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中林澹然形象的文化解讀"/>
⊙馬炳磊 [大連大學,遼寧 大連 116622]
《禪真逸史》是明末作家方汝浩的代表作,陳大康肯定了方汝浩及其所在的江浙文學團體的貢獻:“這個江浙文學團體對明末通俗小說的繁榮做出了直接的重要貢獻?!绷皱H皇恰抖U真逸史》的主角,這個人物形象有著鮮明的文化色彩,何滿子說“哲理層次指人物的性格包藏著重要的人生問題,不僅有時代的內涵,而且有歷史的內涵”,林澹然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哲理層次性格的人物。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出自《孟子》,是儒家經(jīng)典理論,影響深遠。后人改“兼善”為“兼濟”,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寫道:“故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這句話可以作為林澹然一生的注腳,林澹然一生亂世沉浮,靠著強大的本領和超人的智慧,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的傳奇經(jīng)歷是明末清初儒釋道文化融合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林澹然有兼濟天下之志,在亂世中又能夠保全自身,其強大的本領是他按照自己心意活下來的重要保障。林澹然第一次出場,是在高歡與部將議事之時,從同僚眼中活畫出一個相貌魁偉、膂力絕倫的大將軍。林澹然昔年隨著高歡出征,高歡兵敗被圍,林澹然匹馬獨戰(zhàn)爾朱世隆六員大將,殺退六人之后,殺奔爾朱世隆,如猛虎入羊群。這是林澹然給人的第一印象,勇猛粗豪,他擁有這么強大的武力,才升到了顯赫的位置。而正是到了鎮(zhèn)南將軍這個位置之后,他開始被高澄嫉妒,并且在馬踏麥田一事中直接得罪了高澄。這里就是一個常見的情節(jié)單元,勇武過人,立下戰(zhàn)功,為人所嫉,避禍遠走。林澹然的出走,與他的勇武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林澹然前半生身為大將軍,憑借自己強大的武力,在戰(zhàn)場上一刀一槍打出了聲威。后半生得到天書三卷,開始修道,有了更強的能力。他的本領是雙重的,一是世俗的武藝,一是非凡的道法。林澹然武藝高強,這才能夠借此當上東魏的大將軍。得到天書之后,林澹然喜不自勝,勤加練習,“林澹然朝夕演習天書,自天文星象以至術數(shù)陰陽,無不精妙”。李秀被抓進大牢,危在旦夕,苗龍等人派沈全去請林澹然出山,林澹然畫了一張靈符,讓沈全派精細健卒交給李秀,不費吹灰之力將李秀救出囹圄,這件事也顯示了他的俠義精神。林澹然粗豪勇武的形象,也符合當時讀者的期待。作者創(chuàng)作的年代在晚明,當時社會黑暗動亂,人們希望在小說中看到行俠仗義之人,而這種俠士必須擁有高強的本領。林澹然這雙重本領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傳奇色彩,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
隋文帝派侍中御史李諤前往隴西收服張善相等三人,林澹然在給李諤設宴的過程中展示了高強手段。林澹然贈《群龍出海圖》給李諤作為傳家之寶,贈《丹鳳朝陽圖》進貢皇上作為鎮(zhèn)國之寶。這兩幅圖功用神妙,能左右晴雨,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巨大的幫助。林澹然將這兩幅圖贈出去,其玄妙手段讓隋文帝懾服,使之不會輕易動兵,杜伏威等三人對隋朝稱臣,繼續(xù)鎮(zhèn)守西蜀,同時林澹然被敕封為“通天護國普靜正教禪師”。
林澹然高強的本領是其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找到平衡點的關鍵因素。如果沒有過人本領的話,小說很多關鍵情節(jié)就無法開展,比如他進入梁國之后,打死了野人。這個情節(jié)單元,即遇到野人,殺死野人,獲得聲譽,得到收益。這件事最后的結果是梁武帝在臣子的奏報中得知了此事,由此林澹然得以進入妙相寺成為副住持。這個情節(jié)單元得以完成的前提條件,即林澹然擁有高強的本領,否則的話林澹然無法殺死野人,也沒有后續(xù)進入妙相寺等事情。進入妙相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林澹然在這里遇到了道貌岸然的鐘守凈,并且在對鐘守凈的勸說中豐富了林澹然的慈悲形象。林澹然高強的本領以及玄妙的術法對小說情節(jié)的推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豐富人物形象也至關重要。他的本領讓他能夠在亂世中保全自身,并且盡己所能幫助他人。
