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權 , 成 義 ,張文斌
(1.寧蒗恒泰農業(yè)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云南 麗江 674300;2.紅河學院工學院,云南 紅河州 661199)
作為世界第三大水果的蘋果有著溫帶水果之王的美譽,原產于歐洲、中亞和我國新疆西部一帶,栽培歷史已有500 年以上。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蘋果生產國[1],蘋果種植面積超3 000 萬畝,產量超4 000萬t,分別占世界蘋果種植總面積的42.2%、總產量的45.5%,并已形成環(huán)渤海灣、黃土高原兩個優(yōu)勢產區(qū),黃河故道重要產區(qū)及新疆等特色產區(qū)。蘋果全產業(yè)鏈從業(yè)人員超過3 000 萬人,每畝平均收入5 000 元以上。因此,蘋果生產在促進農民增收、發(fā)展我國鄉(xiāng)村經濟等方面均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
何為刻芽[3-4]:在果樹的幼芽萌發(fā)之前,用小鋼鋸片將幼芽上方的樹皮刻破,刻的深度至木質部,以阻斷營養(yǎng)、水分的向上傳輸,使營養(yǎng)滯留在傷口下方的芽上,促使其萌發(fā)生長。
對于新種植的幼樹來說,要想提高幼樹的枝條萌發(fā)數(shù)量,對幼樹進行刻芽是重要手段,且刻芽對于果樹提前結果、提早開花、催發(fā)短枝有顯著的作用??萄恳部捎糜诠歉芍Φ难娱L枝,以避免光桿枝,增加延長枝上側枝的數(shù)量??萄康奶攸c是可以定向發(fā)枝,使果樹的枝條按照最理想的方向生長;對于長的發(fā)育枝,可以連續(xù)刻芽或間隔刻芽,以更多、更均勻地誘發(fā)短枝。刻芽作為解決偏冠缺枝和快速培養(yǎng)樹形的有效措施,對保障蘋果產量具有重要意義[5]。
果農們在每年的3 月中下旬至4 月中旬(也就是蘋果樹萌芽前15~30 天)都會對果樹逐枝進行刻芽工作。當前果農使用的刻芽工具有小刀、剪枝剪的刃、小鋼鋸、Y 型刻芽刀、刻芽剪刀等。使用最多的刻芽方式是鋼鋸條刻芽:鋼鋸條掰成兩半,一端纏上幾圈膠帶用作握把[6-7]。使用傳統(tǒng)手動刻芽方式可分為“按壓”和“水平劃拉”兩個動作。這種刻芽方式的刻芽深度難以掌控,容易造成刻芽失敗,而且在大量重復刻芽作業(yè)時,會造成果農手臂酸痛,大大增加果農的疲勞感。為方便刻芽工作的進行,考慮設計一款電動刻芽工具,其具有輕便省力、方便攜帶、刻芽離地高度可測、刻芽深度可控等優(yōu)點,可實現(xiàn)更輕便省力、成功率更高、更標準化的刻芽工作。
為使設計的刻芽工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在開始設計之前進行了資料查閱和實地考察,得出刻芽的最佳時期在3 月末至4 月初這段時間,刻芽的離地高度大于70 cm,相鄰兩個被刻芽間距15 cm,刻芽的創(chuàng)口在芽的上方3 mm~5 mm 處,刻芽深度以刻破樹皮至木質部即可,刻芽前后對比圖如圖1 所示。
圖1 刻芽前后對比圖
本方案選擇795 前后雙滾珠軸承電機:功率100 W、凈重0.37 kg,80 mm×0.8 mm 雙層圓盤鋸片作為刻芽刀具,設有3 V~35 V 直流調速旋鈕,電機轉速7 500 r/min~15 000 r/min 可調;搭配船型自鎖開關控制電機是否工作;采用12 V 外接電源以減輕手持重量,深度調節(jié)裝置仿照木工切割機支架設計;手持部分為3D 打印雙夾持臂,保證刻芽工作時不會左右晃動,外殼部分采用3D 打印的方式[8]進行一體化設計。第一代刻芽工具三維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初代刻芽工具三維結構
本方案以初代刻芽工具為基礎,解決了初代刻芽工具存在的創(chuàng)口過大、無法夾持、限位失效、重量過大、成本過高等問題,優(yōu)化了外殼結構,省略了調速部分,增加了離地高度測量裝置。第二代刻芽工具由以下幾部分組成:根據(jù)初代刻芽工具的設計經驗和多次實驗得出,12 V、1.7 A 的RC380 微電機足以滿足使用需求;電池沿用初代的外接式12 V、4 000 mAh鋰電池;60 mm×0.8 mm×6.35 mm 的圓盤鋸片執(zhí)行刻芽操作;由DS-211 點動開關控制電機是否工作;由1.5 m 一鍵回縮皮尺完成離地高度的測量;由鋸片下方的可調節(jié)擋塊限定刻芽深度。二代刻芽工具三維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二代刻芽工具三維結構
三代刻芽工具在二代刻芽工具的基礎上優(yōu)化了供能電池結構,將電池體積壓縮,充分利用握把的中空部分,將其改為電池倉。接線蓋改為可活動的電池倉蓋,便于電池更換:需要更換電池7 時,將電池倉蓋6 沿底端打開,合頁8 固定電池倉蓋并旋轉打開,電池更換好后,蓋回電池倉蓋,由磁鐵4 進行吸合。三代刻芽工具重量更輕,重量只有二代工具的1/2,使用更加便捷。三代刻芽工具三維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三代刻芽工具三維結構
