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羅伯特·戴博德
【內容簡介】
為了讓讀者能了解深奧的心理學理論,明白心理咨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作者讓經(jīng)典童話《柳林風聲》的動物主角們再次登上舞臺,演繹了一個心理咨詢療程的標準模板。
在這本書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了蛤蟆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與抑郁的情緒究竟來源于何處,讓讀者看到童年經(jīng)歷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
“早上好,蛤蟆,這一周過得怎么樣?”蒼鷺說。
“我不太確定,”蛤蟆平靜地回答,“我怕我又開始感到抑郁了,我很擔心,之前還以為自己好起來了?!?/p>
“你認為是什么讓你有這種感覺?”蒼鷺問。
“我發(fā)現(xiàn)童年回憶的某些部分讓我非常痛苦,這就是為什么我現(xiàn)在覺得很悲傷?!备蝮∮卸螘r間沒掉眼淚了,這一回又哭了起來。
蒼鷺把紙巾盒推了過去,蛤蟆抽出一張來擦了擦眼睛,又抽出另一張用力擤了擤鼻涕。
停頓一會兒后,蒼鷺問他是否覺得好些了。
“是的,真沒想到?!?/p>
“你看,悲傷的原因是真實可見的:你想起了不快樂的時光,你自然會有悲傷和不快樂的情緒,所以你哭了。你能接受這個解釋嗎?”
“應該可以,”蛤蟆哧哧地吸著鼻子說,“可我不喜歡像剛才那樣號啕大哭?!?/p>
“你肯定不喜歡,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lián)結,并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它們,不論是用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樣,你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p>
“所以哭也沒關系嗎?”蛤蟆問,“我記得父親完全不允許我哭。我一哭,他就會說:‘馬上停下來,不然我就要對你發(fā)怒了!所以我當然就停了下來?!?/p>
“你現(xiàn)在可以選擇,”蒼鷺非常嚴肅地說,“你是要聽從你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的聲音,還是要允許自己做主?”
“這話好像有點兒太重了?!备蝮】瓷先シ浅2话?,“畢竟,我只是想知道該哭還是不該哭而已。你不覺得討論‘我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的聲音有點兒小題大做嗎?”
“也許是的,”蒼鷺回答,“但我們現(xiàn)在討論的就是‘小題大做的事件。一個簡單的提問,便能引發(fā)許多其他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你的學習和領悟作用很大,也因此會對你的整個人生有深遠的影響?!?/p>
到了這里,蛤蟆已經(jīng)相當專注了。他的淚痕干了,正豎起耳朵仔細地聽著。“請接著往下說,蒼鷺,”他說,“我在聽。”
“好,我們現(xiàn)在開始。蛤蟆,你的童年里誰對你影響最大?”
“這很容易回答,當然是我母親和父親。間接的還有祖父祖母?!?/p>
“我們先談談你的父母。你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
蛤蟆毫不猶豫地回答:“嚴厲而正直。他總是為這為那訓斥我。他會用非常不滿的眼神看著我并叫我的大名說:‘西奧菲勒斯,要我跟你說多少遍?不準這么做!他總是在批評我、責備我,慢慢地我也會認為,他永遠都是對的,而我永遠是錯的。似乎這么想的話,他對我的訓斥就都變得合理了?!?/p>
“他打過你嗎?”蒼鷺問。
“噢,不需要,只要一個眼神就足夠了!接著他就不再對我慈眉善目,其實他一直都不是個慈愛的父親。他最嚴厲的懲罰就是用冰冷的聲音說:‘回你的房間去。沒想好怎么道歉,不準下樓!
“我記得他陪我玩過幾回,可結局全都很糟糕。也許是我太渴望得到他的愛了,就會犯傻,做一些傻里傻氣的舉動。有一次,他把我從他膝上推了下去,還對我母親說:‘我受不了他這副樣子!接著便走出了房間。而我只能放聲大哭?!?/p>
蛤蟆停住了,雙眼泛著淚花。
蒼鷺問:“那么,你母親是怎樣的人?”
“她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的父親,但我總覺得跟她比跟父親要親近。偶爾她會擁抱我一下,但不常有。父親對我發(fā)脾氣,我會去告訴母親,可她會說:‘親愛的,別犯傻,我肯定他不是故意這樣對你的。
“因為她只有我這一個孩子,可能她習慣了把我當個小寶寶一樣對待。每次開運動會,她來學校看我時,都會讓我非常難堪,她總在其他男生面前叫我‘小西奧,還要給我梳頭發(fā)?!?/p>
“你長大以后情況有沒有變好一些?”蒼鷺問。
“噢,不,一點兒都沒有。比如我上大學時,邀請了一些朋友來我家住,父親總能找到些什么來指責我,而母親則是不斷地讓我難堪。她有一次當著我朋友的面問我有沒有穿干凈的內衣!現(xiàn)在我覺得好笑,可我向你保證,那個時候真是一點兒都不好笑。
“我再來講一個你可能感興趣的故事。在母親去世前不久,我鼓足勇氣對她說:‘媽媽,你什么時候才能不再把我當成小孩子?你猜她怎么說的?”
