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明
點火,起飛!2023年7月12日9時整,我國自主研制的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騰空而起,成功入軌并完成了飛行任務。
此次發(fā)射的朱雀二號備受關注,第一時間便登上了各大媒體平臺的頭條。有同學可能要問了:火箭發(fā)射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為什么朱雀二號會備受矚目呢?
液氧甲烷優(yōu)勢多
作為運載工具,火箭是太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可以說,火箭的能力有多大,太空探索的舞臺就有多大。發(fā)動機猶如火箭的“心臟”,采用什么推進劑,是決定火箭能力的關鍵因素。
目前,常見的火箭推進劑可以分為固體推進劑、液體推進劑等。其中,液體推進劑又包括液氧煤油、液氧液氫、液氧甲烷等,各有利弊。例如,液氧煤油的優(yōu)點是成本較低、比沖較高,但容易積碳、結焦。液氧液氫的優(yōu)點是比沖非常高、原料便宜,能滿足大推力火箭的發(fā)射需求,可問題是液氫的密度非常小,同樣一個大罐子裝不了多少液氫,而罐子越大,自重就越大。更重要的是,液氧和液氫的沸點、凝固點都不同,想要讓兩者都保持在液態(tài),就要把兩者溫度控制好,使用特殊的儲存罐。
而液氧甲烷由液態(tài)氧氣和甲烷混合而成,具有燃燒效率高、綠色環(huán)保、成本低、易制取等顯著特點,燃燒完之后,積碳的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能夠減少發(fā)動機重復使用時清洗的工作量,降低可重復使用火箭的維護成本,因此被認為是火箭發(fā)動機推進劑的理想材料之一。
液氧和甲烷還是民用化和工業(yè)化程度很高的推進劑,非常容易獲取,價格也較低廉。而且火星上也有甲烷,這意味著使用液氧甲烷火箭可以在火星上補充燃料。如此一來,在探索可重復使用火箭的道路上,如果采用液氧甲烷做推進劑的火箭發(fā)射升空、抵達火星等太空目的地后,更容易實現推進劑的就地制取,直接助力滿足火箭返程的動力需求,降低火箭去程攜帶大量推進劑的負擔。
從首飛失利到復飛成功
液氧甲烷發(fā)動機無疑是當下的熱門話題。放眼世界,可重復使用的液氧甲烷火箭已經進入快速研制發(fā)展期。國內外多款液氧甲烷火箭正在研制中,但此前并沒有一款液氧甲烷火箭發(fā)射成功。
僅2023年上半年,國外已有兩款液氧甲烷火箭——美國相對論空間公司的人族一號火箭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新型運載火箭星艦挑戰(zhàn)首飛入軌,但均以失敗告終。
朱雀二號的研制也并非一帆風順。2022年年底,朱雀二號遙一運載火箭首飛試驗因二級游動火箭發(fā)動機異常關機故障,遺憾失利。此次是朱雀二號運載火箭第二次飛行。從首飛失利到復飛成功,并非易事。發(fā)動機點火試驗、地面振動試驗、液壓試驗和最后的總裝檢測等,工作量十分大。本次飛行試驗主要考核火箭發(fā)射和飛行全過程方案的正確性、合理性,以及各系統接口的匹配性,為后續(xù)火箭正式商業(yè)飛行奠定基礎。
技術上從“0”到“1”
朱雀二號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也是國內民營航天企業(yè)首款基于自主研制的液體發(fā)動機實現成功入軌的運載火箭。它的發(fā)射成功,標志著液氧甲烷火箭技術上的從“0”到“1”,填補了國內液氧甲烷火箭的技術空白。
藍箭航天還在不斷探索商業(yè)上的從“0”到“1”,計劃于2024年面向市場進行小批量交付,年產3~4發(fā)液氧甲烷火箭,2025年再翻一倍;將要進行的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試驗,將搭載有效載荷;可重復使用火箭項目也已啟動,將在2025年試飛。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