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斯琪
遺忘,有時候是件好事
記憶力依靠的是我們的思維器官——大腦,它就像一個容器,我們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嘗過的味道、產(chǎn)生的情緒都可以在大腦中留下記憶。當我們需要時,這個信息就會以經(jīng)驗的形式在大腦中直接反映出來。
如果不加處理,天長日久,大腦里活躍的記憶會越來越多,我們的大腦遲早不夠用。就像手機和電腦,如果內(nèi)存空間被占用太滿,使用起來就會很卡頓,調(diào)用信息會越來越慢,非常影響使用效率。
而且,相似的信息之間還會相互干擾,使我們需要提取記憶的時候無法將信息正確地匹配,比如背出左圖中這樣的烏龍詩來。
大腦的主動出擊
根據(jù)保持時間的長短,大腦把接收的信息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假設(shè)你走進一片花園,幾十種美麗的花朵映入眼中,就形成了瞬時記憶;其中一朵美麗的薔薇引起了你的注意,讓你忍不住湊過去聞一聞,這朵被特別注意的花,就成了你的短時記憶;突然,一只蜜蜂狠狠蜇了你的鼻子,讓你此后看到蜜蜂就心有余悸,這段記憶被反復“喚醒”,就會轉(zhuǎn)化為長時記憶,讓你十分難忘。
那些不經(jīng)常被“喚醒”的記憶,大腦自然會覺得無關(guān)緊要,在“清理內(nèi)存”的時候?qū)⑺鼈兺低惦[藏了起來,放到了低能耗的潛意識當中去。如果這些記憶長期不再被觸及,大腦中鏈接它們的鏈條就斷掉了,很難再提取。
記憶也有偏好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左腦負責理性思維,右腦負責感性思維。這個說法的基礎(chǔ)源于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佩里的左右腦理論——人的左半腦和右半腦是有明顯分工的,左腦被稱為“學術(shù)腦”,主管語言、邏輯、分析等,簡單地說就是把事情條理化;右腦則被稱為“藝術(shù)腦”,主管空間和畫面記憶、韻律、想象、情感等。
實驗發(fā)現(xiàn),人類對記憶圖像是速度最快、效果最好、保持時間最長的,畢竟人類作為動物的一員,記住野外的場景是原始剛需,右腦做這項工作可以說專業(yè)對口。
可見大腦記不住的信息,有可能是形式太過枯燥,缺乏畫面感、律動和情緒,讓人提不起興趣。
記得牢,有妙招
1重復,一直重復
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指出,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最快。看,才過20 分鐘,那些短時記憶就被大腦“清理”了一半。要跟遺忘賽跑,就要不斷復習。但機械地按照遺忘曲線來復習很難堅持,反而可能陷入“絕望的曲線”。這個理論真正的意義是告訴我們——不斷重復,可以對抗遺忘。不管什么巧妙的記憶方法,要想形成長久的記憶,“重復”這個基本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2討好你的右腦
受左右腦理論啟發(fā),我們可以把一些難以記憶的信息轉(zhuǎn)變成圖片、聲音、韻律等形式存儲進我們的大腦,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大體量信息,我們可以采用列提綱、做思維導圖等方式,構(gòu)建我們頭腦中的“知識地圖”;此外,采用“聯(lián)想記憶法”,對信息進行發(fā)散性想象,編口訣、造“諧音?!倍际遣诲e的記憶小招數(shù)。
3選對時間抱佛腳
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人們學習的知識既會受到以前記憶過的內(nèi)容的影響(前攝抑制),也會受到以后學習內(nèi)容的干擾(倒攝抑制)。用這個理論來審視我們的一天,最佳的黃金復習時間就是早上睡醒后和晚上睡覺前,這兩個時間段正好“前后空白”。把這兩段黃金時間用在復習上,就猶如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LINK
在《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在腦海中構(gòu)建了一座龐大的圖書館,不同的案件信息分別儲存在圖書館的不同位置上,在偵查時能幫助他快速回憶起破案的關(guān)鍵線索。這種記憶方式叫作“記憶宮殿”。
記憶力大挑戰(zhàn)之繽紛海底
仔細觀察以下5 只海洋生物,1 分鐘后蓋住它們,再在下面的海洋中找出它們的身影并圈出來,看看你是否能都找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