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云 李愛國 許莉
(1 揚州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揚州 225100;2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泰州 225500;3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溱潼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泰州 225538)
霜霉病是黃瓜生產(chǎn)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對黃瓜產(chǎn)量的影響較大,而藥劑防治是控制其發(fā)生的有效方法之一[1]。近年來,由于藥劑的不合理施用,特別是單劑的重復和頻繁使用,使黃瓜霜霉病病菌產(chǎn)生了嚴重的抗藥性。在此背景下,筆者于2021 年6 月—7 月進行了復配藥劑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防治黃瓜霜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以驗證該復配藥劑對黃瓜霜霉病的具體防治效果,從而為其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F(xiàn)將相關(guān)試驗結(jié)果報道如下。
供試黃瓜品種為‘終極亮冠F1’,種植方式為露地種植,2021 年4 月2 日播種育苗,4 月25 日移栽,每667 m2種植1 000 株。試驗藥劑為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陜西恒田生物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陜西湯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20%霜脲氰懸浮劑(陜西湯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藥劑噴施器械為新新日3WB-16L 電動噴霧器,噴霧壓力為0.2~0.3 MPa。
試驗設(shè)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沈高鎮(zhèn)河橫村進行。試驗田為第3 年種植黃瓜,前茬作物為小青菜。試驗田排灌條件良好,管理水平為中等,土壤種類為黏土,肥力良好且分布均勻,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為26.42 g/kg、pH 為8.19。
試驗依據(jù)施用藥劑及其用量不同,設(shè)每次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15、20 g,每667 m2施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 g,每667 m2施20%霜脲氰懸浮劑 60 g,空白對照,共6 個處理,每處理施藥3 次,每次每667 m2藥劑兌水量均為30 kg,空白對照噴施等量清水。每處理重復4 次,每小區(qū)面積為20 m2、約種植30 株黃瓜。
試驗期間,試驗田黃瓜長勢較好且均勻一致。各處理除了試驗設(shè)計的藥劑施用不同之外,均未施用其他防病藥劑,其他田間管理均保持一致,均按當?shù)爻R?guī)生產(chǎn)進行操作。
試驗分別于6 月25 日、7 月2 日、7 月10 日施藥1 次,施藥時黃瓜處于開花結(jié)果期。6 月25 日試驗田天氣多云,東南風2 級,最高氣溫為33.9 ℃,最低氣溫為21.6 ℃,相對濕度為92.4%,日照時間為7.4 h;7 月2 日試驗田天氣陰,南風3 級,最高氣溫為29.0 ℃,最低氣溫為25.1 ℃,相對濕度為97.2%,日照時間為3.4 h;7 月10 日試驗田天氣多云,西南風2 級,最高氣溫為36.5 ℃,最低氣溫為21.2 ℃,相對濕度為94.1%,日照時間為9.3 h;整個試驗期間未見特殊天氣。
安全性調(diào)查:在每次施藥后1 d、3 d、7 d、14 d,目測黃瓜有無黃化、萎蔫、褪綠、畸形等藥害癥狀出現(xiàn),如有藥害癥狀出現(xiàn),記錄藥害癥狀、類型,評價藥害程度、頻度以及緩解情況。
防效調(diào)查:分別在第1次施藥前、第1次施藥后7 d(第2 次施藥前)、第2 次施藥后7 d(第3 次施藥前)、第3 次施藥后7 d 調(diào)查田間黃瓜霜霉病發(fā)病情況,即每小區(qū)隨機取4個點,每個點選2株黃瓜植株,每株調(diào)查全部葉片數(shù)和病葉數(shù),進行病葉分級,計算病情指數(shù)及校正防效,并采用鄧肯氏(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防效比較分析。
病葉分級方法:0 級,無病斑;1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及以下;3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10%;5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25%;7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5%~<50%;9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及以上。
計算公式:病情指數(shù)=[∑(各級葉數(shù)×相對級數(shù))÷(調(diào)查總?cè)~片數(shù)×9)]×100;病指防效=[1-(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指×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后病指)÷(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指×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前病指)]×100%。
據(jù)每次施藥后1 d、3 d、7 d、14 d 進行目測,各藥劑處理區(qū)的黃瓜均無黃化、萎蔫、褪綠、畸形等藥害癥狀出現(xiàn),說明供試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均對黃瓜生長相對安全。
由表1 可知,在第1 次施藥后7 d,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15、20 g 對黃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46.53%、57.21%、60.90%,其中,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5、20 g 對黃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均極顯著高于對照藥劑每667 m2施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 g、每667 m2施20%霜脲氰懸浮劑60 g。在第2 次施藥后7 d,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15、20 g 對黃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63.09%、71.67%、75.58%,其中,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5、20 g 的病指防效均極顯著高于對照藥劑每667 m2施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 g、每667 m2施20%霜脲氰懸浮劑60 g。在第3 次施藥后7 d,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15、20 g 對黃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66.66%、84.65%、87.70%,其中,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5、20 g 對黃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均極顯著高于對照藥劑每667 m2施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 g、每667 m2施20%霜脲氰懸浮劑60 g。
表1 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試驗結(jié)果表明,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在黃瓜霜霉病發(fā)病初期連續(xù)施用3 次,不同用量處理區(qū)均未發(fā)現(xiàn)黃瓜出現(xiàn)萎蔫、褪綠、畸形等藥害癥狀,表明該復配劑在黃瓜上施用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同時,該復配劑對黃瓜霜霉病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第3 次施藥后7 d,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15、20 g 對黃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66.66%、84.65%、87.70%,其中,每667 m2施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5、20 g對黃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均極顯著高于對照藥劑每667 m2施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10 g、每667 m2施20%霜脲氰懸浮劑60 g。因此,75%霜脲氰·肟菌酯水分散粒劑可用于控制黃瓜霜霉病,建議于黃瓜霜霉病發(fā)病初期連續(xù)施用3 次,每次每667 m2施用量為15 g。值得注意的是,建議該復配劑與其他類型藥劑進行交替使用,以避免或延緩黃瓜霜霉病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