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易
張陳平,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二級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F(xiàn)任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終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學系主任、浙江省腫瘤醫(yī)院副院長,中國抗癌協(xié)會頭頸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專委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頜面修復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
張陳平教授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炯炯的目光更顯精氣神飽滿。他師承口腔醫(yī)學泰斗邱蔚六院士,40年專注于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治療和頜骨修復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對此,張陳平謙遜地表示,國內的口腔頜面頭頸腫瘤領域仍需大踏步向前進,要更多獲得國際的認可,進而助力患者生命質量、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
在很多人看來,醫(yī)療就是救命,讓患者活下來是第一要務。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和理念的革新,越來越多醫(yī)務工作者意識到,醫(yī)療不僅要挽救患者的生命,還要盡力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的生活。
作為恢復高考后首屆醫(yī)科大學生,張陳平1982年畢業(yè),分配進入上海九院口腔科。之后他考上中國工程院邱蔚六院士的研究生,深耕口腔頜面頭頸部的治療和修復。九院口腔頜面外科有兩位大家,在口腔頜面修復領域卓有建樹的邱蔚六院士和張錫澤教授,兩位前輩的理念對張陳平的專業(yè)成長影響頗深。
在口腔頜面腫瘤領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主流思想是根治切除,即“大刀闊斧”式地清除腫瘤細胞,較少關注切除造成的功能、外貌損失。而兩位大師卻重視患者術后的口頜面功能問題,邱蔚六院士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即致力于口腔頜面腫瘤切除術后缺損的立即修復,張錫澤教授在20世紀50年代于國內首先開展下頜骨腫瘤切除后立即植骨術,受此影響術后的頜面部修復成為了上海九院的獨門絕技。
秉承這一學術思想,張陳平在口頜面頭頸術后修復重建領域漸行漸深,他認為醫(yī)療不僅要救活患者,更要幫助患者好好生活,有尊嚴地生活。
口腔頜面頸部的腫瘤可能侵犯骨骼,其中就包括下頜骨。手術切除導致的下頜骨缺失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吞咽飲食,還會嚴重影響外貌。要修復重建頜骨,就必須從人體其他骨骼“取”一塊作為補充,位于小腿的腓骨恰能滿足需要。
但筆直的腓骨如何替代彎曲的下頜骨?作為上海九院口腔頜面腫瘤學科帶頭人,張陳平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頜骨塑型四段式”,通過精準截斷、分割腓骨,將之拼接成頜骨的形狀。腓骨的寬度較下頜骨窄,造成后期種植牙的困難,為此他自主研制了專用裝置,水平劈開腓骨后利用骨骼的修復再生能力,解決了這一國際難題。
張陳平獲得國家科學進步獎
張陳平不僅有高超的手術技術,還有罕見的堅毅。他曾進行過一場時長接近2 2 小時的手術,一次完成頜面部腫瘤的切除和頭頸頜面部的重建修復。這位年近六旬的患者對自身形象有著很高要求,查出患癌后,他一直拖延到晚期才來到九院尋求最后的希望。張陳平教授評估后認為,如此大范圍的腫瘤,僅僅切除是不夠的,必須采取合適的、強有力的修復重建方法,才能幫助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張教授覺得,治療不但要保證患者生存,而且要保證其有尊嚴地活著。
張陳平教授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將參與手術的醫(yī)護人員分成7個治療組,讓他們有時間輪流休整。作為手術的負責人,張教授始終堅守手術臺,從上午9時到第二天7時,沒有一刻合過眼,骨骼、皮瓣等三項復雜的重建手術大獲成功。張教授說:“完成手術后立即開始了第二天的工作,那時并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激動。”
第二年春節(jié),這名患者特意來到張陳平家中拜年,感激張教授妙手回春,讓他不但重獲新生,而且是有質量的新生。
張陳平教授在國際上首創(chuàng)血管化腓骨結合同期牽引牙種植技術實現(xiàn)下頜骨功能性重建,發(fā)明了相關功能性頜骨重建配套器械,授權發(fā)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3 項并進行了臨床轉化,制定了國內首個下頜骨重建的臨床規(guī)范,相關成果在全國40余家三甲醫(yī)院單位進行推廣應用。盡管取得了這么多成績,他仍感覺醫(yī)學領域深不可測,仍有許多內容需要學習和探索。
小蓓是張教授的一名患者,2008年她被診斷為食管間質瘤,在外院做了手術切除并重塑了食道,可她卻為每日吃飯飲水所困擾。一旦進食,食物汁水、口水、組織液就會從頸部的瘺管滲透出來,無奈只能靠胃管流質度日。
