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鶴醒
我們的相識很俗套:我的大學閨密是他同事的朋友,據說他和我一樣自身條件尚可,卻遲遲未能覓得另一半,于是這場牽線搭橋顯得適逢其時。
不巧的是,還沒來得及見面,他就接到緊急出差任務—身為鐵路設計工程師的他被派往幾內亞,完成為期6個月的規(guī)劃設計項目。那是2020年的深秋,臨行前,他在微信上對我說:“如果可以,我能每天給你分享幾內亞見聞嗎?”
我后來才知道,他不是第一次被派往幾內亞出差。類似這種時間久、補助少,又有一定危險性的工作項目,單位里其他工程師都找各種理由推脫,唯有他這個“孤家寡人”臉皮薄、責任心強,于是,領導回回都指著他。
“晃眼間我都33歲了啊,還一無所有?!彼紶柊l(fā)句感慨,我卻不知如何安慰。
那陣子他買的新房剛開始裝修,只能通過視頻電話象征性地盯進度;駕照考到科目二,練車也沒法兒一鼓作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出個差什么都耽誤了”。
隔著1萬多千米的距離,我逐漸積累著對他的了解。緊張的工作之余,他喜歡在駐地附近逛逛,盡可能地在有限的條件下找尋生活的樂趣。
在他的鏡頭下,科納克里亂七八糟、塵土飛揚,可無一例外的是,每個人臉上都是平靜祥和的神情。我看到他和當?shù)啬贻p人在簡陋的場地踢足球,在四面透風的教室里和孩子們開心玩?!?/p>
“小孩兒的眼睛又大又圓,亮晶晶的,看得人心都融化了。”他尤其喜歡拍小孩子,也愿意讓那些小猴子一樣靈巧的小孩子爬上他的肩膀。
那陣子每每聊天到最后,他總會自顧自地抒發(fā)一通感慨:“這兒的人窮歸窮,但他們都在笑。”
2021年5月,經歷了一系列輾轉,他回到西安,我們終于見了面。
他的外形、個性、行為舉止和說話方式等,都跟我想象中無異。坦白講,我曾以為這會是一場“見光死”,畢竟過往案例中,聊得熱絡但一見面就再無下文的情況并不少。然而,他似乎想盡可能地和我保持聯(lián)絡。
最可貴的是,我能真切感受到我是被他“看見”的—不只我的外表和表達,還包括內心的熱愛、堅持、狼狽、恐懼。
比如,他尤其尊重我的夢想。知道我愛寫東西,我的每一篇文章他都要瀏覽,夸贊之余還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且他并不是“無腦夸”,他能中肯地提出“不夠打動人心”“結構不嚴謹”等建議,能有這樣認真專注的讀者,大概是寫作者最大的欣慰吧。
然而,他如此優(yōu)秀、誠摯、特別,我卻始終沒能對他產生愛慕或依戀。
人和人的磁場說不清道不明?;蛟S是看完一場電影,他一直在吐槽拍得不好;或許是吃完一頓大餐,他不停地叨叨性價比不高;或許是每次沒話找話,總會拐到“錢”的話題:單位發(fā)了什么錢、沒發(fā)什么錢,什么東西貴,哪筆錢花得不值……他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凡俗,在我看來是低情商且無趣的。
脫離了非洲那種遙遠、神秘、野性十足又風情萬種的氛圍,再度變回奮斗不息的打工人,他的那顆曾熾熱滾燙的心,不知不覺間被生活的冷水一次次降溫。
當初牽線的閨密問起我們的進展,我實話實說:“涼了,原因在我?!?/p>
當生活的模樣變得越來越具體,再多的詩意也只能退居二線。我想起他在幾內亞出差的時候,鏡頭里的他總是一臉燦爛,那種平靜、果敢、極具感染力的笑容,隨著他的歸來也一并消失了。
在我明確表達不愿與他繼續(xù)發(fā)展之后,他留給我的最后一條微信消息是“好好生活”??粗医o他備注的微信名“幾內亞”,我按下了“刪除”。
聽聞我拒絕了他,朋友氣得直罵:“可惜了!為什么不再多接觸接觸?萬一你們很合適……”
“我還沒有準備好,不想耽誤人家?!?/p>
與“幾內亞”斷聯(lián)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世界和我個人都經歷了很多事。我確實做到了“好好生活”—沒有一刻放棄過對當下的珍視、對未來的期盼。偶爾還是會想起他,不止在看到關于幾內亞的消息時。
可我沒想到的是,我們還能再次遇見。
在一段百無聊賴的時間里,我下載了短視頻App打發(fā)時間,卻無意中看到了他的賬號。我主動寒暄,得知彼此除了依然獨自奮戰(zhàn)之外,各方面都越來越好。我又加回了他的微信,偶爾嘮幾句閑話。
他依然奔波忙碌,只是再也沒有去幾內亞那么遠的地方出差?!爸胤辍焙蟮牡谝淮我娒?,是他邀請我去參觀他早已裝修好的房子,而他也已經能夠熟練地開著車,穿越大半個城市接送我了。
他的家里有一整面的雜志墻,廚房做成了開放式,沙發(fā)可以調整造型—他招呼我坐著感受一下,而他轉頭去書房整理自己收集的球星卡。我看著空蕩蕩的客廳墻壁,想起剛認識他時,他就說過不打算買電視,而是想把自己這些年玩的拼圖掛起來。
也是從那天起,拋開相親的束縛,我第一次真正“看見”了他:原來他并非庸俗無趣,他有自己的堅持、愛好、生活方式、獨立人格……并且,和大多數(shù)同齡人相比,他雖然更加忙碌,卻盡可能地守護著內心的熱烈和自由。
“今年我還想再拼一下外語等級考試,考過了就獎勵自己再出一次國?!薄矚g的東西,會想方設法去學習,去靠近。
“最近有件令我高興的事,我聯(lián)系上了大學時期的語文老師,從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總能覓得不錯的電影、書籍推薦?!薄矚g接受別人的分享,也愿意將精彩的生活分享給他人。
“這幾天工作太累了,和同事算了算,想要提前退休過閑云野鶴的生活,就算不婚不育,也至少得先攢夠300萬元……”—偶爾,他還是會流露出疲憊感,懷念在幾內亞時的知足常樂,向往去某個小而美的城市生活。
“會的。你會擁有理想的生活的。不如就從現(xiàn)在開始,過好每一天吧。”
2023年春節(jié),他破天荒地拒絕了領導安排的加班任務,說走就走地去了自貢—這對向來理智謹慎、被迫成為工作狂的他來說,可謂瘋狂之舉。
我看到他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圖片,配文是:“5小時的高鐵,終于來到了戶口本上的老家……”
后來他向我講起那趟自貢之旅:他一個人走走停停,沒有知會當?shù)氐娜魏芜h親,悄悄實踐了一次“歸隱小城”的心愿……有那么一個瞬間,我似乎在他臉上重新看到了身居幾內亞時期的燦爛笑容。
我衷心地為他高興。
這世間的蕓蕓眾生,誰不是囿于現(xiàn)實,用力生活。我們向往的遠方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遠方不會消失。更重要的是,有夢的人,永遠年少。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能夠建造起他心中的“幾內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