“我大概猜到了,”蒼鷺說,“不過你說吧?!?/p>
“她說:‘等你不再像個小孩子的時候!這問題看來無解了,我轉身就走出了房間?!?/p>
在片刻的安靜后,蒼鷺開口說道:“你一定對此感到非常憤怒吧。”
“噢,不,我從來不憤怒。我不是會發(fā)怒的人?!?/p>
蛤蟆慘笑了一下。
“那你是怎么處理憤怒情緒的呢?”蒼鷺問。
蛤蟆坐直了身子,重重地咽了下口水:“呃,嗯,你說的憤怒到底指什么?”
“得了,蛤蟆,”蒼鷺不耐煩地說,“你知道憤怒是什么。你是怎么應對它的?你上一次感到憤怒是什么時候?”
蛤蟆感到困惑了。首先,他之前并沒有在想憤怒的事。其次,他發(fā)現(xiàn)在任何時候都很難承認自己感到憤怒。他總覺得如果別人知道他生氣了,他就會受到懲罰。結果就是他吞下了怒火,卻化成了內疚??缮n鷺為什么突然討論起這個話題來呢?提到憤怒,蛤蟆就感到非常焦慮,想要轉移話題,可蒼鷺偏偏注視著他,等著他回答。蛤蟆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聊下去。
“說實話,我不確定我上次感到憤怒是什么時候?,F(xiàn)在想起來,如果有,次數(shù)也屈指可數(shù)。感覺沒必要那樣,那不是我的行事風格?!彼麛[出了一個撫慰性的微笑。
“好吧,”蒼鷺說,“我想你會發(fā)現(xiàn),真的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對你會有幫助。畢竟你也同意,憤怒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本情感之一。這么想吧,蛤蟆,小時候在你生氣時,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蛤蟆思考著這個問題,腦海中出現(xiàn)了他的父親,高大威嚴,令人生畏。父親身后的陰影里,似乎站著他的祖父和外祖父,他們品性誠實、言行端正,他們的面貌就是最高道德標準的化身。蛤蟆感到他們的影響已經(jīng)主宰了他的人生,正如他們的肖像畫掛滿了蛤蟆莊園的圖書館一樣。
“我覺得,當我回想早年的日子,我想起的是我父母的憤怒,而不是我自己的。總有人對我指手畫腳。父親經(jīng)常在我表現(xiàn)不好時沖我發(fā)怒?!?/p>
“所以父母若是嚴厲挑剔,這個孩子就必須學習如何應對他們,他會將自然行為調整為最能適應現(xiàn)狀的行為。
“就像是畫家調色板上的紅黃藍三原色一樣,每一個兒童都具備基本情感。但隨后我們必須學習調整自然行為來適應特殊情形。我們會將三原色的色調調暗,使它們看上去柔和,以利于生存,同時也借此保護我們個體的完整性。這就意味著我們得學會處理憤怒,包括父母的憤怒,還有我們自己的?!鄙n鷺停頓了一下,又問,“你怎么看,蛤?。俊?/p>
“真是難以想象。”蛤蟆若有所思地回答,“我在思考你說的基本情感和三原色,想象要怎樣畫一幅畫來描繪一個正在發(fā)展情感和情緒的孩子與他父母之間的糾葛。父母是那么固執(zhí)地認定是非對錯,又遠比孩子強大得多。孩子們是怎么在這場戰(zhàn)斗中活下來的?”
“你覺得成長必定永遠是場戰(zhàn)斗?”蒼鷺問。
“可能對我來說是這樣的?!备蝮』卮?,“我想童年的我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為那時我還那么年幼,卻要對付那么嚴苛的父母?!彼W×耍块g里一片沉寂,只有角落里的老爺鐘在嘀嗒地走著。
過了一會兒,蛤蟆小聲說:“我想知道,我是怎么學會應對那一切的?”
“要找到答案,”蒼鷺說,“我們要用頭腦和邏輯思考。我來問你個問題:倘若一個人被比自己強大許多倍還無法逃離的人欺凌和傷害,他可能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蛤蟆想了一會兒說:“如果這個人確實沒有力量,就必須學習順從壓迫者。不然可能無法生活下去?!?/p>
“正是這樣。所以在你還是個孩子時,是不是也一樣得學習如何順從你父母嚴苛的要求和心愿?”
