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蘭
2019年10月,北大學生包麗(化名)口服安眠藥自殺,其母親在翻看其手機微信時,發(fā)現(xiàn)包麗曾因為不是處女而遭遇了同樣是北大學生的同居男友牟某的種種不堪虐待。于是包麗母親將包麗男友訴至法院。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以虐待罪判處被告人牟某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同時附帶民事賠償。
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很有必要告訴孩子什么才是健康的親密關系,如何建設這樣的親密關系,以及如何防范其中的風險。
記得女兒即將開啟大學生活時,在注冊前收到了學校的一個遠程課件,主題是聊“性、愛情和婚姻”,校方特別強調(diào)不看完不能注冊。在這個課件中,學校提示18歲即將開啟新的人生旅程的年輕人:學校不拒絕大學生的性行為,但你要區(qū)分哪些是“由愛而性”,哪些是“露水姻緣”,怎樣可以“天長地久”。學校說,無論何種,只要你明晰而且自愿,學校都支持,但學校提醒你做好心理和物質(zhì)準備,以讓自己安全為底線。面對婚姻,學校則建議,合適的婚姻對象要和你相處默契,能夠直面困難,懂得協(xié)商解決問題等。
我們究竟該給孩子怎樣的性教育以及其基礎上的更全面系統(tǒng)的有關健康的親密關系和家庭關系等的教育,值得反思。
(摘自《人民政協(xi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