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麒 葉濟世 夏中元 賈一帆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疼痛科,武漢 430000)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 HZ)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最新數據表明,我國HZ 的患病率約為7.7%,而29.8% HZ 病人將進展為PHN[1]。目前PHN 治療是采用以藥物治療為基礎,聯合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的綜合治療模式[2]。神經電刺激治療是國內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的一種重要的微創(chuàng)神經調控技術,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神經電刺激方法包括脊髓電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外周神經電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和經皮神經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等[3]。PHN 中頸段脊神經分布區(qū)域約占10%~20%[1],頸段SCS 通常選用胸段椎板間隙進入硬膜外腔,術前應評估病人頸胸椎椎管條件,嚴重椎管狹窄、嚴重脊椎關節(jié)硬化或側彎是手術的相對禁忌證[3],強行手術可能進一步占據椎管空間,帶來相應椎管狹窄癥狀。我科收治了1 例頸段脊神經分布區(qū)域PHN 病人,該病人合并嚴重頸胸椎椎管狹窄,藥物保守治療疼痛控制差,不宜行SCS 治療,采用短時程臂叢神經電刺激治療后,疼痛緩解明顯,并具有持續(xù)性療效。目前國內外暫無臂叢神經電刺激治療此類病人的報道,現總結其診治過程,供臨床醫(yī)師參考。
病例:男性,67 歲,因“右前臂及右大拇指、示指皰疹皮損區(qū)疼痛半年余”入院。2022 年1 月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前臂及大拇指、示指疼痛,呈陣發(fā)性燒灼樣、針刺樣疼痛,疼痛程度難以忍受,發(fā)病數天后疼痛區(qū)域出現皰疹,無發(fā)熱、寒戰(zhàn)等不適,就診于當地醫(yī)院診斷為“帶狀皰疹”,給予抗病毒、抗神經病理性疼痛等治療(具體不詳)后皰疹已掉痂,右前臂及右大拇指、示指皮膚遺留皰疹色素沉著,但病人疼痛無明顯緩解??诜杖鸢土郑?50 mg,每12 小時1 次)、甲鈷胺片(0.5 mg,每日3 次)、曲馬多緩釋片(100 mg,每12 小時1次)治療,疼痛控制不佳,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評分8~9,夜間約3~4 次爆發(fā)痛,2022-07-11 日就診于我科,要求住院進一步治療。
既往史:2 型糖尿病20 余年,平素未規(guī)律監(jiān)測血糖,血糖控制情況不詳;高血壓病6 年余,自訴血壓控制可。余無其他特殊病史。
入院專科查體:右前臂及右拇指、示指可見皰疹色素沉著,右拇指、示指輕度腫脹,局部皮膚感覺過敏、觸痛,VAS 評分8~9,上肢肌力無明顯減退。入院檢查:2022-07-12 CT 頸椎平掃示:①頸椎退行性變;②C2~C4及頸C5~C7相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見圖1)。2022-07-12 CT 胸椎平掃示:①胸椎退行性變;脊柱改變強直性脊柱炎待排;②胸椎廣泛后縱韌帶、黃韌帶肥厚,相應椎管狹窄(見圖2)。診斷為:PHN (C6、C7)。病人口服藥物治療效果欠佳,且合并嚴重頸胸椎椎管狹窄,不宜行SCS 治療,擬行短時程臂叢神經電刺激治療。
圖1 頸椎CT 橫斷位(A)和矢狀位(B)
圖2 胸椎CT 橫斷位(A)和矢狀位(B)