《孟子》中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林澹然便是這樣一個擁有著赤子之心的大人,他懷有兼濟天下的志向,兼濟天下需要實力和勇氣,更需要一顆舍己為人的赤子之心。林澹然的兼濟天下理想始終在指導著他的行動,在無法兼濟天下的時候他就盡己所能兼濟一方,做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他疾惡如仇,有著慈悲為懷的赤子之心。
高歡世子高澄圍獵白鹿,將齊德麥田踏倒,齊德上前理論,被高澄命手下打得皮開肉綻,并且鎖起來要送到縣衙。林澹然恰巧路過此地,聽聞此事后怒氣沖天,呵斥高澄,救了齊德,并且承諾拿銀兩賠償齊德?lián)p失??吹礁叱纹蹓毫忌凭团瓪鉀_天,為此不惜得罪權貴,從中可見其疾惡如仇。
林澹然離開東魏逃往梁國,走到嵇山,聽飯店主人稱近日出現(xiàn)了虎頭熊掌的野人,叮囑林澹然聚集數(shù)十人之后一同過去,人多勢眾,野人不敢現(xiàn)身,安全通過的可能性比較大。林澹然卻不這么想,他考慮到野人一日不除,當?shù)氐木用窬陀幸蝗盏娘L險,更何況出家人講究的就是慈悲為懷。他雖然是個半路出家的和尚,但是他內心自有慈悲之意,這慈悲便出于其赤子之心。于是他辭別店主獨自上路,在嵇山果然遇到野人,仗著高強武藝,不到一頓飯時間便將野人打死。打死野人之后,林澹然救出了兩個被野人抓來的婦人,他堅決不要婦人報答,睡了一夜便趕忙繼續(xù)上路。林澹然打死野人,解救兩個婦人,為來往嵇山的人消除了隱患,這是天大的恩情,但是他對此不以為意,反而睡了一覺便匆忙趕路,避免自己被纏上。做了好事不要人報答,這是最純粹最真誠的善良。
林澹然的善良可以從多個方面看出來,從他對賊人的態(tài)度上也能夠體現(xiàn)出來。李秀等人劫掠妙相寺,被林澹然打倒,眾賊跪下求命,訴說自己生活的艱辛,林澹然見此便動了惻隱之心。李秀和莊客被林澹然打傷,不能行走,苗龍等人哭訴,林澹然便親自將他們押送到城門外,讓眾人安然離去。林澹然還給了李秀等人銀兩,讓他們做些本分買賣,不許再生歹心。李秀等人本身也不是窮兇極惡之徒,也是命運淹蹇,家業(yè)凋零,看到妙相寺金銀寶玩動了歹心。慈悲之人,看到盜賊求命也會不忍下手,這種善良并不是善惡不分,只是給失路之人一個浪子回頭的機會。
李秀等人在脫難之后,感慨萬千,與眾人商量在家里立林澹然一個牌位,早晚侍奉拜禱。而在林澹然遇到磨難的時候,也總會遇到救助他報答他的人。很久之后,林澹然在出逃妙相寺的路上,得到了李秀的救助。林澹然平常對行童來真比較客氣,在鐘守凈向梁武帝進讒言之后,林澹然令來真打探消息,來真及時告知林澹然實情,給林澹然爭取了逃離的時間。林澹然被杜成治抓到之后,險些喪命,最后能夠以假死的方法脫身,也是因為他曾經(jīng)幫助過杜成治的父親,杜成治為了報恩找了面貌相似的死囚替換了林澹然。林澹然疾惡如仇的性子和慈悲為懷的天性使他遭受了許多磨難,但與此同時,他做的那些善事也為他帶來了很多好運??嚯y和好運,都源于他慈悲為懷的赤子之心。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踐行其兼濟天下的理想。
林澹然深諳處世之道,懂得獨善其身。見到事情不妙,就馬上收拾行李離開危險處境。從最初離開高歡,遁入空門避禍,到后來在妙相寺得知被鐘守凈進讒言之后倉皇離開,到最后交代杜伏威等人見機行事,都可以看出來。
小說開篇就寫道:“急流勇退真豪杰,樂道逍遙云水鄉(xiāng)?!遍_篇的這首詩直接就點出了林澹然的人生路徑,急流勇退,這就是獨善其身的哲學。林澹然一生行事,都有著這句話的影子,但是他的獨善其身并不是一味退讓,而是該進則進,該退則退,待時而動。
林澹然因高澄打獵踏壞民田一事得罪了高澄,得知高澄被高歡責打,他內心暗想:“日后相合時,必進讒言,終須有禍?!绷皱H蛔畛跬春薹鸾虊膰?在得罪高歡之子的情況下,審時度勢,最后卻選擇落發(fā)為僧,保全自己。晚明政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生存下去成為很多人的最大追求。當生活中處處是危機的時候,就需要一種獨善其身的智慧。林澹然出身武將,勇猛粗豪,但是他并不是毫無腦子的莽夫,他能夠用武力解決問題,也懂得不使用武力讓自己更好存活下來的辦法。他對危險非常敏銳,往往可以在危險還未真正到來之前就察覺到,并為此做出準備。剛剛得罪完高澄,此時林澹然還處于比較安全的境地,高澄的報復至少也要在幾年之后,但是他干脆利落,當機立斷,迅速離開了東魏。林澹然到妙相寺做副主持之后,看到鐘守敬貪戀女色,做出了不堪之事,便提醒鐘守敬潔身自好。誰知鐘守敬非但不知收斂,反而在梁武帝前進讒言,導致梁武帝對林澹然產(chǎn)生不悅。林澹然見到場面如此,立即保持了沉默,回到禪房之后馬上派行童去打探消息,得知被進讒言之后,他馬上想到的是“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隨即倉皇出逃。此外很多事情,比如拒絕苗龍等人勸他入伙,到張?zhí)f上隱居等,都是其趨利避害思想指導下的作為。當然他并不是一味逃避,他只是不與強大的敵對勢力硬碰硬,選擇暫時退守,待時而動。
