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汪秀梅 陳曉燕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1)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為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病變組織多為大腸黏膜、黏膜下層,其病程長,病情易反復,同時具有癌變風險[1-2]。近年來UC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發(fā)病與免疫異常關系密切,但其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清楚。隨著人們對UC認識的不斷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UC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案和預后差別較大[3],故找尋高特異性組織學指標對該類患者的病情及活動度進行判斷意義重大。
趨化因子是一類具有誘導附近反應細胞定向趨化的能力的信號蛋白,C-C基序趨化因子配體(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CCL)在直腸癌、結腸癌、胃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呈高表達[4]。CCL-2為趨化因子家族的一員,推測其與UC、結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白細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主要產(chǎn)生于抗原呈遞細胞,可與靶細胞膜上的IL-23受體結合,激活細胞內(nèi)信號分子,激活記憶T細胞、樹突細胞、巨噬細胞等,產(chǎn)生促炎癥因子,進而引起慢性腸道疾病[5-6]。基質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為人體血管和軟骨鈣化抑制劑,在腫瘤、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7],而在炎癥性疾病的研究中罕見報道。目前UC患者結腸黏膜CCL-2、IL-23、MGP表達與臨床參數(shù)的關系目前尚不清楚,鑒于此,本研究收集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健康者正常黏膜組織進行分析,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10月醫(yī)院收治的103例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記為研究組,同一時期單發(fā)息肉切除后行結腸鏡復查的58例健康者的正常黏膜組織記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62例、女41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2.86±12.37歲,病程22~51 m,平均病程36.27±6.45 m,病變部位:直腸38例、乙狀結腸42例、左半結腸23例,緩解期39例、活動期64例(輕度20例、中度31例、重度13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5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1.72±12.54歲;兩組性別構成比、年齡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中UC診斷標準[8];年齡>18歲;近期未服用抗生素、止痛類藥物;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疾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有腸道手術史、吸毒史、藥物濫用史;行全結直腸切除手術;合并惡性腫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免疫系統(tǒng)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放射性腸炎、腸道寄生蟲病等其他腸道疾病。
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結腸黏膜組織,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檢測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水平:取結腸黏膜組織,使用Trizol法提取組織RNA,反轉錄為cDNA,設計CCL-2、IL-23、MGP及內(nèi)參基因β-actin上下游引物(PCR引物序列見表1);RT-PCR反應條件:93℃預變性32 s;93℃變性14 s;65℃退火28 s;72℃延伸20 s;41個循環(huán)。根據(jù)2-ΔΔCt計算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相對表達量。
表1 PCR引物序列表
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相關分析用Spearman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 mRNA表達水平對比(±SD)
表2 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 mRNA表達水平對比(±S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CCL-2 mRNA IL-23 mRNA MGP mRNA研究組 103 2.25±0.95* 2.84±1.33* 3.20±1.39*對照組 58 0.58±0.13 0.62±0.15 0.75±0.23
活動期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緩解期(P<0.05);活動期重度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輕度、中度患者(P<0.05);活動期中度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輕度患者(P<0.05);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與UC患者病情分期呈正相關(r=0.732、0.748、0.739,P=0.000、0.000、0.000),見表3。
表3 不同UC分期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SD)