張陳平教授為小蓓做了頸部瘺管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復食管術,精心修補重塑食管通道。手術很成功,可是,雖然有了“新”食管,小蓓依然無法進食?!斑@名患者使用結腸重建食管,理論上食道足夠通暢,實際探查從口到胃的通路沒有問題,但她還是一喝水就噴吐出來?!币粫r找不到原因的張陳平將小蓓的病例記在心上,每次外出交流討論,他就把這個病例分享出來,向同行尋求解決之法。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國吞咽障礙治療專家竇祖林了解到小蓓的情況后,與張陳平取得聯(lián)系。通過一番吞咽功能康復治療后,小蓓終于可以拔除胃管、正常進食,過上了平常人的生活。
這個病例讓張陳平感觸頗深,他說:“我判斷小蓓是因為長期的食道問題形成了病理性的條件反射,一接觸食水就會嘔吐。這也讓我意識到想讓患者有尊嚴地生活,僅靠外科手術是不夠的?!睘榱藢W習康復治療,張陳平教授專派科室醫(yī)生護士向竇祖林教授學習,并努力將科室增擴為一個綜合性科室。
目前九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已具備外科、放療、化療、激光、顱頜面贗復、介入栓塞和生物——分子靶向多位一體的綜合治療能力,實現(xiàn)了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的序列治療模式。
在張陳平教授看來,數(shù)字化給了患者享有更精準治療的可能。如通過數(shù)字重建,頜骨修復重建將會變得更加準確,能夠幫助患者重復舊貌。同時對精準醫(yī)療的追求,在九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也意味著治療方式的改變。“我們會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給予精準治療,比如采用小手術、大放療,以縮小切除的組織面積?!笔聦嵣希黝惸[瘤治療技術的發(fā)展,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為醫(yī)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曾有一名女生被診斷出患有“動脈瘤樣骨囊腫”,在外院做了切除和植骨,但效果不佳。張陳平教授收治后發(fā)現(xiàn),女生的骨囊腫數(shù)量遍布面部,有些甚至出現(xiàn)在顱底附近。大范圍的切除顯然是非常困難的,且骨囊腫的數(shù)量如此之多也令人感到奇怪。通過一系列檢查分析后,張陳平教授認為這名女生罹患的其實是“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張陳平與國外專家交流
張陳平在手術中
放棄切除,轉而給予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進行靶向治療后,女生面部的腫瘤停止了增長,并不斷縮小?!敖鼛啄陱筒榘l(fā)現(xiàn),即使停藥后,腫瘤依然處于停滯狀態(tài)?!睆埥淌谥毖陨衿妗!斑@就是人體的神奇,或許是腫瘤縮小后,人體免疫系統(tǒng)占據(jù)上風,重新發(fā)揮了抑制作用?!鼻安痪眠@名女生告知張教授,她已經考上了澳大利亞的一所大學,不斷實現(xiàn)著自己的人生目標。
在九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病區(qū),不時能看見一些洋面孔,從歐美、日韓、新馬等國家和地區(qū)前來的進修醫(yī)生們紛紛跟師學 藝。2 0 1 2 年,已 有5 0 0 余 年歷史的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將唯一的頭頸腫瘤國際培訓基地放在了九院。目前九院還是“國際口腔頜面外科??漆t(yī)師培訓基地”“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AO)亞太地區(qū)顱頜面培訓中心”。張陳平說:“下一步我們的重點是成立來自中國的權威學術組織與國際標準。我們要更主動地走出去,年輕一代的中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學者,應該在國際舞臺上更多嶄露頭角?!?/p>
Q:健康口腔雜志
A:張陳平
張陳平
Q:請問公眾有什么方法能預防口腔頜面腫瘤?
A:口腔頜面部腫瘤的致病因素有很多,總得來說就是要擁有良好的口腔習慣。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如注意口腔衛(wèi)生,保持牙齒、牙周的健康。建議定期前往醫(yī)院洗牙,并請醫(yī)生做檢查,早診早治療。
其次要遠離公認的口腔癌高危因素,特別是不要嚼食檳榔或煙草。我國部分地區(qū)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在咀嚼的過程中,多種促癌因素會共同作用,極大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早在2003年,檳榔就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署定義為Ι類致癌物。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還是要戒掉長期咀嚼檳榔的習慣,尤其是患有口腔疾病的人,更應盡早戒掉。
Q:公眾能否從一些細節(jié)變化中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接受專門的口腔癌篩查?
A:大家都會有口腔潰瘍,口腔潰瘍不一定會引起癌,但口腔癌有一些表現(xiàn)就是潰瘍。當潰瘍病變持續(xù)存在,超過兩到三個星期還不好,甚至有增大的趨勢,這個時候要提高警惕了??谇话┰趧倓傞_始的時候可能就是口腔黏膜上的一些小硬結,小潰瘍。當你去摸這些潰瘍或舌頭舔上去的時候,好像不是那么軟的,有點硬,就一定要去??漆t(yī)院就診,這可能是口腔癌的一個預警信號。
除了定期舔一舔、摸一摸自己的口腔中是否有硬塊外,還可以注意觀察口腔組織的顏色變化。如果發(fā)現(xiàn)發(fā)白或出現(xiàn)紅白相間的狀況,就要注意了。因為一些口腔疾病常伴隨有顏色的改變,如出現(xiàn)扁平苔蘚等。
當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上唇、下唇或舌頭長時間發(fā)麻,則要警惕上下頜骨、神經通路是否出現(xiàn)異常。發(fā)現(xiàn)異常后,可盡快前往口腔頜面腫瘤科請醫(yī)生進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