林澹然身處亂世,他懂得明哲保身,一次次轉危為安。他也是一個謀略過人的猛將,伺機而動,在亂世中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基業(yè),為百姓開辟了一片沒有戰(zhàn)爭的凈土,這是他的巨大成就,也是這個人物強大魅力的體現(xiàn)。
小說最后,以一首《滿江紅》結尾,這闋詞里面,贊揚了獨善其身的處世哲學,小說用這樣的詞結尾,非常精練,并且蘊含著非常深刻的人生感慨。身處亂世者必須選擇一種更為妥善的處世之道,這其實體現(xiàn)了當時的民眾對保全生命的一種追求。林澹然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人物,他的處世哲學,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亂世生存之道,而作者想要表達的,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民眾的真實想法。
南宋時期宋理宗下詔以朱熹等人從祀孔廟,“程朱理學進入了官方教育與選拔系統(tǒng),逐步走向了權力中心”。到了明代,統(tǒng)治者更是把儒家思想作為治理國家的經(jīng)典,這就使得明代儒釋道三教融合過程中,儒家始終占據(jù)主導地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林澹然一生秉持的理念,這個理念是以儒家思想為本體生發(fā)出來的,但是他身上同時具有佛家和道家的色彩。申暢指出了林澹然的三教互補特點,“林澹然是作者要歌頌的理想人物,除具有佛家的思想之外,其腦海也糅進了道家、儒家的觀念”。林澹然身上儒釋道三教互補而以儒家為本,體現(xiàn)了儒釋道文化發(fā)展到明末清初的融合特征。
林澹然最初為東魏的鎮(zhèn)南將軍,在戰(zhàn)場上一刀一槍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他關心民生疾苦,魏主欲效仿梁武帝興建佛寺,林澹然對高歡直言進諫,“建寺筑塔,勞民傷財,甚非治體”,這番話就體現(xiàn)出儒家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梁武帝于下元令節(jié)到妙相寺燒香,在與鐘守凈和林澹然的談話中,梁武帝表示自己想要出家為僧。林澹然最初低頭不語,在梁武帝問詢之后,林澹然勸梁武帝效法先王,施行仁政。此時的林澹然已經(jīng)皈依佛門,但是他在皇帝想要出家之時首先做的是勸皇帝用儒家的方式施行仁政,以民為貴,護佑天下蒼生,可見儒家思想是他一生秉持的根本思想。
杜伏威回鄉(xiāng)送先祖骸骨途中遇二仙指引,到了清虛境。天主詢問杜伏威身份來歷,杜伏威一一交代,稱自己年幼父母雙亡,被林澹然撫育成人。天主在杜伏威講完之后告訴了他林澹然的來歷,“你那住持林澹然,非凡世之人,乃俺傳教第一座弟子”,這里赫然交代了林澹然的第二重身份,是道家弟子。林澹然得到三卷天書,修成了通神的本領,比如觀星望氣、降龍伏虎等等,這些都是道家手段,也鮮明彰顯了林澹然身上的道家元素。
林澹然的佛家身份是非常明顯的,小說中有著強烈的佛教色彩,從書名中的“禪”字便可以直接看出來。林澹然與一般的和尚不太一樣,他喝酒吃肉,不遵守傳統(tǒng)佛家的清規(guī)戒律,但是他內心深處卻有著佛性。林澹然晚年在峨眉山宣講佛理,鐘守敬等人轉世而生的老虎等過來聽講,足可看出林澹然佛性之深。
江巨榮評價《禪真逸史》說:“三教合流,三教互補,正是這部小說總體思想的主要特征。這一特征,反映了我國古代儒釋道三大思想體系演變的真實面貌?!苯迾s所說的三教互補的文化特征,在小說主角林澹然身上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林澹然身上有著三教互補的因素,同時又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這里就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在三教合流之后的主體地位。林澹然形象就是明末清初儒釋道文化交融發(fā)展的一個縮影,統(tǒng)治者看重儒家對維護國家政權穩(wěn)定所起到的教化作用,將儒家視為正統(tǒng),釋道思想實際上成了儒家思想的翼助。透過林澹然這個人物形象,透過其一生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的種種選擇,可以看到明末清初儒釋道三教融合發(fā)展而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文化特征。