》《瘋狂動物城》《美國隊長》《變形金剛5》等穩(wěn)居中國電影票房前十②,可以看出,好萊塢電影并未把復映視為中國撈金的主要手段。
二、市場補給與經典懷舊(2020-2022)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球電影市場帶來沖擊。2020年北美電影票房收入為20.86億美元,同比2019年下跌81.6%,全球電影市場跌幅最小的是日本,也有45.6%。[2]受疫情影響,中國內地總票房為203億元人民幣,同比2019年下跌68.3%。疫情給中國電影產業(yè)從上游到下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電影市場出現新片定檔困難、內容供給不足的狀態(tài)。在面對影院大范圍停工,影片排期不確定,反復撤檔的情況下,復映電影無疑承擔起一定的救市功能。在復映形式上出現了經典影片集中復映、有計劃復映、多次復映的趨勢。僅2020-2021年間,復映影片多達186部。2020-2022年(圖3),這一時期復映的外國電影有20多部,其中好萊塢電影有19部,占據引進片的絕對比例。票房過億元的影片有3部,均為好萊塢電影,觀影人次上千萬元的有9部其中(7部為好萊塢電影)。從觀影人次上看,復映好萊塢電影在百萬人次以上的有6部。國產復映電影中,只有《哪吒之魔童降世》(100萬觀影人次,復映票房2200.1萬元)、《天書奇譚4K紀念版》(75.7萬觀影人次,票房2781.9萬元)復映達到了較好的成績。在影院限座、排期受限、多媒體平臺分流的情況下,復映好萊塢電影依然顯示出較強的商業(yè)號召力,有效補給了疫情下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
好萊塢電影復映類型上看,主要包含以下幾類:第一類是經典大片,如《阿凡達》《指環(huán)王三部曲》《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這類影片往往是全球現象級影片,有超級IP支撐,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首次放映引起過轟動效應,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已經經典化。復映的《阿凡達》《指環(huán)王三部曲》《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進行了4K重制,普遍評分都在9分以上,在引發(fā)懷舊熱潮的同時又令觀眾產生新的體驗。同時,這類經典能夠成功造就“新觀眾”,不斷促進觀眾迭代。據貓眼專業(yè)版受眾畫像顯示(如圖4所示),《阿凡達》的觀眾中,20歲以下的青少年占比較少,其余年齡段分布均勻,尤其是40歲以上觀眾占比達到16.5%,高于其他電影,說明影片能夠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觀看。諾蘭執(zhí)導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兩部影片30歲以上觀眾占比較少,但24歲以下觀眾占比超過50%,尤其是20歲以下青少年占比高,可以看出諾蘭影片對青少年觀眾的迭代影響。從受眾年齡占比圖中可以發(fā)現,迭代觀眾培養(yǎng)較為成功的電影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該片距離首映已經過去20年,如今,20歲以下觀眾占比依然高達33.2%,說明該IP強大的新生代觀眾培養(yǎng)能力?!肮げㄌ亍毕盗袌D書引進中國20多年,培養(yǎng)了大批的讀者,改編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2年在中國內地上映引起轟動。2020年經過4K修復并進行3D轉制,不僅能讓那些已經長大的哈迷重溫“魔法世界”,而且能夠重新造就新一代哈迷,其經典性在不斷地電影復映中加以鞏固?!吨腑h(huán)王》系列電影的受眾主要集中在20-30歲之間。從受眾性別上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男性觀眾為22.4%,《盜夢空間》為37.4%,其余幾部男女比例接近50%??梢钥闯?,超級大片的復映依然是這一階段好萊塢復映電影的首選。