表3 不同UC分期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SD)
注:與緩解期相比,*P<0.05;與輕度相比,aP<0.05;與中度相比,bP<0.05。
病情分期 例數(shù) CCL-2 mRNA IL-23 mRNA MGP mRNA活動期 64 2.85±0.67* 3.74±0.81* 4.19±0.67*緩解期 39 1.28±0.31 1.36±0.32 1.58±0.36活動期 輕度 20 2.10±0.40 2.82±0.58 3.37±0.50中度 31 2.93±0.24a 3.87±0.25a 4.44±0.26a重度 13 3.78±0.27ab 4.82±0.25ab 4.82±0.25ab
依據(jù)Montreal分型將病變范圍分為E1(直腸)、E2(左半結腸)、E3(廣泛結腸);病變范圍為E3的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E1、E2患者(P<0.05);病變范圍為E2的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E1患者(P<0.05);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與UC患者病變范圍呈正相關(r=0.515、0.401、0.389,P=0.000、0.000、0.000),見表4。
表4 不同病變范圍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SD)
表4 不同病變范圍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SD)
注:與E1相比,aP<0.05;與E2相比,bP<0.05。
病變范圍 例數(shù) CCL-2 mRNA IL-23 mRNA MGP mRNA E1 18 1.35±0.66 1.82±1.04 2.20±1.16 E2 34 2.07±0.79a 2.65±1.25a 2.99±1.36a E3 51 2.68±0.89ab 3.29±1.29ab 3.67±1.31ab
依據(jù)Truelove標準分為I級、Ⅱ級及Ⅲ級;內(nèi)鏡分級為Ⅲ級的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I級、Ⅱ級患者(P<0.05);病變范圍為Ⅱ級的UC患者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I級患者(P<0.05);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與UC患者內(nèi)鏡分級呈正相關(r=0.681、0.623、0.602,P=0.000、0.000、0.000),見表5。
表5 不同內(nèi)鏡分級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SD)
表5 不同內(nèi)鏡分級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SD)
注:與Ⅰ級相比,aP<0.05;與Ⅱ級相比,bP<0.05。
內(nèi)鏡分級 例數(shù) CCL-2 mRNA IL-23 mRNA MGP mRNAⅠ級 35 1.44±0.61 1.81±0.95 2.10±1.03Ⅱ級 47 2.43±0.73a 3.02±1.17a 3.48±1.23aⅢ級 21 3.20±0.77ab 4.14±0.85ab 4.40±0.92ab
UC為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腸和結腸炎性病變,其臨床治愈難度大,治療后易復發(fā),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嚴重的精神和經(jīng)濟困擾[9-11]。UC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一些學者認為其發(fā)生可能與遺傳、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等因素有關,其中免疫因素關注相對較多[12]。UC患者病情遷延不愈,易反復發(fā)作,有研究表明[13],UC病程越長,癌變發(fā)生風險越高;故早期對UC病情進行判斷,及早對癌變發(fā)生進行診斷,并指導臨床給予有針對性的治療意義重大。本研究通過探討UC患者結腸黏膜CCL-2、IL-23、MGP表達與臨床參數(shù)的關系,對臨床該類患者的治療、預后改善具有一定的理論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中,研究組結腸黏膜組織CCL-2 mRNA、IL-23 mRNA及MGP mRNA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與正常黏膜組織相比,UC患者病變結腸黏膜CCL-2、IL-23、MGP表達異常升高。為維持腸的平衡,正常腸黏膜免疫系統(tǒng)需在促炎、抗炎細胞因子之間保持平衡,若平衡被打破,可能會致使效應細胞過度增殖或調(diào)節(jié)細胞功能降低,進而可加劇黏膜的炎癥反應[14-17]。相關研究表明[18],炎癥因子在UC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CL-2可有效趨化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向炎癥區(qū)域的方向聚集,其表達水平與UC炎癥程度、疾病進展關系密切。
炎癥反應是UC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特征之一,而IL-23可活化記憶T細胞,并可產(chǎn)生IL-6、IL-17炎性因子,進而可致使腸道發(fā)生慢性炎癥[19-21]。辛群等[22]人研究表明,IL-23在UC疾病的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黏膜中的IL-23表達量可反應疾病的活動度。MGP為一種小分子量基質蛋白,有關研究表明[23-24],MGP表達上調(diào)、MGP啟動子區(qū)甲基化下調(diào)可致使UC患者免疫失衡。董旭旸等[25]人研究發(fā)現(xiàn),MGP與UC活動度、病情關系密切,隨著炎癥程度的加重,MGP呈升高趨勢,且結腸黏膜組織MGP表達水平與梅奧(Mayo)內(nèi)鏡評分相關。本研究中,結腸黏膜組織CCL-2、IL-23及MGP表達水平與UC患者病情分期、病變范圍及內(nèi)鏡分級均呈正相關,說明三者均參與UC的發(fā)生發(fā)展。
綜上所述,與正常黏膜組織相比,UC患者病變結腸黏膜CCL-2、IL-23、MGP表達異常升高,且UC患者結腸黏膜CCL-2、IL-23、MGP表達與病情分期、病變范圍及內(nèi)鏡分級有關,可作為臨床該類患者病情判斷、預測早期癌變的重要參考指標,但其具體作用機制、調(diào)控因素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