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園園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xù)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非遺文化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特色鮮明,具有濃厚的民族特征和獨特魅力。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迅速,一些非遺遠離日常生活,“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漸漸失去生存土壤而消失。因此,如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培養(yǎng)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fā)生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源自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涉及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很難靜下心認識與了解非遺文化所蘊含的真正價值。因此,非遺文化面臨窘境的真正原因是缺乏大眾的關注。
從近年來大眾文化消費與文化需求的發(fā)展現狀來看,人們對非遺存續(xù)過程中的文化語境和使用場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賦予非遺新的形式、新的場景、新的意義和新的語境,它們就會愈發(fā)地遠離社會,逐漸處于瀕臨失傳與消亡的境地。當前,非遺文化的發(fā)展沒能與當代潮流文化相結合,缺乏與時俱進的作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亟待提高。與此同時,外來文化的傳入給傳統(tǒng)文化帶來了沖擊,傳統(tǒng)文化若不能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傳承與發(fā)展,則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和變化。
首先,我國部分非遺文化沒有具體的實物載體,如戲曲文化、民俗、方言以及傳說等,它們更多是以精神、觀念、語言或技藝的形式存在,難以像文物一樣進行直觀的保護和傳承。其次,我國非遺文化數量眾多,種類豐富,部分非遺文化的傳承僅局限在家族內部或師門之間,有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傳承過程規(guī)矩多等條件限制,這使得部分非遺文化逐漸失去群眾基礎。在這樣“封閉”的文化空間,即使有年輕一代愿意了解與學習非遺文化,也難以找到突破口,容易出現想學但沒人教的尷尬局面。這導致部分非遺文化面臨后繼無人、技藝失傳的風險。
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離不開傳承人。但是近年來的調查顯示,當前非遺文化傳承人老齡化現象嚴重。第一,古代很多傳統(tǒng)工藝和技能是家族謀生手段,吝惜而不外傳似也無可非議,但現在很多傳承人為了滿足毫無意義的文化占有欲,人為地設置傳承障礙,將非遺文化的傳承圈定在很小的圈子里,這不僅限制了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還可能導致某些非遺文化的消失。第二,當前,城鎮(zhèn)化的加快發(fā)展導致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之間存在差異,非遺技藝的學習需要消耗大量時間成本,且傳承人的生活條件艱苦,在偏僻的鄉(xiāng)鎮(zhèn)依靠微薄的傳承資金僅能維持日常開銷,因此大部分年輕的非遺傳承人更傾向于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當前,我國動畫電影的興起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F階段,動畫電影的制作技術逐漸成熟,題材容納性強,在宣傳方面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使動畫電影的受眾從兒童擴展到了各個年齡段。非遺文化與動畫電影的結合,不僅可以豐富動畫電影的藝術表現形式,還可以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新的契機和平臺,使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非遺文化。
動畫IP形象性格的塑造有多方面的價值和意義。首先,動畫IP的身體形象塑造是觀眾對角色的第一印象,是以人形為基礎的人格化的過程。中國非遺文學故事中就有對人物形象的詳細概括。例如,最早在1979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哪吒鬧?!?,其中對哪吒形象的塑造就是結合《封神演義》第七十六回的描述:“真人袖內取一枚棗兒遞與哪吒過酒。哪吒連飲三杯,吃了三枚火棗。真人送哪吒出洞府,看哪吒上了風火輪,真人方進洞去。哪吒提火尖槍,方欲駕土遁前行,只見左邊一聲響,長出一只臂膊來……右邊也長出一只臂膊來。哪吒唬得目睜口呆。只聽得左右齊聲響,長出六只手來,共是八條臂膊;又長出三個頭來……太乙真人傳哪吒隱現之法,哪吒大喜,一手執(zhí)乾坤圈,一手執(zhí)混天綾,兩只手擎兩根火尖槍,還空三手。真人又將九龍神火罩,又取陰陽劍,共成八件兵器?!薄赌倪隔[海》中的哪吒為身披混天綾,手持乾坤圈,腳踏風火輪,頭扎雙髻,身穿紅肚兜的孩童形象。