因本設計只用于刻芽使用,裝置受力很小,所以選擇電機直接傳動的傳動方式,傳動比為1∶1。根據(jù)多次測試實驗,選擇適當?shù)碾姍C型號,初代刻芽工具電機選擇795 前后雙滾珠軸承電機,搭配PWM 直流電機調速器的初代刻芽工具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電機功率過大,造成了電量浪費、成本增加。在初代刻芽工具的經驗基礎之上,第二代、第三代刻芽工具選擇RC380微電機,其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RC380微電機參數(shù)
執(zhí)行裝置的三維結構如圖5 所示,鋸片連接桿5 選擇與小型手工鋸片相匹配的常規(guī)類型,直徑3.2 mm 端安裝桿長度截短至12 mm 處。這樣設計的理由是:在滿足變徑連軸器安裝長度的同時,盡量降低鋸片的旋轉重心,可增加刻芽工具在使用時的平穩(wěn)性。變徑連軸器3 采用螺絲夾緊[9]的方式固定在電機軸上,另一端也采用兩端夾緊的方式固定鋸片連接桿,可拆卸更換消毒過的鋸片。其尺寸根據(jù)電機輸出軸的直徑2.3 mm 和鋸片連接桿的裝夾端直徑3.17 mm選擇。鋸片4 尺寸略大于等于電機外殼直徑D與深度調節(jié)裝置的最小徑向高度H之和。由圖2~6 可得,D+H=27 mm,取鋸片直徑為60 mm。
圖5 執(zhí)行裝置的三維結構
由所學建模知識[10],對深度限定裝置部分進行三維設計,深度限定裝置的三維結構如圖6 所示。電機外殼直徑比電機直徑大1.5 mm,電機外殼中直徑28 mm 的卡槽,電機用直徑28.5 mm 的“電機上蓋”安裝固定在外殼中;深度調節(jié)裝置用M5 的螺栓夾緊,調節(jié)范圍0~3 mm,以適應不同樹齡的樹皮厚度。
圖6 深度限定裝置的三維結構
高度/間距測量裝置的三維結構如圖7 所示,卡尺環(huán)用螺絲釘固定安裝在握把下方的23 mm×23 mm方形接口內,用于安裝測量刻芽離地高度的皮尺。方形皮尺尺寸為48 mm×48 mm×18 mm,所以卡尺環(huán)的卡環(huán)內部尺寸也為48 mm×48 mm。
圖7 高度/間距測量裝置的三維結構
刻芽工具的結構原理如圖8 所示,刻芽的離地高度由皮尺1 來測量,電能由電池7 提供,電池負極接入電機14 的負極引腳,正極通過點動開關5 后接入電機正極引腳,變徑連軸器12 連接鋸片連接桿,鋸片連接桿夾緊鋸片9,電機通過變徑連軸器和鋸片連接桿把轉動傳遞給鋸片,實現(xiàn)刻芽工作。
圖8 刻芽工具的結構原理
工作原理:工作時打開電池倉蓋6,裝入電池7后蓋回電池倉蓋,磁鐵4 吸合倉蓋。按下點動開關5時,電流通過電機使電機轉子旋轉,此旋轉通過變徑連軸器和鋸片連接桿傳遞給鋸片來實現(xiàn)樹皮的切割,切割深度至深度調節(jié)裝置10 限定的深度時就完成了一次刻芽。待電池電能用完后,將電池取出進行充電,換上充滿電的電池又可繼續(xù)刻芽。
按實測刻芽間隔3 s 一顆芽,電機刻一顆芽的工作時間(旋轉時間)1 s 計算可得單塊電池續(xù)航時間約為4 h;按照實驗當?shù)氐目萄苛晳T(平均每個側枝刻3~4 個芽,主枝刻2~3 個芽)和樹形管理(株距1 m,行距3.5 m,每株8~9 個側枝)計算可得,一塊電池可持續(xù)刻芽面積為620 m2。由于決定刻芽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刻芽過程中工人的疲勞程度,因此可用刻芽速度衡量工人疲勞程度,經過實地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可得使用電動刻芽工具刻芽造成的疲勞程度比使用傳統(tǒng)鋼鋸片刻芽造成的疲勞程度少10%~15%,電動刻芽工具刻芽的成功率比傳統(tǒng)鋼鋸片刻芽的成功率高約11%。
本設計完成了蘋果樹刻芽工具的設計,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改進,最終設計的刻芽工具實現(xiàn)了高效且輕便省力的刻芽工作。本刻芽工具具有以下特點:1)本設計對刻芽工具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設計,把機電技術融入簡單的蘋果樹刻芽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刻芽工作的規(guī)范性和成功率,更方便果樹樹形的管理,提高空間利用率,對提高果樹的產量具有重要意義。2)為實現(xiàn)輕量化設計,采用了簡單機構、塑料外殼的設計方式,在減輕刻芽勞動負擔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高刻芽的工作效率。3)本設計可根據(jù)果樹生長年限的不同來調節(jié)刻芽的深度,以應對樹皮厚薄不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