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郭
我之前在微信朋友圈里發(fā)了一個問題:日常生活中,你最怕聽到別人說哪句話?
票數(shù)高的回復都讓人心服口服,有“隨便”“不信算了”“跟你沒什么好說”“我習慣了”“哦”,等等。在諸多答案里,我對“我習慣了”這句話最敏感,可能因為這句話正好在那兩天頻繁聽朋友說起。
朋友A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姑娘,加上老公工作忙,很多家務都是她一個人處理,最近她生了一場大病,除了閨密自告奮勇陪同一次,其他時間她都是獨自去醫(yī)院的。最近她的身體狀況依然不太好,我問她一個人到底行不行,太難熬就讓老公請假陪護,這時候正是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她回復我:“沒事,一個人可以的,我習慣了?!笨吹竭@句話我思考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回復,但我懂得“習慣了”背后的心酸和失落。
朋友B,在背負家庭債務的同時,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女朋友也跟他提出了分手,原本就壓力重重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我跟他說這么辛苦,要適當解壓,他很無奈,也對我說了同樣的話:“沒事,我習慣了?!?/p>
其實很多人身上都有這兩位朋友的影子,對現(xiàn)狀束手無策,只能調整自己的態(tài)度,麻痹自己的感知,讓自己對孤獨、壓力、痛苦等習以為常,以為這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這種習慣不值得肯定。每每聽到,都讓我覺得心疼,他們不談感受,我卻還是能感同身受。
我們害怕聽到的不是那幾個簡單漢字的組合,而是害怕接收到那句話里隱藏的態(tài)度和情緒。而每一句害怕聽到的話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傷痛?!拔伊晳T了”,這句話背后的情緒是無奈、失落和心酸,而背后的故事可能更復雜。
他們的生命里一定有過心理創(chuàng)傷,或許是某個很重要的人沒有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關照他們的情緒,沒有在他們脆弱的時候給予支持和陪伴,沒有在他們渴望愛的時候給予滿足。故事千變萬化,導致的創(chuàng)傷體驗卻總是相似。這些經歷讓個體感到不被接納、不被關注、不被愛。更嚴重的,他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可能會被一點點剝奪,那些經常說“我習慣了”的人,還會伴有“我不值得”“我不重要”這樣負面的自我認知。每一次都用“習慣了”來應對困境和難題,并非都是自動化的反應,在真正習慣之前,他們其實都重復性地經歷了內心的掙扎。
當需要陪伴和支持時,他們也想要主動尋求幫助,但害怕被拒絕;當想要傾訴煩惱時,他們也渴望在某個契機下講出心聲,但擔心不會得到安慰;當想得到愛和關懷時,他們也想暴露自己的脆弱和無助,但疑慮是否能得到回應。
朋友A和朋友B也一樣,不是沒有想過跟老公溝通陪她去醫(yī)院,不是沒想過向朋友傾訴煩惱,但在他們的想象中,每當自己提出請求,結果都可能是被拒絕。
與其說結果糟糕,不如說內心的想象更可怕,至少從概率上講,結果只有一半的可能性不如愿,但在他們的想象或“自以為”里,結果永遠只會是最糟糕的那種情況。也是這樣的想象和“自以為”禁止內心的渴望越界,阻礙他們去改變被動習慣的現(xiàn)狀,所以,那些過去的創(chuàng)傷體驗很難得以修復,負面的自我認知很難得以調整,他們只能在心里一直保存著過去的故事,無法再書寫更溫暖的未來。
“我習慣了”是一種防御機制,因為害怕再次體驗被拒絕的失落和傷痛,所以用看似輕巧的四個字把自己限制在一種固定的模式中——不再輕易暴露情緒、表達訴求、尋求支持,他們甚至會減少與他人的接觸,讓自己保持孤獨。這種固定模式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但這種安全感稀薄而有限。一個不敢提出合理需求,刻意跟他人保持距離的人,又能有多強大的安全感呢?
雖然我每次聽到“我習慣了”都會覺得心疼,像看到一個蜷縮著身子的孩子,極力保護著自己,抗拒外界可能帶來的傷害,但這種抗拒其實包裹著敵意,他們覺得他人不會滿足自己的需求,不值得信賴,隨時有傷害自己的可能,因此回避接觸、拒絕溝通、刻意保持距離,這本身就是一種被動攻擊。
在被動攻擊的驅使下,他們的表現(xiàn)都是冷漠而疏離的,當這種被動攻擊被他人覺察時,周圍的人反而更有可能拒絕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他們一旦習慣了“我習慣了”這種防御機制,就很難意識到自己在習慣一件本不該習慣的事,他們以為的堅強和獨立,其實是在把他人的善意拒之門外,他們以為的安全感其實建立在一個非常不牢靠的基礎之上。想把這種消極的習慣扭轉成與他人建立積極的互動,別無他法,只有勇敢去嘗試。
當然,暴露情緒、表達自我、尋求支持,一定會有被拒絕的可能,甚至有可能再次受到和過去類似的創(chuàng)傷。但換個視角看這件事,或許會讓人更勇敢。
最糟糕的結果無非再經歷一次熟悉的消極回應,或被忽視,或被拒絕,但對這種回應你已擁有應對經驗,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畢竟現(xiàn)在的你又成熟了幾歲,說不定你會處理得更好,那這又有什么可怕?
相比起來,這一生都沒有機會再體驗到他人的愛和支持才更可怕。而只要你愿意去嘗試表達,主動去打破這個習慣,就有可能用美好的經歷代替過去保存在心里的創(chuàng)傷體驗,改變自己的按鈕就在你的手邊,誰說這不是個養(yǎng)成新習慣的機會呢?習慣坦誠而愉悅地交流,習慣接受也給予支持和陪伴,習慣擁抱愛和關懷。
《茶花女》里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臺詞——“我的心不習慣幸?!保鋵?,幸福和習慣一樣,都是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