第二類是溫情治愈電影,如《瘋狂動物城》《尋夢環(huán)游記》《超能陸戰(zhàn)隊》《當幸福來敲門》《一條狗的使命》《雪人奇緣》等;從想看用戶畫像中可以看出(圖5),這類電影女性觀眾占比高,占70%左右,《當幸福來敲門》主要講述的父子情,因此男性觀眾較多,占比接近40%。這類電影也被稱之為“合家歡”電影,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觀眾觀看,從觀眾的年齡占比看,除《一條狗的使命》觀眾主要集中在20-30歲外,其他影片年齡覆蓋較為均勻,青少年占比在15%以上。
新冠疫情不僅給社會經濟造成較大的影響,也深刻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由于自由活動受限,人們情緒波動較大,容易處于焦慮、恐懼、憂慮的負面精神狀態(tài)中。溫情治愈電影可以起到溫暖人心的作用,從情感上引起人們的共鳴,鼓勵人們互幫互助,共克時艱?!秾舡h(huán)游記》《當幸福來敲門》《一條狗的使命》系列、《何以為家》等片圍繞“家”來敘事,強調珍惜家人,珍惜當下;《瘋狂動物城》《超能陸戰(zhàn)隊》等片在輕松的氛圍中突出保護家園的主題。合拍片《雪人奇緣》注入中國元素,講述幾個小伙伴橫穿祖國3000公里,護送雪人回珠穆朗瑪峰的故事。這些影片雖然故事不同,但透過其表層,可以看到其普遍的具有永恒意義的情感結構。除好萊塢電影外,疫情期間引進的外國電影還有《天堂電影院》《入殮師》《美麗人生》《情書》《放牛班的春天》等,這些影片均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它們有的討論生死,有的對過去充滿溫情的回憶,有的展現在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下的人性,這些經典影片所蘊含的普遍的精神內核已經遠遠超越了電影的空間,在一次又一次的復映中凝結成人們的共同記憶,鼓勵著人們度過難關。
第三類是經典性不足或者未來得及進行充分的首輪放映即慘遭疫情危機的影片,如《綠皮書》《滅絕》《鯊海逃生》《巨齒鯊》等?!稖缃^》《綠皮書》觀影人次只有一千多人次?!毒G皮書》2019年3月在中國內地首輪放映獲得4.32億元的票房,作為傳記片來講,這一成績已經表現不俗,2023年3月進行復映排片,正是新冠疫情集中爆發(fā)的時期,這樣的成績完全在意料之中?!稖缃^》首輪排片是2020年1月18日,上映不到一周,全國進入疫情防控狀態(tài)?!鄂徍L由繁取稖缃^》早排片一周,獲得4752.5萬元的首輪票房成績,后面同樣遭遇新冠疫情的打擊。《巨齒鯊》2018年在國內首輪上映獲得9.82億元的票房,2020年8月復映獲得194.6萬元的票房。以上影片復映周期短,未形成經典效應,再加之疫情沖擊,導致票房不佳。不過,在疫情寒冬中,票房并不是電影市場唯一考慮的因素。在復映的絕大多數電影中,距離首映周期未超過兩年,票房未過百萬者比比皆是,國產電影《我和我的家鄉(xiāng)》經過兩次復映,復映票房僅有12.3萬元,2021年9月上映的國產大片《長津湖》在2022年7月的復映中,僅獲得27.9萬元的票房。這一時期無論國產電影還是引進電影,其復映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面對無片可放的慘狀下對市場的補給作用。
總之,疫情期間好萊塢電影的復映整體上票房高于其他復映影片,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依然是那些經典大片和溫馨治愈類電影。
三、好萊塢復映電影的發(fā)展趨勢
2022年12月7日,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12月12日,全球影史票房冠軍、現象級史詩巨制《阿凡達》復映,為新片《阿凡達·水之道》的上映預熱,成為疫情后好萊塢電影內地市場復映的首部影片。2023年4月,《泰坦尼克號》以25周年慶典再次復映,獲得5919.7萬元的票房收入,成績不俗。兩部影片是否能夠引發(fā)新一輪的復映熱潮尚未可知,中國內地復映電影市場在國家政策的規(guī)范下,漸趨理性。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好萊塢電影的復映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yè)經驗,對未來電影復映具有借鑒的意義。