鮮明的人物性格也是動漫IP的重要表現方式。在《封神演義》中,哪吒是“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少年英雄,是斬妖除魔、愛憎分明、保護百姓的正義形象。在動畫片《哪吒鬧海》中,哪吒是充滿正義感的小英雄,不僅敢作敢當,還具有孩童般純真無邪、天真爛漫的個性。動畫片將其日常四處闖禍的形象刻畫得十分逼真。
動畫IP的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依賴角色的衣著、裝扮、語言、行為等設計元素,從非遺文化小說中找尋動畫IP獨特的設計風格,可以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個性化的動畫IP,從而吸引更多動畫影視消費者。
民間非遺文學涵蓋很多奇幻的神話傳說,動畫電影是想象力的藝術。當前,我國動畫電影在設計上缺乏創(chuàng)新,動畫情節(jié)和角色設計同質化嚴重,幾乎看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導致觀眾流失。因此,在選擇動畫題材時,要深度挖掘民族故事,將民族故事和非遺文化融入動畫影視作品中,打造出既具時代特色又能滿足觀眾消費需求的非遺動畫影視作品。
動漫電影《白蛇:緣起》改編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該傳說在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動漫電影保留了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情節(jié)設計和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以“前世緣,今生圓”拉開序幕;在人物設定上,小白保留了白娘子不食人間煙火、溫婉可人的中國古典美人形象。電影后半段的國師與蛇母、小白之間的斗法是整部電影的高潮,這段精彩的情節(jié)是對天干、八卦、五行等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加工。
不論是影片選材還是傳承方式,非遺文化與動畫的結合都以貼近人們現實生活為基礎,從而讓觀眾更好地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動漫電影從全新的視角切入,將藝術家的寫實能力去魅,通過時空重構、人物重塑、審美重現,讓人耳目一新,呈現了觀眾向往的藝術之境,豐富了民間故事保護和傳承的形態(tài),也讓“中國學派”動漫電影熠熠生輝。與非遺文化相結合的動畫影視中的各元素設計是從中華傳統(tǒng)美學中汲取的創(chuàng)作靈感,不僅有利于更好地傳承與發(fā)展非遺,還有利于我國動畫行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
創(chuàng)作動畫電影的藝術家在敘述非遺文化內容時會融入自身對動畫故事文本的理解,再結合富有現代元素的文化形式對非遺文化進行全新演繹,進而顛覆觀眾對傳統(tǒng)文化的刻板印象。采用動畫電影形式再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能夠更好地傳承與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以豐富動畫電影的趣味性,賦予動畫電影文化內涵。藝術家借助非遺文化賦予動畫IP全新的藝術魅力,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
2021年上映的動畫電影《雄獅少年》被國內不少觀眾譽為“國漫之光”,央視新聞評論動畫電影《雄獅少年》表達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舞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雄獅少年》延續(xù)優(yōu)秀國產動漫的國風基因,把國粹中的醒獅文化融入少年追夢的故事中,讓觀眾跟隨主人公一路創(chuàng)造奇跡,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該影片的主角阿娟在遭遇家庭變故后,走上進城務工的道路,他的舞獅夢想在現實生活面前不值一提,但是他仍想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挑戰(zhàn)舞獅大賽的擎天柱,成為真正的“雄獅”。這種不向命運屈服,堅持與現實對抗的精神感染著每位觀眾。阿娟的舞獅精神不僅讓人們更加了解嶺南非遺“醒獅”,增強了人們的文化自信,還鼓舞人們要做認清生活本質后依舊熱愛生活的人,輸贏對錯并不重要,追逐生活本就是一種無盡的勇氣。由此可以看出,動畫電影通過對人物角色的形象塑造,以生動的演繹形式沖擊著受眾的觀影體驗,產生了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受眾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等的塑造,從而形成動畫電影、角色形象、非遺文化相結合的新局面。