半晌后,蛤蟆表示認同這個解釋。
“那么,那時的你會做什么?”蒼鷺問。
蛤蟆對此思考了一會兒。他的內心因為回憶起久遠的往事而感到悲哀與不快,可雖然久遠,那些記憶和感受在他的意識里卻如此鮮活,仿佛就在眼前。然而他身體里的另一部分卻感覺受挑戰(zhàn)而保持著警醒,所以能客觀而不受影響地思考這些事情。
“我猜,如果你被迫順從某個人,就意味著你不與他爭辯。你照他們說的去做,而且同意他們的想法?!备蝮【従彽卣f。
“很好,我要把這個寫下來,因為我認為你正在覺察某些非常重要的東西。”蒼鷺走到白紙板前寫了標題“順從行為”,在標題下寫上“同意”。
“還有嗎?”他問。
蛤蟆沉思了一會兒說:“除了順從我父母的意愿之外,我還總是想要取悅他們。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成功過,但我記得很清楚,我想讓他們對我滿意,為我驕傲。”他又停下思索了一會兒,接著說:“也許這就是我變得愛炫耀的原因。他們對我的所作所為從沒有滿意過或被打動過,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為來博得他們的關注。會是這樣嗎,蒼鷺?”
蒼鷺緊緊注視著蛤蟆,他意識到,此時此刻,蛤蟆的聲音和樣子與說出的話完全吻合。蛤蟆看上去、聽上去都那么悲傷,連他的情緒也明顯像個極度悲傷的孩子。這種悲傷深深感染了蒼鷺,他靜靜坐著,盡力走進蛤蟆的回憶,去體驗蛤蟆的悲傷——這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這便是所謂的“共情”。蛤蟆也感覺到了,這無聲的支持和理解帶給他直擊靈魂的力量。
過了一會兒,蒼鷺說:“我想很可能你說的是對的,蛤蟆?!比缓?,他沉默下來,陪伴著蛤蟆在深切的孤獨感中靜靜地坐著。
又過了一會兒,蒼鷺判斷時間該差不多了,便說:“好了,現(xiàn)在我們要繼續(xù)推進了。之前你說你總想取悅父母,我要把這一條加入順從行為里去嗎?”
“噢,要的,”蛤蟆的聲音比之前有力了,“你還可以加上另一條:‘道歉。我知道我現(xiàn)在是這么做的,小時候也是這么做的。幾乎在我做任何事前,我都會為了安撫父親而先道歉?!?/p>
“由你來把這一條寫上去怎么樣?”蒼鷺問。
蛤蟆第一次接過蠟筆,在白紙板上寫下了“道歉”一詞,接著便轉身對蒼鷺說:“你知道嗎?我開始意識到這個列表描述的不僅是我的過去,也是我的現(xiàn)在。我在過去學會的事情,和我現(xiàn)在的行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我該不該覺得驚訝?!?/p>
“我想,真正讓人驚訝的是我們成年后有多少行為是從童年學來的。你只要想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非常明顯。童年體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不可避免地變成我們成年后經(jīng)常有的感受。有詩人曾說‘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或許就是這個意思。”蒼鷺又說,“另外,我想在列表里再加一條,如果你同意的話。”
“是什么?”蛤蟆問。
“依賴?!鄙n鷺回答。
蛤蟆愣了一下,說:“你確定嗎?我是說,所有孩子不都是依賴著父母嗎?在你弱小而無助時,這難道不是很自然的行為嗎?”
“是的,”蒼鷺答道,“可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成長的本質就是要減少并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關系,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達成這點,有些人能部分達成,而很多人則會依賴一輩子。”
“那這跟順從行為有什么關系?”蛤蟆略帶謹慎地問。
“我的意思是,順從行為可能導致有些人學會了把依賴當成生活方式。換句話說,這些人永遠都沒有真正長大成人?!鄙n鷺說。
“我猜你說的是像我這樣的人?!备蝮≌f著,便咯咯傻笑起來。
“我想是的?!鄙n鷺說完,也頭一次笑了出來。他的笑聲很干澀,好像他并不常讓自己發(fā)笑。但這笑卻是發(fā)自內心的,甚至讓蛤蟆從煩人的傻笑變回正常的笑了。
“不好意思,”蛤蟆邊說邊擦眼睛,“我們一直都那么嚴肅,可突然間一切都顯得那么滑稽,我實在憋不住笑。”
“請不要道歉,本來咨詢就要結束了,而且還能結束得那么歡樂,多好。”
這一次,蒼鷺將蛤蟆送到了門口,告別之際,他轉身對蛤蟆說:“蛤蟆,我認為你正在進步。雖然還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但你已經(jīng)在學習的道路上站穩(wěn)腳跟了,從此再也不會走回頭路了?!?/p>
蒼鷺友好地揮了揮手,關上了門。蛤蟆沿著河岸往家里走去,他很久很久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快樂了。
(凹凸曼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