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飛清 張劍 劉琪屾
(信豐縣婦幼保健院兒科,江西 贛州 341600)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臨床兒科常見的一種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它主要由肺炎鏈球菌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累及支氣管壁與肺泡[1]。由于兒童免疫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體質(zhì)較弱,容易在季節(jié)交換或溫差較大時被細菌病毒感染,引發(fā)支氣管肺炎。該病感染后會讓痰液粘稠加重不易咳出,進而堵塞氣道,使患兒呼吸受限,進而出現(xiàn)肺部濕啰音[2]。
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治療中除了需要控制感染外,對癥治療也十分重要。目前常用布地奈德等抗生素進行治療。布地奈德混懸液屬于糖皮質(zhì)激素,吸入后,藥物粘附在氣道黏膜,于細胞膜上與受體相結(jié)合,扼制炎癥細胞進行活化轉(zhuǎn)移,有利于減輕炎癥反應,進而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但其有時會發(fā)生一些不良反應,并且單獨用藥具有局限性。因此,聯(lián)合用藥對于提高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乙酰半胱氨酸屬于黏液溶解劑,它能夠降低黏液的黏稠度,改善呼吸功能,多用于聯(lián)合霧化治療。目前霧化吸入治療在小兒支氣管肺炎治療中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通過呼吸道直達病灶,且局部藥物濃度高,效果更佳顯著[3]。本文旨在分析乙酰半胱氨酸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收集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3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經(jīng)實驗室檢查或影像檢查符合《小兒肺炎防治方案》中的診斷標準[4];(2)臨床資料齊全;(3)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者;排除標準:(1)有其他基礎(chǔ)性疾病的患兒;(2)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呼吸道畸形的患兒。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根據(jù)用藥方案不同分為A組(布地奈德)、B組(乙酰半胱氨酸)、C組(乙酰半胱氨酸聯(lián)合布地奈德)。其中A組27例,男孩15例,女孩12例,年齡2-9歲,平均年齡4.16±2.64歲;B組27例,男孩14例,女孩13例,年3-10歲,平均年齡6.72±2.81歲;C組29例,男孩15例,女孩14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08±2.86歲。三組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患兒在入院后完成相關(guān)檢查,及時根據(jù)臨床情況給予降溫、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三組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三組患兒用藥時間均為一周。
1.2.1 A組
A組患兒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四川普銳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286)霧化吸入治療,每次1 mg,吸入10-15 min,2次·d-1。
1.2.2 B組
B組患兒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河北仁合益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650)霧化吸入治療,每次0.3 g,吸入10-15 min,2次·d-1。
1.2.3 C組
C組用乙酰半胱氨酸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吸入10-15 min,2次·d-1。
1.3.1 臨床療效
分析對比三組臨床療效:療效評價分為四級評定即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治愈:治療7 d,患者咳嗽消失,氣促緩解,肺部啰音消失;顯效:治療7 d,咳嗽明顯減輕,氣促緩解,肺部啰音減少;有效:治療7 d,上述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治療7 d,上述癥狀無明顯變化。臨床總療效率=(治愈+顯效)/總例數(shù)×100%[5]。
1.3.2 肺功能
分析對比三組肺功能指標:采用德國耶格嬰幼兒肺功能測試系統(tǒng)于治療前后進行肺功能檢測,記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第1秒用力呼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呼氣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等參數(shù)。
1.3.3 不良反應
對比三組不良反應發(fā)生:包括咽喉不適、頭暈、皮疹等。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臨床總效療為59.25%,B組為44.44%,C組為86.20%,C組臨床總療效顯著高于A、B兩組(P<0.05)。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兩組患兒FVC、FEV1及PEF均升高,且C組FVC、FEV1及PEF高于A、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參數(shù)比較(±SD)
表2 三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參數(shù)比較(±SD)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三組間比較,bP<0.05。
組別 n FVC/L FEV1/L PEF/(L·S-1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27 1.87±0.23 2.24±0.32a 1.02±0.14 1.45±0.18a 1.85±0.25 2.42±0.33a B組 27 1.85±0.22 2.28±0.35a 0.98±0.16 1.55±0.23a 1.82±0.23 2.52±0.26a C組 29 1.84±0.24 2.86±0.34ab 1.00±0.15 2.21±0.22ab 1.83±0.24 2.85±0.25ab
A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9.62%,B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8.51%,C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0.34%,三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三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主要由肺炎鏈球菌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累及支氣管壁與肺泡[1]。由于兒童免疫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體質(zhì)較弱,容易在季節(jié)交換或溫差較大時被細菌病毒感染,引發(fā)支氣管肺炎。該病感染后會讓痰液粘稠加重不易咳出,進而堵塞氣道,使患兒呼吸受限,進而出現(xiàn)肺部濕啰音[2]。小兒支氣管炎治療中除了控制感染外,還應輔以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其中空氣壓縮霧化吸入發(fā)是常見治療方案,此法加入抗炎、祛痰的藥物,是目前非常有效且安全的方法[6]。
布地奈德混懸液屬于糖皮質(zhì)激素,吸入后,藥物粘附在氣道黏膜,于細胞膜上與受體相結(jié)合,扼制炎癥細胞進行活化轉(zhuǎn)移,有利于減輕炎癥反應,進而緩解患兒臨床癥狀。而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種新型的黏液溶解劑,吸入人體后形成固有的半胱氨酸,破壞多肽鏈中的二硫鍵,從而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減少其在氣道內(nèi)的附著力,更容易排出。此外,這一藥物還能夠抑制病菌生長,破壞已經(jīng)生成的生物細胞被膜,進而達到治療支氣管肺炎的效果作用;同時它還能抑制致病菌產(chǎn)生,增強抗氧化作用,使肺部損傷下降,提高治療效果[7]。對于此,有研究提出乙酰半胱氨酸可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聯(lián)合用藥治療能從多個方面緩解患兒的臨床癥,有助于患兒的健康成長,對于改善患兒預后具有積極意義[8]。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C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B組,說明聯(lián)合用藥治療能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治療時間,對改善患兒預后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研究顯示聯(lián)合用藥霧化治療時出現(xiàn)不良反應較少,增效的同時又不會對患兒產(chǎn)生較多的不良反應,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另外肺功能檢查是檢測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肺容量大小以及通氣程度的必要檢查,對于評估疾病嚴重程度、評價臨床治療效果等均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三組患兒治療后,F(xiàn)VC、 FEV1、PEF等肺功能參數(shù)均升高,且C組聯(lián)合用藥后高于A組和B組,這說明聯(lián)合用藥更能快速有效恢復肺容量以及肺部通氣量。分析其原因,單一用藥作用比較局限,效果達不到預想程度,而乙酰半胱氨酸有良好的藥兼容性,可以和多種藥物配伍,可以增加療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小兒支氣管肺炎使用乙酰半胱氨酸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臨床療效更加顯著,有利于改善肺部情況,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