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流行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這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基礎。因此,為非遺文化尋找有效的傳承路徑迫在眉睫。
與真人電影相比,動畫電影更具想象力和表現力,可以充分展現非遺文化的魅力。非遺文化與動畫IP設計的融合極大地提升了非遺文化的傳播力,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為現代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因此,開發(fā)非遺動畫電影有利于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視聽元素是影響動畫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視聽元素是反映動畫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載體,直接影響著動畫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水平和視覺呈現效果。我國動畫電影在視聽元素設計中融入非遺文化元素,使動畫的整體創(chuàng)作呈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特色。
動畫電影的視覺效果是人們看到動畫作品后形成的第一印象。動畫電影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注重視覺效果的藝術類型,主要通過美術元素的設計加以呈現。因此,在動畫作品中加入非遺元素,能夠更好地彰顯中華文化之美。非遺文化與動畫作品的結合既實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表達,又使得非遺項目得到動態(tài)化呈現。
好萊塢動畫電影《功夫熊貓2》以陜西皮影戲作為開場元素,創(chuàng)新了皮影戲的呈現方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皮影戲是一種富有詩意性的藝術形式,不僅展現了特有的藝術形態(tài),更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神內涵的深度挖掘和詮釋。通過皮影戲的表演,人們可以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精神內涵。皮影戲通過含蓄和非直白的方式,彰顯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聲音是動畫作品風格塑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如音效、音樂和配音等,將動畫故事所要傳達的情感更直接地呈現出來。在動畫作品中融入非遺文化的音樂元素,可以更加突出作品的中國風格。中國傳統(tǒng)樂器種類繁多,每一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力,能夠為動畫作品帶來豐富的色彩。
動畫電影《功夫熊貓2》中的配樂采用了鮮明的五聲調式和竹笛旋律,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中國的背景和文化,再配合逐漸拉近的山水寫意圖景,能夠讓觀眾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緊接而來的短暫旋律是二胡和琵琶的演奏,展現出了俠者特有的孤寂意蘊,并以中國鑼聲的敲響拉開了這個故事大幕。這部電影憑借其獨特的中國傳統(tǒng)樂器配樂,實現了音樂與畫面的緊密結合,傳遞出了獨特的中國韻味。同時,該電影的成功也進一步推動了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這種將非遺文化與現代動畫相結合的方式,有助于傳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現代化發(fā)展。
動畫電影的場景設計是組成電影鏡頭的元素之一。建筑在電影場景設計中的占比高達百分之八十,動畫的場景是整部動畫的風格特點與角色塑造的關鍵所在,因此動畫場景設計要符合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與時代特征。好的動畫場景設計能夠突出主題、渲染環(huán)境、烘托劇情的發(fā)展,增加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因此,將中國古代建筑元素融入動畫作品的場景設計中,可以營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空間場景,提升觀眾的視覺體驗。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是我國近年來較為成功的一部影視動畫,其獨特的場景構建“神之圍樓”原型取自我國傳統(tǒng)的民居建筑——福建土樓?!吧裰畤鷺恰币詧A形的造型出現,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圓地方”的觀念有著密切聯系。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圓地方”代表著天和地的基本形態(tài),“神之圍樓”的設計采用圓形,一方面符合中國人普遍接受的地理觀念;另一方面也符合中國人的建筑審美?!