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刁帥 程梅 賈紅艷(通化市中心醫(yī)院超聲電診二科)
嬰幼兒健康是一個家庭尤其是寶媽們關注的焦點,胃腸道疾病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大多數患兒無法表述自身感受,查體不配合,極易誤診。尤其急性胃腸道疾病很難在第一時間作出明確診斷。因此快速、準確、無創(chuàng)的檢查方法對嬰幼兒胃腸道疾病的診斷至關重要。
高頻超聲的特點是波長短,穿透力差,但對淺表組織分辨率高,且無輻射,方便而安全,有著其他檢查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嬰幼兒腹壁薄,腹腔位置表淺,非常適合高頻超聲檢查。
近年來,高頻超聲對嬰幼兒胃腸道疾病的檢查在很多醫(yī)院被應用,診斷效果非常好。下面我們逐一進行介紹。
食管裂孔疝是腹腔內臟器經膈肌食管裂孔處進入胸腔所引起的疾病。用高頻超聲檢查時,通過胃管注入10 毫升溫水,在胸腔內可清晰顯示胃腔及通過食管裂孔的幽門管,方法簡單,結果準確,效果出人預料。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一種新生兒期常見的消化道畸形,是由于新生兒胃部的幽門環(huán)形肌肉肥厚導致的幽門狹窄,會導致新生兒嚴重嘔吐,及早診斷和手術十分必要。高頻超聲檢查時將探頭置于右上腹,通過膽囊、肝臟掃查胃幽門,可清晰顯示肥厚的幽門,便于區(qū)分肥厚的內層環(huán)狀肌與正常的外層縱行肌,檢查快速,方法簡單,結果準確。
小腸閉鎖屬于先天性腸道發(fā)育異常疾病,是引起新生兒腸梗阻的重要原因。高頻超聲檢查顯示腸管多處囊性擴張,采用生理溫鹽水灌腸,結直腸通暢,可排除結直腸閉鎖,高頻超聲檢查可為臨床提供重要依據。
高頻超聲檢查胃內異物時,常常于胃內顯示一定形狀的實性團塊。有的胃腸道異物會合并穿孔。比如:嬰幼兒誤吞磁力球,超聲顯示胃內及小腸內磁力球通過胃腸壁吸在一起,胃腸壁受擠壓,局部缺血、水腫,就會發(fā)生局部胃腸壁因缺血壞死而穿孔。
高頻超聲檢查腸套疊時表現為腹腔內穩(wěn)定包塊,縱橫切面顯示為“套筒征”“環(huán)靶征”,部分腸壁增厚、回聲減低及/或合并腸系膜腫大淋巴結。檢查方便、快捷,結果準確可靠。
檢查急性闌尾炎時手法很重要,可輕壓右下腹,盡可能推開腸管,排除腸氣干擾,以顯示回盲部。闌尾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增粗,闌尾壁增厚,腔內充滿液性暗區(qū),部分合并糞石,周圍不同程度滲出及強回聲網膜粘連。有的急性闌尾炎合并穿孔,聲像圖表現為闌尾管腔變細,周圍包裹、粘連呈不規(guī)則低回聲包塊,或表現為正常闌尾結構消失,代之以強弱不等回聲包塊。
高頻超聲檢查結腸息肉,顯示為結腸內實性橢圓形結節(jié),蒂與腸壁相連,結節(jié)與蒂內均見血流通過。
高頻超聲的特點是對淺表組織的檢查有較高的分辨率,穿透力相對較差。盡管會受腸氣干擾,但輕微加壓,多數可將氣體移開,有利于顯示腹腔內結構。當然高頻超聲對小兒胃腸道疾病診斷也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但應用價值有著其他設備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對于一些相對小的和非專科醫(yī)院,受到儀器和專業(yè)人員的限制,還不能完全普及。因此,我們要大力普及高頻超聲的應用知識,提高專業(yè)人員的技術,更好地為廣大患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