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軍
在我所在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有一群迫切想要站直的脊柱側彎患者。醫(yī)護人員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疤炀€寶寶”,這個稱呼來自于他們身上的4根類似天線的長長的牽引桿。
脊柱側彎的字面意思是脊柱發(fā)生側向彎曲,但它的定義其實是脊柱在三維方向發(fā)生傾斜和扭轉。民間俗稱的“駝背”就包括了各種“脊柱側彎后凸畸形”。在我所在的骨科正在接受治療的脊柱側彎患者中,大多數患者的脊柱側彎幅度都在150°以上。
脊柱側彎
脊柱畸形施加在患者身體和心靈上的壓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畸形的脊柱會壓迫組織器官,影響臟器功能。你還記得跑完1千米后呼吸困難、口干舌燥、心臟要從嗓子眼跳出來的感覺嗎?這種感覺卻是一些脊柱畸形患者每次呼吸的感受,他們的肺被畸形的脊柱壓迫到嚴重變形,引發(fā)肺動脈高壓,由此產生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剝奪了他們正?;顒拥淖杂?。還有一些脊柱畸形患者的消化器官被畸形的脊柱壓迫,消化功能減退,身體消瘦無力,更有甚者,脊柱中的脊髓被長期壓迫后,大小便失禁和下肢癱瘓也會接踵而來。
脊柱側彎是可以通過手術矯正的。為了最大限度矯正彎曲的脊柱,同時將手術風險降到最低,我們骨科對“天線寶寶”們采用了“頭盆環(huán)牽引+脊柱矯形內固定”的治療方案。
“天線寶寶”們的蛻變過程大概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首先,脊柱側彎患者在完成檢查和評估后會進行一次外固定牽引支架安裝手術,支架由4根牽引桿連接頭環(huán)(固定顱骨)和盆環(huán)(固定骨盆)。然后,在安裝完外固定牽引支架后,醫(yī)生還要以每周5~10毫米的幅度逐漸調整牽引高度。接下來,牽引過程中要多次檢查患者的全脊柱X片,比較牽引過程中脊柱側彎的變化。最后,待牽引滿意后還要進行脊柱矯形內固定手術。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進行康復的脊柱側彎患者
相比一次性手術矯正,頭盆環(huán)矯正方法給脊柱周圍重要組織提供了更長的適應時間,避免了一次性牽拉導致血管、脊髓損傷的風險。同時,牽引過程中患者心肺功能持續(xù)得到鍛煉,增強了矯形手術的耐受力,降低了手術風險。
由于外固定矯正支架需要每天24小時佩戴,在8~10個月的住院治療期間,“天線寶寶”們的生活上存在諸多不便,比如不能彎腰、下蹲困難、脖子無法活動、睡覺需要特制床墊等。活動受限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安全風險,開放性傷口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但是患者們都非常堅強,同時也被醫(yī)護人員和家屬照顧得很好。
王明明(化名)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名患者,他是一名醫(yī)學在讀研究生,患有嚴重脊柱側彎,側彎后凸接近180°,整個人仿佛被折疊起來。他的胸廓被脊柱擠壓得嚴重變形,肺功能也嚴重受損,平時走路超過1千米,就會感到胸悶、氣促、腿麻,難以正常生活。
我院脊柱矯形團隊對王明明進行了多次充分的術前評估,制定了緩慢牽引—分步矯形的治療策略。經過頭盆環(huán)牽引、脊柱后路松解和脊柱后路截骨矯形手術,王明明最終甩掉了脊背后的“包袱”,恢復了正常的脊柱形態(tài),身高增加了30厘米,一舉從寢室最矮個變成了最高個。之后他也順利完成學業(yè),成為一名醫(yī)生。
堅強又樂觀的“天線寶寶”們
據估計,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發(fā)生率為1%~3%, 側彎人數約 500萬,并以每年 30 萬左右的速度遞增。
我們科室接診的絕大部分青少年脊柱側彎患者,都是在家中洗澡時或者在穿衣服比較少的情況下被父母觀察到脊柱側彎現象的。因此,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出現兩側肩膀高度不一致、雙側肩胛骨下緣不在同一水平線、后背一側隆起、腰部兩側有一側有皺褶,可以先對其進行簡單的檢查,用中指和食指夾著脊椎后面凸起的棘突兩側劃下,如果不能劃出一條直線,應該盡快帶孩子去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
對于已經確診的脊柱側彎患者,一方面不能錯過最佳矯治期,另一方面家長應帶孩子前往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就診。也不可輕信所謂的“矯正神器”。對于青少年脊柱側彎的治療,醫(yī)生會依據脊柱側凸畸形程度和病情發(fā)展變化,綜合考慮選擇治療方案。
由于醫(yī)療條件、家庭經濟條件等原因,許多脊柱側彎患者在幼年得不到及時醫(yī)治,導致他們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生活和成長。但為了避免發(fā)展為極重度的脊柱側彎,我們還是建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引起脊柱側彎的原因很多,其中90%是由特發(fā)性脊柱側彎導致的(致病機理尚不明確),其余原因包括先天性脊柱側彎(椎體本身發(fā)育異常)、神經肌源性脊柱側彎(神經肌肉系統(tǒng)病變導致脊柱兩側肌肉力量不對稱)、以及各種綜合征型的脊柱側彎(如馬方綜合征、Ehlers-Danlos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