吧裰畤鷺恰钡脑O計是一種藝術形象,不僅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視覺效果,也成功地實現了中國古建筑圍樓與非遺文化的傳播和推廣。此外,將現實中的傳統(tǒng)居民樓與虛擬的動畫場景相結合,增加了電影的真實感,讓觀眾在動畫的虛擬與現實之間獲得了極佳的感官效果,成功地還原出電影故事的歷史場景,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充滿想象力和夢幻色彩的世界。同時,影片通過現代動畫特效技術成功地重現了圍樓巨大的規(guī)模和奇特的造型,再利用“中國紅”的服飾、燈籠等配飾加以渲染,讓觀眾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非遺文化與動畫IP相結合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只有對非遺動畫IP的價值進行充分挖掘,才能更好地傳承與傳播非遺文化。為動畫IP尋找合適的傳播模式與發(fā)展路徑,推進非遺文化的有效傳播。
動畫IP隨著動畫作品的上映被大眾熟知后,必須通過不斷地刺激大眾的記憶點給動畫IP“續(xù)命”。因此,可以將動畫IP的價值轉化為各類衍生品,具體如下。
1.周邊產品
動畫周邊產品一直是動漫產業(yè)最重要的衍生產品。動畫周邊產品主要是將動畫的各個角色通過創(chuàng)新或者二次創(chuàng)作后,打造出的符合動畫風格的工藝品。動畫周邊產品是對動畫角色的復刻,起到了擴大動畫影響力的作用。動畫周邊產品十分豐富,包括各種音像制品、相關的電子游戲和帶有動畫元素的服飾,還有雜志、光碟、手辦等。與此同時,與周邊產品相關的產業(yè)也獲得了動畫產業(yè)發(fā)展帶來的紅利。
我國動漫周邊產品的生產、貿易體量巨大,市場的消費需求旺盛,擁有完整的產業(yè)鏈。近幾年,隨著國漫崛起,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承載著我國非遺文化的動漫作品涌現出來,而且動漫的周邊產品的銷量也越來越高。這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優(yōu)秀動漫的發(fā)展,還有利于更好地傳播非遺文化。
2.設計表情包
表情包作為網絡社交文化下的產物,是當下跨屏時代人們交流的寵兒,為人們參與網絡社交和網絡意見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手段。表情包在人們的網絡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使用表情包,人們可以更加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表情包的使用能夠在網絡交流中增加趣味性,增強交流的互動性和有效性。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表情包的制作、使用、傳播和商業(yè)應用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這條產業(yè)鏈雖然比較短,但是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價值。
將動畫角色制作成表情包能夠加快該動畫的傳播速度。表情包的制作簡單,且制作成本相對較低,是宣傳動畫最佳手段之一。在表情包的傳播過程中,網友通常會對其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由此涌現出很多極具創(chuàng)意的表情包,從而進一步提高該動畫作品的影響力。因此,非遺動畫可以通過設計表情包的方式進行宣傳,進而吸引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非遺文化。
3.品牌聯名
動畫的品牌聯名是指品牌方與動畫方共同推廣周邊產品,通常以服飾、玩具、游戲居多。對于品牌方來說,其與動漫聯名,特別是與熱門的動漫聯名,有利于提高品牌形象,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促進產品銷售。對于動畫方來說,其開展品牌聯名可以借用品牌方的影響力加大動畫的宣傳力度,并在產品的銷售中獲得利益。因此,品牌聯名對于品牌方與動畫方來說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策略。
非遺將動漫作為載體,與品牌進行聯名,可以進一步提高非遺的影響力。同時,聯名產品的利潤較高,有利于品牌方的發(fā)展。如果有了爆款或者成功的案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方與承載著非遺文化的動漫進行聯名,從而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傳播非遺的途徑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從年齡層來說,非遺的傳承,年輕人是關鍵。只有讓年輕人了解、接受和喜歡,非遺才能經受時間考驗,具有持久生命力。因此,非遺文化在動畫IP設計中的應用架起了非遺文化與年輕人之間的橋梁。探索非遺文化在動畫IP設計中的應用與傳承路徑,善用新媒體,讓非遺走進年輕人的生活,只有當年輕人了解非遺、熱愛非遺、傳承非遺,非遺才能不斷蓄勢,爆發(fā)出更強勁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