(一)“經典+技術”是復映電影的主要方式
從2012年至今,好萊塢復映電影在中國內地市場走過了十個年頭,縱觀這十年的發(fā)展發(fā)現,經典是取得票房的基本條件,而技術的加持強化了影片的經典地位,又在美學意義上不斷為經典賦予新內容?!敖浀?技術”使好萊塢復映電影常映常新,始終雄踞票房榜前列,是成功的好萊塢復映電影的基本配置。如《阿凡達》2010年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代表著當時全球電影技術的最高水平,許多中國人通過觀看《阿凡達》第一次體驗到3D電影的視聽震撼魅力,在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2022年12月,《阿凡達》4K高幀率重制CINITY版在國內復映,這是《阿凡達》第二次復映,也是疫情后國內首部復映的好萊塢電影。再如《泰坦尼克號》1998年在中國內地首映,持續(xù)上映54周,引發(fā)了觀影熱潮。由于當時國內銀幕量少,依然有很多觀眾沒有機會走進電影院。2012年復映了3D轉制,3D轉制工程量巨大,堪比重新制作了一部電影,3D版也賦予了影片全新的視覺體驗,在IP強有力的影響下,又重新培養(yǎng)了一代觀眾。2023年,《泰坦尼克號》的經典地位已經鞏固,隨著互聯網的傳播,去影院觀看《泰坦尼克號》成為一種打卡經典的“儀式”?!敖浀?技術”的路徑使得影片始終具有話題性,不斷培養(yǎng)著新的觀眾,也吸引著老的觀眾。事實上,復映電影針對的觀眾也是多樣的,第一種是看過首輪放映,出于懷舊意愿重新走進影院重溫經典;第二種是未在影院看過首輪放映,但在其他媒介中觀看過,如通過DVD、電視、優(yōu)酷、騰訊等平臺觀看過影片,了解故事情節(jié),重新走進影院體驗大銀幕帶來的視覺震撼;第三類是未在任何平臺通過任何方式觀看過,在觀眾口碑、電影營銷等方式的影響下走進影院的觀眾。前兩類觀眾以懷舊情感和體驗視覺震撼為主,后一類觀眾則在經典和口碑的號召下,擴大了影片的粉絲群。根據燈塔專業(yè)版顯示(圖6),復映《泰坦尼克號》“想看”觀眾年齡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這能夠說明口碑、營銷對新生代觀眾觀影趣味的影響。而在燈塔專業(yè)版播放量最高(75萬)的一個宣傳視頻的播放量來看,30歲以上觀眾占一半比例,這類觀眾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熟悉影片情節(jié),觀看影片宣傳視頻的目的不外乎想了解修復電影對原片的改動或者通過碎片化的方式重溫經典,而這些人中的相當一部分卻未必走進影院。這說明在技術的賦能下,經典不斷培養(yǎng)著全年齡段的人成為其目標受眾?!敖浀?技術”的復映方式在滿足著人們懷舊情緒的同時,又以新技術吸引著新觀眾,使電影一直處于“在場”狀態(tài),持續(xù)延續(xù)著其經典地位。
(二)“中心+多元”拓展聯動營銷
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好萊塢復映電影已經摸索出較為成功的聯動營銷策略,概括為“中心+多元”模式。這一模式包含兩個主要的方面,一是通過復映影片來推廣新片;二是以電影為中心,借助互聯網進行話題營銷,形成新老聯動、線上線下聯動的效果。
電影產業(yè)從制作到放映都具有“中心化”的特點[3],在復映的好萊塢大片,基本都是重量級的頭部電影,在全球首輪放映中即斬獲了較高的票房,因此具有經典性與話題性。圍繞復映電影展開各種宣傳、討論,如揭秘幕后制作、發(fā)布幕后花絮等,增加話題的熱度,然后趁勢對新片進行宣傳。因此,復映不是目的,新片或續(xù)集電影的推廣才是目的,這也是好萊塢復映電影區(qū)別于國產復映電影的主要特征之一。“新老”聯動常見的方式有:通過周年紀念為影片造勢,通過對經典的隆重推出來影響新片的知名度;如果沒有周年慶典,也可通過知名導演的新作與舊作相互呼應來制造熱度,其目的都是為了制造話題,形成聯動效果。如《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的上映是為了宣傳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新片《信條》;《侏羅紀公園》3D版以20周年為契機推出,是為了后面侏羅紀系列的續(xù)集電影;《阿凡達》的復映同樣是為了新片《阿凡達2》造勢。