病人入無菌治療室,監(jiān)測呼吸、心電圖、血氧脈搏氧飽和度和血壓,建立靜脈通路。病人去枕平臥,頭偏向健側,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麻后,在超聲引導下肌間溝入路,穿刺針在超聲平面內緩慢進針(見圖3),靠近臂叢(C6、C7脊神經前支),回抽無血,置入8 觸點神經刺激測試電極(Medtronic3189 型,美國美敦力公司),電極前端稍過C7脊神經前支(見圖4)。退出刺探針,在電極皮膚穿刺點固定接頭組件(見圖5),貼無菌敷貼。連接電極測試電纜(Medtronic355531 型,美國美敦力公司)和體外神經刺激器(Medtronic37022 型,美國美敦力公司)。開啟測試模式,調節(jié)電極第0 觸點為(-)、第1 觸點為(-)、第2 觸點為(+),參數逐漸調節(jié)至電壓2.0 V、頻率40 Hz、脈寬360 μs,病人訴原疼痛區(qū)域麻酥感全覆蓋。3M 膠帶固定體外的組件,防止電極應外力脫落。
圖3 超聲引導圖
圖4 臂叢神經電刺激正(A)側(B)位圖
圖5 臂叢神經電刺激術后病人側視圖
宣教病人使用小型程控儀(Medtronic37746 型,美國美敦力公司),自行調節(jié)電壓,電壓增減至酥麻感可耐受狀態(tài)(電壓一般在1.8~2.1 V 之間),開啟的電極觸點、頻率和脈寬均不變。術后3~5天下床活動佩戴頸托,固定頸部,此后常囑病人避免頸部過快、過度活動,防止電極移位。術后穿刺點每隔3 天換藥1 次。電刺激治療13 天,病人疼痛減輕明顯減輕,VAS 評分由8~9 降至2~3,夜間無爆發(fā)痛,睡眠平穩(wěn)。停電24 小時后,病人疼痛無復原,療效可持續(xù),拔除電極導線后出院;9個月后隨訪病人VAS 評分降至1~2。
PNS 是將電極置入支配疼痛區(qū)域的皮下外周神經附近,相對于SCS 具有操作簡便、風險小及靶向性治療的特點,使其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慢性疼痛治療中。PNS 治療慢性疼痛的作用機制尚未十分明確,目前現有研究表明,PNS 的鎮(zhèn)痛作用機制有降低神經纖維傳導和興奮性、調節(jié)中樞下行抑制通路等[4]。
在帶狀皰疹神經痛治療中,PNS 多應用于皰疹區(qū)域位于頭面部或后枕部區(qū)域,將電極植入至眶上、眶下或后枕部等局部皮下組織,刺激末梢神經或神經干來達到治療效果[5]。Wan 等[6]的研究表明短時程眶上PNS 可顯著降低老年眼部帶狀皰疹神經痛病人疼痛評分,同時也可以降低PHN 的發(fā)生率。Fan等[7]的研究也證實眶上PNS 比脈沖射頻治療更能顯著緩解眼部帶狀皰疹神經痛病人的疼痛。許銀紅等[8]的研究也證實了短時程眶上PNS 在PHN 中的有效性,PNS 能更廣的覆蓋三叉神經第一支的細小分支,比眶上神經射頻熱凝術更能有效降低三叉神經第一支PHN 的疼痛評分。國內外暫無臂叢神經電刺激治療PHN 的報道,但De Carolis 等[9]研究報道了臂叢神經電刺激可有效緩解臂叢神經撕脫傷病人的疼痛,減少了鎮(zhèn)痛藥物用量;Frederico等[10]也報道了臂叢神經電刺激可顯著降低上肢復雜性區(qū)域性疼痛綜合征病人的疼痛評分。本例病人皰疹責任節(jié)段為C6、C7,年齡較大且合并多種基礎性疾病,藥物保守治療疼痛控制差,疼痛時間長,有微創(chuàng)介入手術治療指征,但該病人合并嚴重的頸胸椎椎管狹窄,不宜行脊髓神經電刺激治療?;谏鲜鲈?,本研究采用了超聲引導下短時程臂叢神經電刺激治療。
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可實時動態(tài)的觀察靶點位置,可視下設計安全、有效的穿刺路徑,實現精準化治療,顯著增強了疼痛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病例在超聲引導下肌間溝入路臂叢神經穿刺,精準的穿刺到責任神經靶點位置,同時有效的規(guī)避神經損傷、出血等風險,為此次成功的治療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本病例首次報道了使用短時程臂叢神經電刺激治療PHN,對于嚴重椎管狹窄病人,臂叢神經電刺激是可選擇的治療方式,但也需更高質量的臨床研究、長時間隨訪等進一步證實和探索。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