在互聯網時代,電影的宣傳和傳播主要在網絡進行?;ヂ摼W深度影響著觀眾的院線消費。大數據分析、評分、直播、口碑等引導著觀眾的選擇。近十年來,隨著銀幕數的劇增和互聯網平臺的擴張,電影市場已經下沉到“四線城市”。消費“大片”已經不是一線城市白領的特權。而好萊塢復映電影在宣傳上也呈現出線上線下聯動的特點。據貓眼專業(yè)版統計,2022年4月28日,“《阿凡達》將再次重映”的營銷話題3次在微博熱搜上榜;8月24日,“《阿凡達》北美重映預告”3次熱搜上榜;同年11月9日,《阿凡達》微博4次熱搜上榜,最高排名微博出圈榜第一名;12月11日“《阿凡達》4K重制版12月12日上映”3次熱搜上榜,最高排名上升榜7。聯動營銷可以吸引老觀眾,引起回憶殺,也可以吸引新觀眾。反觀一些復映票房表現不佳的影片,一方面原因在于距離首映時間短,未形成經典效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沒有進行聯動營銷,話題性薄弱。如《2012》雖然也取得了上億元的票房收入,但由于沒有形成聯動營銷,復映引發(fā)了“圈錢”的質疑,爛番茄平臺評分僅為5分(滿分為10分)。如今,中國電影觀眾數量龐大,經過十多年市場的洗禮,電影觀眾已經實現了分層和分眾,未來好萊塢復映電影將更好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實現精準投放。
(三)“藝術+情懷”拓展好萊塢電影復映范圍
隨著國內藝術院線的發(fā)展,更多經典老電影會進入中國內地電影市場。2023年北京電影節(jié)公布多部修復經典影片上映,如《卡薩布蘭卡》《2001太空漫游》(IMAX)《肖申克的救贖》《地心引力》(IMAX)《美女與野獸》《銀河護衛(wèi)隊》(3D)等。對于影史經典的復映來說,主要針對的是那些資深影迷,情懷的意義要遠大于票房的價值。2017年10月27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向中國經典電影致敬”活動開啟,一些經典老電影在藝術院線上映。蔡楚生1949年的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修復版在58個城市的130家藝聯加盟影院上映,盡管票房不佳,但其引發(fā)了社會普遍的關注和好評。目前中國院線中對于好萊塢復映電影的選擇依然以商業(yè)電影為主,影史經典仍是一個資源藍海值得深度開發(fā)。好萊塢影史經典是時代的記錄,雖然距離今天的觀眾比較遙遠,但其承載的文化意義和時代記憶會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及久彌新,散發(fā)著永恒的藝術魅力。
結語
相對來講,復映電影成本較小、風險小,是電影市場的必要補充。一些經典電影經過時間的沉淀,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重映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市場收益,也具有延續(xù)經典的文化意義。如前所述,好萊塢復映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主要采取“少而精”的策略,總是在市場轉型、技術轉型的關鍵時期起著引領性作用,好萊塢復映電影所形成的“經典+技術”“中心+多元”的策略可以為國產電影復映提供借鑒。同時,對于復映電影來說,好萊塢經典是一個有待挖掘的寶庫,有更多的影史經典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復映,滿足人們藝術情懷的同時,豐富經典的文化內涵并凸顯其歷史價值。
參考文獻:
[1]李迅.3D電影美學初探:一個中國理論視角[ J ].當代電影,2019(01):66-70.
[2]彭侃.2020年世界電影產業(yè)[ J ].電影藝術,2021(02):66-73.
[3]尹一伊.分層·分眾·分圈:線上傳播對電影業(yè)的重構[ J ].當代電影,2020(12):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